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反语通常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下列各句不具备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C.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 2、下列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王为此计击破沛公军

    B. 遂私见樊於期欲以生劫之

    C. 还也 以无礼于晋

    D. 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

     

  • 3、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何面目以归汉

    B.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 何以汝为见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4、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项王曰:“沛公安在?”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C.夫晋,何厌之有? D.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杀人,臣之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④盘游 ⑤予当引决 ⑥庐陵文天祥自其诗 ⑦左右欲相如 ⑧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伯夷之义者 ⑨众不能堪,抶而之 ⑩恭而不心服

    A. ①④⑨/ ②⑤⑩/ ③⑦/ ⑧⑥

    B. ①⑨/ ②⑤⑩/ ③⑦/④⑧/⑥

    C. ①⑨/ ②③⑩/ ⑤⑦/④⑧/⑥

    D. ①⑨/ ②⑩/ ③⑤⑦/④⑧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B.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C.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

    (2)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3)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殿堂之作,白居易先生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手法来渲染琵琶乐曲的感人至深。他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乐音由浊杂粗重转向轻细绵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正面描写弦音愈来愈低沉冷滞以至暂时停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又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以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两句来反衬琵琶乐曲带给听者的强大感染力。

    (7)意象是古典诗歌中倾注了作者心血的物象,它让古典诗词迸发出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同样一轮明月,李白月下飞度镜湖到达剡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以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渲染了与朋友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面对明月徐徐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评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山水诗,因为他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让深林震撼,此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为山中奇景之一;又有人评价此诗是一首游仙诗,“ 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仙人身披七彩仙衣御风而来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在猛兽弹奏的仙乐中,在神鸟飞舞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眼前秋景,百感交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着笔,概括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生活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和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正面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只有美酒才能解除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

    (2)杜牧《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孟浩然写洞庭湖的名句:杜甫在《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同样写出了洞庭湖恢宏的气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如何理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两句词的深刻含意?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历来是为人们所称道的佳句,这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延,泽与邑令视河堤,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磁经敌骑蹂躏之本文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且上言:“邢、洺、磁等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以书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移书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泽为狂,不答。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前后请上还京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谥忠简。

    (摘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B.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C.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D.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檄,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与“移文”合称“檄移”,移文多用于晓谕。

    C.假,文中意为暂时代理官职。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摄、行、权、署等。

    D.蒙尘,即蒙受风尘,美好事物遭埋没。文章中指帝王因出访而在外奔波辛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爱国忘家,至死不渝。他接到视察黄河堤防设施的檄文时,虽逢长子去世,仍不立即动身;临终前他无一语谈及家事,只不忘收复失地。

    B.宗泽豪爽有大志,刚方不屈。他应试时直陈时弊;被推荐充任和议使,做好了赴死不归的打算;多次为黄潜善所阻仍坚持上疏请皇帝还京。

    C.宗泽知人善用,威名远扬。他发现罪臣岳飞的才华,大胆起用,这一举措使岳飞在军中名声大噪;金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称他为宗爷爷。

    D.时人对宗泽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为国忘家的忠肝义胆之人,愿意为他效命,但也有人认为他性格过于狂妄,不愿听从他的调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2)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5】从哪些事件可以看出宗泽富有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这一年,我们跨越了冬与春,经历了死与生,在困境中成长,见证着人性的感动,无数英雄人物坚守奉献,无畏前行的身影让我们铭记,他们留下的光与暖,永远不会忘、不能忘。

    2020年,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在危难时刻闪耀出的光芒!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