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仲尼厄而作《春秋》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 科: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B.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指升职。古人尊左卑右,故称升职为左迁。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铎,指装有木舌的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撮动木铎来召集百姓。仪封人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以木铎为喻、赞扬孔子将宣扬大道。
B.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六艺”既可以指《易》《诗)《书》《礼》《乐》《春秋》六部经典,又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社稷即可理解为土神和谷神。
D.“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中的“五帝”通常指的是黄帝、帝喾、颛顼、唐尧、虞舜,“三王”则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5、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济:拯救
B.晋师济河 济:渡过
C.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济:帮助
D.无济于事 济:有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刮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木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子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已》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D.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已》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事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C.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都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小说中的叙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安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7、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在大自然中沐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即使是圣人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文中用孔子拜多人为师来证明此观点,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时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感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
(3)在《关雎》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少年理想的配偶的意思。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句,将小人的攻击比喻为小人对自己美貌的嫉妒,接着写小人造谣诋毁我是淫邪的人的句子是__。
(2)苏轼《赤壁赋》中“__”一句,写曹操在长江斟酒,“__”一句,表现了曹操文武兼备的风采。
(3)《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__,__。
12、按原文内容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乌夜啼》)
(2)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_______,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5)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6)枝上柳绵吹又少,_____________。(苏轼《蝶恋花》)
(7)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9)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0)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1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有情之景写到无情之景,很有层次。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C.“把昊钩看了,栏干拍遍”,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运用借代手法,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且相呼应。
【2】简要分析本词下片借典故表达的丰富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 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元封五年,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B.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C.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D.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兴,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自秦始皇起,依照惯例,皇帝登基当年或第二年更换年号,有的皇帝甚至有多个年号。
B.车骑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下文提到的骠骑将军。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C.辎重,出自《老子》。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青骁勇善战。元朔元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歼灭敌军几千人。第二年,又出兵云中郡,再次歼灭敌军几千人。
B.卫青屡受提拔。元光六年,卫青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元朔五年,又被天子册封八千七百户。此后,又作为大将军率领五万骑兵和霍去病一道攻打单于。
C.卫青用兵有方。看到单于率军在等待汉军,卫青即命士兵用武刚车环绕布成阵营,派出五千骑兵前去冲击匈奴军。
D.卫青足智多谋。日落时分,刮起大风,沙砾扑面,两军互相看不见,卫青派出左右两侧部队包抄单于。成功击败单于的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②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年之初,“马上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各大网络平台:马上有钱,马上有房子,马上有对象,马上有一切…………针对这些话,众说纷纭。
甲:“马上体”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乙:钱、房子、对象等能一下得到吗?
丙: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能长久吗?
丁:马上有一切,你敢接受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