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河北唐山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 3、贾政等人在大观园游的第一处庭院“有凤来仪”是后来的什么地方?

    A.怡红院

    B.蘅芜院

    C.缀锦阁

    D.潇湘馆

  •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赠褒美,显荣于身后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后五年,吾妻来 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B.我有亲父兄

    C.昼夜勤作息

    D.否泰如天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安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刚健自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摘编自杜振吉《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人生哲学包含着丰富、深刻、睿智的哲理,历代学者对它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正面解读。

    B.儒家倡导的人生哲学以“志”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并认为人生多方面都是由己不由人的。

    C.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是对儒家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与孔子所讲的“立志”没有本质的差别。

    D.社会理想即政治理想,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以及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论证儒家人生哲学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下文阐述开掘其现代价值奠定基础。

    B.文章大量引用儒家学者的语言,一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说服力。

    C.对于理想志向这一分论点,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但重点是阐述理想志向的当代含义。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论证层次清晰,有条不紊,便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力才气以及坚定的人生理想和志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保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B.生命不息,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儒家人生哲学中的人要有主观能动性,是由内而外的进取精神。

    C.社会要求进步的客观性使得树立健康合格的人生观成为必然要求,而儒家思想成为必然的选择。

    D.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为人们所景仰的创业者和作出贡献的人,与儒家思想的精华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沧海中的一粟和蜉蝣的生命,感叹天地间生命的渺小和短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3)《论语》十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用香蕙作佩带而遭到贬黜,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曹操对贤才雄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通过与“小人”对比,说明君子光明磊落,无忧不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认为自己不想承受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老人和小孩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表达效果。

    2该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弃疾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庆元元年落职,四年,复主管冲佑观。久之,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无使,四年,宁宗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寻差知镇江府,赐金带。坐缪举,降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辞免。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赐对衣、金带,守龙图阁待制致仕,特赠四官。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末作:古代指工商业。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对”是古代君王议事决策的一种方式。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B.“庆元元年”,“庆元”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元年”则指的是使用年号的第一年。

    C.“以‘稼’名轩”体现了文人雅士给自己的书房或居所命名的雅趣。唐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的“陋室”也是如此。

    D.“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主要出现在宋代以后,与唐代作为一种诗体名的“长短句”意义有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归宋后,展现非凡才能。他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切中时弊, 后又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庭,对形势的分析周密完备。

    B.辛弃疾受赏识,却遭小人忌恨。宁宗与他讨论盐法相关事宜,提拔了他的官职,还赐给他金带以示恩宠。后来,由于被小人诬陷举报,辛弃疾最终受降职处分。

    C.辛弃疾屡请辞,未受朝庭任命。差遣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时,他推辞不受。任命他为兵部侍郎时,也又推辞。后来被授予枢密都承旨,只是还没有受职就离世了。

    D.辛弃疾重农业,关注社会现状。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劳,要重视务农。南方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除过多的人从事商业影响了农业之外,还与土地兼并之患兴起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来到禅院,他有意考老禅师道:“什么叫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师脱口而出。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老禅师何以知道答案。问明原委后,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那就只能团团转了!”

    是啊!生活中我们也许有太多的无奈,学习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情感的波折,朋友的误解,上司的不满等等,都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不少人往往被困得“团团转”。

    请以“解开心中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