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贵州遵义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尝为晋军矣(恩惠)

    B. 人君神器之重(主持)永保无疆之(美好、福祉)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轻视他人)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慎)

    C. 宁许以负秦(理亏)相如奉壁秦王(上奏)

    召有司图(同“按”,查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信约)

    D. 且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道歉)范增数项王(使眼色)

    哙遂入,帷西向立(掀开)沛公则车骑(留下、弃置)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B.在历史进程中,侠逐渐与公理正义和天下苍生产生联系,武侠文学中的侠客成为为国为民、扶危救困的理想人格。

    C.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D.为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今年品牌日系列活动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全面小康,品质生活。”

  •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令责之里正  ②留待限期,塞官责  ③各各竦立听  ④欲居之为利  ⑤思试之斗觇之  ⑥折藏之,归示成  ⑦掭尖草,不出  ⑧一鸡瞥来,径进啄   ⑨复之掌,虚若无物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⑥⑦⑨ D.②⑤⑥⑧

  •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 )

    例句: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二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赛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赛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三: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B.材料二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C.材料二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B.材料二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材料二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一、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二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典雅生动,材料二诙谐幽默,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3《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有三秋桂子,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

    (4)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南台寺

    韩偓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抒怀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去,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注]①南台,在福州城南。②韩偓,京兆万年县(今西安市)人,因不阿附朱全忠,被贬到地方。朱全忠弑君,为收买人心,矫诏召韩倔回京复职。韩偓深知回长安即入虎口,便不奉诏,南逃到福建。③日官,借指皇官。④扶桑,朱瑾花,产于长江以南。试望扶桑,意为从福建遥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的情感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完全相同。

    B.颔联首句中“中华地”“外国云”,运用借代手法,分别指陆地和海上之云。

    C.南台寺所处环境,天高地远,四季花开,这是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D.首联写登寺的缘由,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所想,尾联抒发情怀,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

    B.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

    C.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

    D.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庶子:太子宫官,秦汉时为太子少傅的属官,隋唐设左右庶子,宋代沿袭,掌东宫侍从、内值等事务。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古代官职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保甲: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D.视事: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多次采用王安石的言论,并向皇帝引荐了王安石。后来韩绛还曾劝皇帝留王安石于朝中。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命吕惠卿一同参与,新法涵盖颇广,农田水利、赋税交易等都包含在内。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皇帝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言语恭敬地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基本义项:①阅读书籍;诵读书籍②上学;学习功课,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义项,按以下要求作文:

    假定你是南师大高三学生陈磊,学习成绩特别好,学校邀请你去给初中部的全体同学作一个以“读书”为主题的讲座。

    现请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个演讲稿,主标题自拟,副标题定为:《——在南师大初中部“读书活动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温馨提示:请一定注意“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