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更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询了一下。
D.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轫(rèn)于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的创作者,用理性和人性的准绳,表达了对荒谬年代的质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摈(bìn)弃,开拓了现代诗的新天地。
B.钱先生僻居桂省,远离京沪经济重镇或文化锁钥(yuè),想另辟蹊径发掘第一手史料,委(wēi)实不容易,但他能及时整合最新史料并提出自己的预判。
C.薄薄(báo)的刀刃将书页徐徐划开,伴随着“嘶嘶”的裁纸声,如水面荡舟船桨划过留下涟漪,暗香袭人般愉悦,不免有几份追蹑(niè)先贤雅士的流韵。
D.蔓延过耳朵的浓密长发,透着超群拔俗;黑框眼镜与儒雅的谈吐相称(chèn);身材虽不魁梧,但显然也属于力能扛(káng)鼎的那种,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印度军队非法侵入我国洞朗地区的险恶用心。
②孙大帅稳坐中军帐中,指挥命令从口中清晰发出,传令官大声向外发布,各传令员一呼百应地递相传向交战前线。
③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谋而合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④他遗憾地说:“数千年修道,只求能证已身之道,哪怕朝闻夕死,也在所不惜,奈何直到而今,也没能达到第一步。”
⑤这几年,我在学徒期间出了不少差错,师傅总是跟我说,这引动小错都不足为训,关键是以后不再出现同类的错误。
⑥台湾一小撮人企图各种形式搞隐性“台独”和文化“台独”,其数典忘祖的行径,严重伤害了两岸同胞的感情。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散文给羸(1éi)弱无力、视野狭隘、囿(yù)于个人悲欢的散文注入了强心剂,以思虑深远和格局开阔取胜,适应了社会转形期间知识大众的心理向度和精神需求。
B.莫扎特生前在家乡饱经冷落,屡受排挤,可谓命途多舛(chuǎn),但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挫(cuò)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心绪的隐秘,这确乎是一桩过于奇妙的事情。
C.明代晚期的十里秦淮,商业文明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科考举子的集聚迸(bèn)发出朝议的力量,温柔乡里的歌女仿佛主持沙龙的名媛,令声气相通者有了恣(zì)意批判的空间。
D.有关《王者荣耀》的争论,泾(jīng)渭分明:一派从资本视角力捧,称颂其吸金能力封神,是手游届的荣耀;一派从教育视角批判,认定其茶(tú)毒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毒药。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B.临近国庆,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战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理财的最高阶段就是投资,在这个阶段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魅力以及交易的乐趣,但要严格遵守交易的规则和谨慎、乐观、谦虚的态度。
D.对于“习大大”的左手礼,热心网友自发解释,甚至引经据典,用《道德经》佐证左手礼大有讲究。后来,《人民日报》的微博解释,这只是习近平在向三军将士招手致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响的炮仗
汪曾祺
孟家炮仗店的孟老板,孟和,走出巷口。
