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昭通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云无心出岫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觉今是昨非        襟三江带五湖

    C. 识盈虚有数      胡为乎遑遑欲何

    D. 未有知修者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2、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全面革新。英国借助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超级帝国。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国家实力大大増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以核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思想,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在古代并不占先机。“科学”一词是在近代才从国外传到我国的。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从本质上说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并不涉及“科学原理”或“科学思想”层面。比如古人制造火药,他们知道配什么东西可以燃烧,甚至导致爆炸,但是为什么会爆炸,以及爆炸的原理是什么,古人并不做探究。后来火药技术传到西方,西方人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找到了爆炸的原理,形成了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这促进了西方国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维,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想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对万事万物运行规律进行无穷探索。科学思想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如果将科学技术的发展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基础研究就如同地基,地基打得不够坚实深厚,就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我国在全球科研格局中还没有取得引领地位,究其根本,正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整体上还未达到领先水平,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还远远不足。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

    真正的科技复兴应该是领先的、可持续性的,这只能依靠原创性的科学思想。放眼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无一不是科学思想先行。基础研究强的国家,其科技实力一定强。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基础研究强,而科技实力差的国家。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源源不断地涌现原创性的科学思想,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从事基础研究是培养富于科学思想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的最佳途径,青年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如果不注重基础研究、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只关注实效和功利,就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人才,难以担负起我国科技复兴、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重任。

    (摘编自自刚《科学思想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每一次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都能促进新事物的出现,有些国家更是借助这个机会增强了国力,迅速崛起。

    B.我国在古代就有“四大发明”,但是古人并不探究其科学原理,因而在探索原理、系统研究科学理论方面,我国在古代并不占先机。

    C.科学思想是以事物运行规律为探索对象,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

    D.科学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三次工业革命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科学思想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B.文章把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研究火药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论证,论证了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C.文章第3段阐释了科学思想的概念、内涵,并且指出了科学思想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两段针对前两段提出的“科学思想”的话题,论述了“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国家发生科学革命的时代,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思想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B.青年学生无论想接触科学的前沿理论,还是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都要从事基础研究。

    C.要想国家科技领先,就必须依靠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要想国家科技实力强大,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D.只要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就能够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就能引领世界科学发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并不明智。

     

  • 5、名篇名句默写。

    (1)《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表现人们厌恶战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4)《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达官贵人愿将好景画成图本献给朝廷,向同僚夸耀,从侧面烘托出杭州之美。

    (6)《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8)《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更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都用了蛟的意象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

    (2)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阿房宫烟气缭绕的情景,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阿房宫美女之多。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意,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悲伤。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为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增广贤文》有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讲的道理相似。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 ”,就不会失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肷,完成小题。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欧阳修

    关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

    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

    【注】①祝熙载,辽东人,欧阳修的朋友。东阳,古县名,在今浙江中部。②是非,指年成及状况是好还是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扣住诗题中“之东阳”,交代诗人的朋友祝熙载到了吴江后,又乘船从海上去东阳。

    B. 颔联写叠鼓喧天,海天相接,近处的鸟仿佛在海面上漂,而远处的帆则好像在天上游。

    C. 颈联实写东阳情状,描写了东阳遭遇到秋汛,周围被洪水包围,然而千家万户深夜还在辛苦劳作,纺织衣服的情景。

    D. 尾联落在了对朋友关心与问候上。“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意思是说:你远离了家乡辽东,家里的人是不是士居乐业?

    E. 这是一首送别诗。家在辽东的友人祝熙载要到浙江东阳做主簿,诗人以诗示情,真挚地表达对友人远走他乡的同情和愤懑。

    2诗的最后两“在空上从东阳说到辽东,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摆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搞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据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波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适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B.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C.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D.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对下列文常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哲学家,与孔子并称“二圣”。

    B.“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指史书,即正史;子是指除儒家经典外的先秦百家著作;集是指文集,即诗词汇编。所以《孟子》是属于子部。

    C.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D.风、雅、颂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子同 泽:同“裸”,贴身穿的衣服

    B.小人于义 喻:知晓,明白

    C.辞知其所陷 淫:邪恶

    D.非义袭而之也 取:取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浩然之气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要有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急功近利是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的。

    B.孟子总结过人生三种最大的快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三种快乐都能体现出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C.浩然之气是一种大勇,不是鲁莽无知、毫无原则,也不是一心求胜、不问是非,而是刚毅果敢、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

    D.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兵败被俘,他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牢狱里写下的《正气歌》,歌颂的正是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时要学会转弯,有时是转好一个弯,会引你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

    请以“人生要学会转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