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怨恨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B.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栏杆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
D.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悄悄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句读之不知
3、下列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灵秀聪慧才华横溢,追求富有诗意的精神生活,曾在大观园诗社中拔得头筹。
B.林黛玉清高孤傲,“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她高洁心性的流露,“孤标傲世偕谁隐”则表达了她不随流俗的个性。
C.林黛玉在与宝玉的爱情中,有时率真热诚,有时尖刻多疑,“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表现出她外热内冷的性格。
D.林黛玉生性敏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痛苦感受和对美好生命消逝的痛惜。
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鲁迅,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祝福》。他创作的小说编为三个集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B. 唐代古文运动代表人物元稹和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他们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C. 孟子提出的养民教民主张很重要。养民以善政得民财,教民以善教得民心;养民解决民众的经济问题,教民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D.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诸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荀子》和《论语》《孟子》一样,也是成就很高的语录体散文。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当他被尊奉为大师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编剧之一,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一位中学生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引用王昌龄《出塞》一诗的目的是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C.文中“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之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名言,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运用层进式论证方式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B.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C.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伯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
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释: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兮》与《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B. 《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 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2】《伯兮》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①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释)①霍人,地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养的门客,亦指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官职名称,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B.剖符,古代帝王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寓意为君臣同心。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
C.户,本指家庭单位。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以户数计。“万户侯”是侯爵中最高的一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所谓盖棺定论,用以褒扬死者的功绩和美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刘邦的妻子吕后的妹妹嫁给了樊哙,刘邦对自己的妹夫比其他将领更亲近,因此册封樊哙做了舞阳侯。
D.在高祖病重不愿见群臣时,樊哙打开宫门径直闯入,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祖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②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说:“一切变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四季的更迭变化,令自然万物异彩纷呈;生活的境遇变迁,令生命成长丰富充盈……
发现你身边的“变”,感悟“变”带来的启迪。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