唉,孟老板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大同。
巷口一亮。亮出那面老蓝布招子,上了年纪的蓝布招上三个大白字:古月楼。太阳落在古月楼楼板上。一片阳光之中,尘埃野鸟浮动。
孟老板从前是这里的老主顾,几乎每天必到。来喝喝茶,吃吃点心,跟几个熟人见见面,拱拱手,由天气时事谈下去。谈谈生意上事情,地方上事情。如何承办冬防,开济贫粥厂;河工,水龙,施药,摆渡船,通阴沟,挑公厕里的粪,无所不谈。照例凡有须孟老板出力处他没有不站出来的,有须出钱处,也从不肯后人。
孟老板走到巷口,停了一停。他本应现在即坐到古月楼上等起来,但是他拐弯了。
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可都不同。他要跟一个人接头关于嫁他的女儿的事去。
孟老板拐了弯,便看见自己家的那个炮仗店。孟老板从他的炮仗店门前而过。关着门,像是静静的,过年似的。这是孟老板要嫁女儿的缘故。
从前,从前孟家炮仗店门前总拥着一堆孩子,男孩子,女孩子,歪着脖子,吮着指头,看两个老师傅做炮仗。一到快吃午饭时候,这一带的人必听到“砰——訇!”照例十来声,都知道孟家试炮仗。试炮仗有一定的地方,一片荒地,广阔无边,从巷口不拐弯,一直向北就是了。你每天可以看到孟老板在一棵柳树旁边,有时带着他的孩子。把炮仗一个一个试放。这是这个小城市每天的招呼。保安队天一亮就练号,承天寺到晚上必撞钟,中午孟家放炮仗。这几种声音,在风中雨中,继续存在,消失,而共同保留在一切人的印象中,记忆中。
全城不止三家炮仗店,而孟家三代以来比任何一家的炮仗都响。四乡八镇,甚至邻近县城,娶媳妇,嫁女儿,讲究人家,都讲究用孟家炮仗,好像才算是放炮仗。香期,庙会,盂兰焰口,地藏王生日,清明,冬至,过年,孟家架上没有“连日货”。老师傅一个下半年总要打夜作,一面喝酒,一面工作到天明。还有著名的孟家烟火,全城没得第二家。
烟火是秘传,孟老板自己配药串信子,老师傅都帮不了忙。一堂烟火抵一季鞭炮。一堂,或三套或五套不等。年丰岁月,迎灵出会,人神共乐,晚上少不了放烟火。
某年,城中大赛会,烟火共计有五堂之多。好,有得看了。烟火教这阖城的人有一个今天的晚上:老妈子洗碗洗得特别快,姑娘在灯前插一朵鬓边花。妈多给了孩子几个铜子儿,杀猪的已穿上新羽绫马褂,花兜肚里装满了银钱,再不浑身油臭,泥水匠的手干干净净,卖鲜货的手里一串山里红。“来了?”“来了。刚来?”“三姨,三姨,——”“狗子你别乱跑呀!”各人占好地方,十番“锣鼓飞动”放了!“炮打泗州城”,“芦蜂追秃子”……遂看得人欢声雷动,尽力喝吼,如醉如狂,踏的野地里草都平了。——最后,两套“天下太平”牵上去,等着看高下了。孟家烟火放紫光绿光,黄色橘色,喷兰花珠子,落飞蛾雪花,具草木虫鱼百状情形。“好。”“好,是好!”而忽然,熄了。怎么回事?熄了?熄了。熄了!接火引信子嗤嗤有声,可是发不出火来。等!不着。等,不着!起先大众中还只吃吃喳喳,后来,大家那个叫呀,闹呀,吆喝呀,拍手吹哨呀。孟和那时年纪还小,咽得下这个吗?“拿梯子来!”攀上颤巍巍三十二档竹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整了整信子,再看,正在他觑近时,一个“天鹅蛋”打出来,正中左眼,一脚摔了下来。左眼从此废去了,成为一个独眼龙。
孟老板一只眼睛虽已废去,孟家烟火也从此站住了。五百里方圆,凡有死丧庆吊红白喜事,用烟火必找孟家。孟老板手上一个汉玉扳指。孟老板旱烟袋上一个玻璃翠葫芦嘴子。孟老板每天在这个巷子里走好多回。孟老板差不多每天要到古月楼坐坐。喝喝茶,吃吃点心,跟几个熟人见面,谈谈。古月楼中有他一个长定座儿。
但是孟老板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同。孟家炮仗店的门关上了。孟老板要把女儿嫁出去。
北伐成功,破除了迷信,神像推倒,庙产充公,和尚尼姑还俗,鞭炮业自然大受影响。地方连年水旱兵灾,百姓越来越苦,有兴致放鞭炮的究竟少了,烟火更是谈不上。二十年河堤决口,生意更淡。接着是硝磺缺售,成本高,货源少,一年卖不出几挂千子红。后来,保安队贴出大布告,不许民间燃放炮竹,风声鹤唳,容易引起误会云云!
渐渐的,孟老板简直不容易在古月楼茶客中见到了。
店开不下去。家里耗了个空。背得一身的债。
这一带的人多久已不听见试炮声音。
孟老板还在这条巷子里走出走进。所欠的债务多半是一个姓宋的做的中保。姓宋的专是一个说是打合,牵线接头,陪人家借字,吃白食,拿干钱角色!
