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段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②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③雨后,韭菜叶子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④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是足以招来蜂蝶呀!
⑥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⑦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A.②⑤⑥⑦③①④ B.④②⑤⑥③⑦① C.④⑤②①⑥③⑦ D.⑤②①⑥⑦③④
2、下列选项句子中“弥”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舸舰弥津 满,遍
B.芳菲菲其弥章 多、繁杂
C.弥留之际 弥留:病危将死
D.既而弥月不雨 经、终
3、下列各句中,谦辞敬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六晚上我请大家小酌几杯,届时在“陶然居”恭候你们。
B.幸亏有您的鼎力相助,我才在这次考验中顺利过关。
C.这只是我的一点愚见,或许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D.我们家家教很严,当我们犯错时,令尊从不轻易饶恕。
4、从题材角度对下列诗歌进行归类,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滕王阁》 ②《西塞山怀古》 ③《与诸子登岘山》
B.①《商山早行》 ②《旅夜书怀》 ③《八声甘州》(对潇潇)
C.①《从军行》 ②《燕歌行》 ③《将进酒》
D.①《送魏万之京》 ②《春夜别友人》 ③《雨霖铃》(寒蝉凄切)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漫、随意,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来组织文字。“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般特征,但本文将这一特征推向了极致。
B.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C.《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D.《听听那冷雨》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二,七,伦敦
【注】1920年,刘半农离开风雨飘摇的祖国前往欧洲学习,该诗写于1921年初在外留学期间。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一户普通农家作为描写对象,写了农家从傍晚时分到夜幕降临的日常生活场景。
B.男主人带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一会儿到栏里看牛,一会儿问新酿的酒,显示出了他的勤劳。
C.诗歌第四节写景,通过青山、松树、半轮月亮表示天色已经晚了,也写出了夜的宁静美好。
D.诗歌最后两句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并非都如诗中所写的享受祥和、安宁生活的农家这般美好。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农妇晚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
B.本诗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而是着重写人物活动、生活场景,将情感蕴藏其中。
C.诗中暗含着空间的变化,诗人的视线随着人物的活动从厨房转到庭院,再转到场上。
D.结尾借助儿歌暗示现实,且以“星”和“月”为喻体,与诗境巧妙融合,浑然天成。
【3】本诗擅长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诗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举两例并分析。
【4】诗歌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时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以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男女爱情,《氓》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以桑叶的质色润泽来暗示女子年轻貌美。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一句直接表达了他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的心志,而其诗《饮酒》中“____________”一句也委婉地表达了相似的心境;《饮酒》诗中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意象、意蕴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南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有“儿女泪,君休滴”,是化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心境类似于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的《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主将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的豪情壮志。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对音乐描写十分精彩,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交错出现的场景,紧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2)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1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4)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宫中之事都可以咨询郭攸之、费讳、董允然后施行,这样一定可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然而现实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曹刿论战》的结尾,曹刿担心齐国会有伏兵,认为要一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可追赶齐军。
(5)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往往会走向灭亡。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①,武陵②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③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66杜浦由爱州移高西圆时。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智代名将刘提奏胡烦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复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⑧却:反倒、反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酷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情。
B.第二句使用问语,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2】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
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
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 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 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 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 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 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龙应台说: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是人前人后的所有教养,原则、规范的展现。的确,真正的文化是一个人的素养,体现其对待周遭的态度,其实这几点都离不开“尊重”二字,唯有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