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南株洲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吾年未四十,而茫茫 B.盖失强援,不能独

    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时常说到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是我们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刻骨铭心的爱恋,是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寻觅和守望。

    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等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

    C.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的深思和联想,我常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D.说“木叶”而不说“树叶”,绝不是古人标新立异,因为“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意味,包含着更多的情感,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

  •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以示成

    A.试使斗而才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此物故非西产 D.旬余,杖至百

  • 4、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B.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 5、选出下列诗句意境与画面内容不对应的一项( )

    A.白云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  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枚“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时的心情,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他举起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意蕴丰富,颇具艺术表现力。文章开头“她”眼中噙满的“泪水”和结尾模糊了双眼的“泪水”背后承载的感情是不同的。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如英雄残缺的“三根手指”。这既是主人公英勇无畏精神的体现,也是在不同阶段让“她”和读者认出了英雄本来身份的重要特征。

    C.小说第四部分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英雄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谨小慎微。也告诉我们,英雄也是和我们平常人一样,有生活的艰难和困境,也是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弱者”。

    D.全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开头写“她”被英雄事迹打动,充满崇敬,最后一段的回忆照应第一段情节,表现出“她”对英雄自始至终的崇拜与敬仰。

    2小说第三部分“女儿”的出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的叙事在线索设置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 8、名句默写。

    ⑴《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⑵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9、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一人之心,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10、名句默写。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________”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1、(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会走向灭亡。

    (2)《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貌寝侻,敏悟绝人。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

    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类此。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年八十五。

    子通,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潜置席下,通觉,即彻去。迁累殿中监,封渤海子。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固执,忤诸武意。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

    通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

    B.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

    C.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

    D.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率(lǜ)更令,官名。秦始置。秦汉时,掌知漏刻。东汉属太子少傅,是太子府属官。隋代依北齐制,率更令掌伎乐漏刻。唐称率更寺令,加掌皇族次序、礼乐及刑法事。

    B.男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C.《说文解字》日曰:“卒,衣有题识者。”“卒”指事字(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古代供隶役穿的衣服。文中为死亡的通称。

    D.书记原指负责文件记录或负责缮写的人员。在一些政党和政党型社团中,是主持日常事务的领导人。社会主义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称“总书记”或“第一书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询其貌不扬,敏悟过人。据《本事诗》记载:太尉长孙无忌见欧阳率更姿形丑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读书一目数行,博通经史。

    B.欧阳询童年不幸,仕途平坦。父亲因谋反被杀,他自己因人收留而躲过一劫。他先后在隋唐两朝担任过太常博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官职,并被封为渤海子。

    C.欧阳询学书不辍,自成一家。路遇索靖书写的碑石,就睡在碑旁,观摩三日后才离开。仿效王羲之书体,在险劲上超过了王羲之。“欧阳体”深得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赞赏。

    D.欧阳询才智不俗,颇受器重。多次与未显贵时的高祖交游,多次获唐高祖的擢拔,官至给事中。高祖曾经对前来求墨宝的高丽使者感叹说,看到欧阳询的墨迹,会误认为他形貌魁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

    (2)通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下面材料选自三封书信,根据要求写作。

    (1922年)聂荣臻致父母:“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1959年)邓拓给女儿邓小岚:“我希望你能选择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较适合的学习道路,使你的一生能走一条适合社会需要也符合你自己愿望的最好的道路。”

    (1991年)路遥给弟弟王乐天:“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班级计划开展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上述三封书信,你对哪封信感触最深,请写一篇读后感和大家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