今天,现在孟老板就是要碰这个姓宋的去,谈谈嫁女儿的事情。早先约好,在古月楼见面,再谈一趟,就定聘了。
约莫两个多钟头之后,孟老板下了楼来。脸上蜡渣黄,他身边是那个姓宋的,两人走到屋檐口,站了一站。姓宋的帽子取下来,搔了搔头,想说甚么,想想,又不说了。仍旧把帽子戴上。“回见。”“回见。”
孟老板把女儿嫁给保安队一个班长。姓宋的做媒,明天过门。
“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实在是把女儿卖了。”
孟家的房子真黑。女儿的妈陪着女儿做点衣裳,用从“聘礼”中抽出来的钱,制两件衬衣,一件花布棉袍子。剪刀声中不时夹杂着母亲一声干咳。女儿不说话。孟老板也不说话。
他这两天脾气非常的好。好得特别。两个小的孩子,也分外的乖,安安静静的。爸爸给他们还剪了剪指甲。
过了三天,日子到了。换上新式初上头的女儿来跟爸爸辞行:“爸爸,我走了。”
爸爸看看女儿,圆圆的脸。新花布棉袍。眉毛新经收拾弯弯的。“走吧,好好的。到人家去要……你妈呢?”孟老板娘原躲在门后拉衣袖拭眼泪,忙走出来,“大妹你放心去喔,要听话喔!”
大家都像再也无话可说,那么静了一会儿。一同听到街上卖油豆腐的声音。
孟老板女儿的出门是坐洋车去的。女儿一走,孟老板即出门去,一直向北。
这两天他找到一点废材料,一个人,做了三个特大双响,问他干甚么,他一声不说。现在他带了这三个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
他一直走到荒地。荒地辽阔无边,一棵秃树,衰草斜阳,北风哀动。孟老板把三个双响一个一个点上,随即拼命把炮仗向天上扔。真是一个最响的炮仗。多少日子以来没有过的新鲜声音。这一带人全都听到了。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删改)
【1】概括孟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2】人们的急切心情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3】文章三次写到孟老板这一趟走出巷口和以往不同,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有一种对现实生活很深的沉痛感,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从艺术手法和小说主旨角度具体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相对照,写出《离骚》所写内容涉及的起止时间。
(2)江河形胜,在古诗词中多有呈现,柳永《望海潮》中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描写钱塘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雪常用来形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把“荆轲刺秦王”写进《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明刺客与燕国灭亡关系。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6)《陈情表》中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落叶和江水表达诗人对于宇宙永恒,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2)屈原在《离骚》中借从早到晚采摘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历来为人称道,但北宋的苏洵却不以为然,他在《六国论》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荆轲的这一行为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2)山水泉林是古代文人钟爱的意象,在静谧的环境中栖息灵魂是理想的生活境界,王维《山居秋暝》中用白描的手法描摹了这一美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意象。古人多以此来烘托环境氛围,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诗人进则从政受阻,退将独善其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要想达到畅游时空无所待的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一心向学的精神。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杂说》中提出了有伯乐才有千里马的观点,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是名马也只能“______ ,_____ ”,就不能展现日行千里的能力。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语之精炼,以“_____ ,_____,______”三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公瑾的儒雅风度、杰出军事才能和功绩。
1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是( )
A. “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 “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 “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庭落日”。
D. 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2】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4、(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以其所记且解者, 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①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赏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 质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数月,复晤予,诵予《集俞园》诗“霜后芙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 予凄然为诵其全什②,察其审
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③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 则其心不灵。人之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 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故曰:仲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势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吁!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 则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 质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 其势宜不能多且久 势:情势,形势。
D. 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又能以其所记且解者 秦以攻取之外
B. 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 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 凡得之难, 则守之坚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 唐仲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 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 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 “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2)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
【5】用“/” 给下面这段话断句。
君 子 浴 德 澡 心 力 行 善 道 而 表 里 洞 达 人 皆 了 然 其 有 善 一 日 月 之 明 也 其 有 过 亦 日 月 之 食 也 必 如 是 而 后 渐 合 至 真 矣。(《诚伪》)
15、请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1)最近,微信公众号中一篇推送《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引起热议。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vs李白》……初看这些研究课题,你或许会以为是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是你错了。他们的作者是某大学附小六年级学生。这是孩子们在国庆长假期间完成的“遇见苏轼”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面对一些人的质疑,附小的老师说,小课题研究早已是该校一个常态化教学项目,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受课题研究训练;再加上该校家长资源得天独厚,大师、院士进校园已成为常态。同时,老师也坦言,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确实没有,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