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吉林四平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指办事的官员。窃:私下里。这两个词都可以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B. 祖:临行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C.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D.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音变微是变音的变调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拮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问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 3、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次昆明南亚博览会从6月12日持续至6月17日,展位数达8000个,参观者不绝如缕

    ②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③国家受难,庶民受苦,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长歌当哭,抒发心中的悲壮心境。

    ④无论是在医术的精湛还是设备的先进方面,这家医院都令国内外同行惟有望其项背。”

    ⑤他在家里非常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周末时光,晚饭后看看欧洲杯,显得更加惬意。

    ⑥当今社会,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跂望矣         犹且从师问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响大哭。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裕,但乡亲们厚道,你二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就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ㄚ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了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回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树?”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摩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买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选自《百花园》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这一细节,写出了丫头孤苦无助的心理;而后面她“一抹眼泪”的举动,刻画出其倔强、刚强的个性。

    B.“德叔”给丫头支援上学的费用,并且不需要她的抵押,体现了他的仁义与善良;而他笑逗丫头,又体现了他的豪爽和风趣。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作品中头的“我有三棵树”一语多次出现,以此结构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行文紧凑,韵味无穷。

    2作品两处写“大嫂”这一人物,对塑造“丫头”的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小说中的“三棵树”有哪些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形》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漂泊他乡,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荀子告诉我们,成为君子离不开广泛地学习和不断地自我反省才可以进步不犯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师说》开头,韩愈精辟地对老师的职能进行界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下列对该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B.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C.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 这首词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侵略而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状态。

    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騎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抗上疏曰:“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三年夏,疾病,秋遂卒。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徵,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B.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C.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D.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之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对朝廷政事懈怠、言者议事不切要领的情况表示深切担忧,他用六国为秦所并,西楚北面于汉高之例表明朝廷应该居安思危。

    B.凤皇元年,步阐据西陵城叛变,陆抗与诸将意见发生分歧,迫于压力听从雷谭的建议,放手一攻。

    C.陆抗审时度势,弃江陵赴西陵。羊祜进军江陵,陆抗认为江陵城固兵足不用担忧,但如果西陵与敌人联合则会发生夷人骚乱留下后患,于是奔赴西陵。

    D.陆抗忠正诚信,有谋略和才干,有他父亲的风范,他们世代获得美名,比起父辈陆抗具备的德业只是规模略小,但也算是继承父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2)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

    5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

    有的人曾认为不少90后、00后沦于英雄虚无主义,而事实证明,他们擅长在当今社会发掘闪光的偶像,并赋予崇拜行为全新的涵义。

    今天年轻一代需要怎样的偶像与英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