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吉林长春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谁?

    A.周姨娘 B.赖大家的 C.刘姥姥 D.李嬷嬷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怨灵修浩荡兮

    B.来四万八千岁   未为久

    C.剑阁峥嵘崔嵬   夫孰异道相安

    D.横绝峨眉巅   回朕车复路兮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百家讲坛》推出“齐白石”节目,使齐白石再度受到热议关注,相信今后几年的市场上齐白石一定会更加炙手可热

    B. 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C. 根据家庭整体装饰风格及个人文化喜好,选择一款软木墙板装饰墙面或做主题墙必使主人品位提升,居室蓬荜生辉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 5、在下列不同的交际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外地游客在太原老字号“清和元”品尝了正宗的“头脑”后,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太原,一定还光临贵店。”

    B. 小明今年考研究生落榜,在就业和来年继续考研之间犹豫彷徨。爷爷给小明写信说:“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非常重要,此事望你钧裁。”

    C. 王大夫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的疾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他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前几日我不慎丢失手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去致谢,请在家等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节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 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B. 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C. 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D.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B. 第三段着重论述“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C. 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 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B. 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C. 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D. 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五丁开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比喻来表现音乐力量崩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香草来表现诗人注重自身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B.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C.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D.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 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登基时的称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 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被免职、辞退回家。

    D. “谥”指“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天下。

    B. 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

    C. 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

    D. 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2)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云变幻,流年更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专属的主旋律。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光影变幻中,我们都可以窥见时代的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历史无言,时代从不会亲口向我们诉说它的变幻,但我们却能在事物的古今对比中,感受到旧时代的谢幕、新时代的来临,体味到时代的发展。或是教育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或是思想观念的进步与发展,或是科研领域的转变与深入……

    21世纪对历史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展翅高飞的时代;21世纪对世界的中国而言,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时代。大地沧桑巨变,时代催人奋进。时代是流动的,是变幻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材料,以“我的时代使命”或“我与这个新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