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陨落”“消失”“愿意”“勾当”都是动词。
B.“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文博会形成氛围”。
C.“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特警力量》的收视率再创新高,是因为它不仅让观众目睹了特警战士的风采,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B.独自怎生得黑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永春老醋、崇武鱼卷、洪濑鸡爪等特产充满着道地的“泉州味”,深受游客喜爱,是有口皆碑的“泉州伴手礼”。
②2017年去世的吴文俊、黄大年等科学家,不但功勋卓著、著作等身,而且有一腔至诚的爱国情怀,令人高山仰止。
③2018年元旦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33亿人次,不少景点游客爆满,门票一票难求,给人以洛阳纸贵之感。
④在央视辩论节目《世界听我说》中,华人辩手个个巧舌如簧,努力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口才交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⑤不少人为了追求好身材而盲目节食减肥,食不果腹,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很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身体健康。
⑥为了吸引眼球,有些人喜欢在微博上故作惊人之语,其实他们的言论往往肤浅狭隘,缺乏理性,不过是一孔之见而已。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每组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岁亦莫止/竞周容以为度 B.于嗟鸠兮/宁溘死以流亡兮
C.匪来贸丝/何方圜之能周兮 D.渐车帷裳/来吾道夫先路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拿东西给人吃。
B.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一类人。
C.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钻:钻研。
D.异乎二三子之撰。 撰:才能。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
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
《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毒无所依而难为害。
(取材于朱光的文章)
材料二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饮食:食饮有节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
起居: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
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容易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氧运动。
精神:形与神俱
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
B.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
C.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D.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人,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
【2】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
B.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
C.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
D.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昧(wèi),朦胧、迷糊之意。
B.辟秽(bì huì),指躲避污秽之物。
C.祛邪(qū),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
D.颐养(yí),指休养、保养。
【4】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序号 | 行为 |
① | 上午没有网课,10点起床 |
② | 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 |
③ | 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 |
④ | 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 |
⑤ | 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 |
⑥ | 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1点睡觉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是“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甫《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写出诗人漂泊无依、孤寂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是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菩萨蛮》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中,作者写乐观赏桃花、频传酒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里,为了摆脱无尽的痛苦,女主人公下决心与那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______,______!”从此以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
(2)杜甫在《登高》中,状落叶之声,写秋声之肃杀的句子“______”;说自己长年累月远离乡土,依人客居,秋令肃杀,益增愁苦的句子是“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就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 ”,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①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②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①闹红:盛开的荷花。②三十六陂:这里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1】下列对本词上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闹红一舸”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乘船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
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红脸的美人,忽又袭来一阵密雨,体现了词人欲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2】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廉,字方震,丰城人。父崇,永州知府,受业吴与弼门人胡九韶。廉承家学,早以文行称。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母丧,服阕,起任刑科。请祀薛瑄,取《读书录》贮国学。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讲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报闻。以父老欲便养,复改南京兵科。中贵李广死,得廷臣通贿籍。言官劾贿者,帝欲究而中止。廉率同官力争,竟不纳。已,请申明祀典,谓宋儒周、程、张、硃从祀之位,宜居汉、唐诸儒上。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奏免夏税万五千石,虑州县巧取民财,置岁办簿,吏无能为奸。乾清宫灾,极陈时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谏南巡,不报。帝驻南京,命百官戎服朝见。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世宗即位,就迁尚书。廉与罗钦顺善,为居敬穷理之学,文必根《六经》,自礼乐、钱谷至星历、算数,具识其本末。学者称月湖先生。尝以帝王之道莫切于《大学》,自为给事即上言,进讲宜先《大学衍义》,至是首进《大学衍义节略》。帝优诏答之。报闻。八疏乞休,至嘉靖二年,赐敕、驰驿,给夫廪如制。家居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杨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
B.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正德初就/改太仆厂历顺天府尹/
C.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正德初就/改太仆厂历顺天府尹/
D.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业即授业,指传授知识,义同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业”。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元、明、清均沿袭。
C.六经是经孔子整理的儒家经典,分别为《诗》《书》《礼》《易》《乐》《春秋》o
D.太子少保,太保的副职,是东宫官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廉为人敢言,多次进谏皇上。他的进谏,有的被皇上采纳了,有的不被采纳,有的奏书甚至被扣留,最终并没有呈送到皇上那里。
B.杨廉为官正直,惩治行贿官员。他获得了朝廷大臣贿赂宦官李广的账册,率领同僚力争弹劾行贿的人,皇上最终接受了他们的请求。
C.杨廉爱护人民,减轻百姓负担。他奏请用大兴递运所的余银供给京军,并减免夏税粮;他设置“岁办簿”,防止州县对百姓巧取豪夺。
D.杨廉继承家学,学识非常渊博。他早年就凭文章和品行著称于世,又精通礼乐、钱粮甚至星历、算术;他认为要按照《大学》中的教导治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
(2)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