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惟兄嫂是依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
B.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 “典范”,但对中国这样的潜在战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合它们的逻辑。
C.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D.今年国家一季度宏观数据已于日前出台,安徽省多项数据在全国的排名有升有降,有好有差,良莠不齐。
3、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时矫首而遐观
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 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D.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林黛玉、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道”,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D.《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人们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了辩证思考,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C.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进行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相结合的道德自觉。
B.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反映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文中的家国理念是相通的。
D.“家国天下”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大力弘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所吹的箫声使神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慨叹人生很短暂,人活在世界上就像一种仅能存活一天的生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听到的却是“________________”,虽有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运用拟人手法赞美大自然绚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对历史发出无限感慨:假使六国能够爱惜他们的百姓, “______________”;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
(4)屈原《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李白《将进酒》中显示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乐音清脆和惨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且挥霍无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抒写国破家亡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理想。
(5)《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儿的啼鸣与互逐渲染了蜀道悲凉孤寂的氛围。
(6)《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5)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欲为圣朝除弊事,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连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2)荀子于《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地长大成人的过程。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家人丁不旺,很晚才有了儿子。
(4)《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诠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共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日‘快哉’”②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③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1】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用词生动传神,“窗户湿青红”中的“湿”表明亭子是新造,油漆颜色鲜艳润泽;“欹枕”即斜倚枕头,写出了一种闲适的感觉。
B. 词人认为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宋玉硬说风有雌雄之别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十分可笑。
C. 下片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写江面,并通过在江上搏击风涛的白头翁点明主旨: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畅享千里雄风。
D.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2】上片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色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异爨:分灶做饭
B.先妣抚之甚厚 先妣:去世的祖母
C.室西连于中闺 中闺:内室
D.吾家读书久不效 不效:科举无成就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铁事。
B.这段文字所选三个事例,都是写“悲”,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一致的,在记述中寄寓感叹,含蓄而有节制。
C.作者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似隐含着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等感慨,读之真切、感人。
D.文章善于选取生活中平实真切的细节和场面,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纽约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看似走在你前面,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步程。
对以上说法,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