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②臣死且不避
B.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C.①若非吾故人乎?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
D.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引相如
B.决负约不偿城
C.欲因此时降武
D.衡下车,治威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
B. 大约在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反戈一击,报仇雪恨。
C. 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 十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脊背弯曲) 名我固当(本来)
B.遂而鸡豚(成、养好) 故病且怠(困苦)
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有类橐驼者(同类)
D.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
5、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良有以也 良:实在
B.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自然 会桃花之芳园 会:适逢,正赶上
C.群季俊秀 季:指弟弟 幽赏未已 幽:景致
D.飞羽觞而醉月 飞:飞快传递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伸:抒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密切。中国医学未能发展出医院制度,在于它与西方医学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同。中国医学的存在与发展,发生在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一个技术机构,而是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并且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有一些在外地学习医学的人,艺成后也会回到他所在的地方从事医学职业。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往往也都以“地望”称世。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如吴医、浙医、淮医、常医,等等。这些皆可说明,医学在传统中国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进一步说,乡土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医学既是一种需求,也是共同体内部的责任约定。当医学在乡土社会展开时,医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而要承担着这个共同体所有成员的福祉之任。毋庸置疑,生于斯长于斯的医师,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所从事的医学,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这个共同体的个体分工,他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但医师的身份又另有其特殊性。在范围大约几十平方里、人口数千或近万的共同体区域中,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有名望的医人,往往为地方士绅团体中一员,或者受士绅信任,参与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医学在乡土社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而医师则在医学专业之外,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
因此,还要延伸到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和伦理处境。为什么包括沈鲁珍在内的众多医师,长期以来一再选择本土从业?这种偏好,或许有多种解释,但他们给出的最有力的理由,则集中在两点:“事亲”与“活人”。这两点在许多著名医人的自述里屡屡被提起,实在是有着深刻的道德伦理考量在内。“事亲”往往是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而由身边亲人,扩散到整个“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却是他们的志业。这个志业的目标是“活人”。作为中国医学经久不变的思路,医师总是把“存活”他所在共同体男女老少的生命,当成他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张仲景放弃太守官职,执意要回到南阳故郡,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责任。事实上,“医圣”张仲景这种强烈的乡土情怀,作为道德影响力,在19世纪以前久传不衰。
显然,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不仅形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医学特殊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一般说来,医师在乡土社会广受尊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作为医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经由他的医学实践,在乡土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凝合作用。对共同体而言,德性高尚的医师,其感召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也是“医道”之所以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的深层基础之所在。
(节选自费振钟《乡土社会、共同体与医学》,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它的存在与发展不能脱离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
B.中国医学在传统中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的乡土性。
C.中国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还将服务于“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当作责任。
D.中国医学支持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的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乡土社会中最重要的融合性因素。
B.中国古代江南城镇社会中的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他们大都固守在自己所在的乡土从事自己的医学职业。
C.乡土社会的医师以其医学专长服务于共同体,并通过医学活动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
D.乡土社会的医师都有强烈的乡土情怀,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是“事亲”,而把“活人”当作自己志业的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医学发展出医院制度,而中国医学没有,这是因为中国医学的独特的社会结构方式,即存在于乡土社会共同体之中。
B.中国医学传统有鲜明的乡土性特点,离不开乡土社会,这就是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一概以地方来命名的根本原因。
C.在乡土社会,医师往往能凭借着自己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来为自己赢得名望,获得权威,跻身于地方的士绅团体。
D.在乡土社会,医师选择本土从业,更多是出于道德选择的原因。医师的医学实践,闪烁着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篇描述秋风破屋的情景,屋顶的茅草被卷飞过江后洒江郊,挂在高处很难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使诗人非常焦急痛心。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中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7)《过秦论》中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雨霖铃》中一个全用名词排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
(9)《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语言描写,展现出蔺相如以国家之事为先,将私人恩怨置后的高尚情操。
(10)《望海潮》之中写出杭州重山叠湖,夏秋西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_______ ,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3)庄子《逍遥游》中,强调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作者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的意义在于反思、改造、提升自己。
(2)《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欲的生活。
(3)《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李白《蜀道难》笔下“________,________”的水石激荡,山谷空鸣。
(2)《离骚》中表达屈原“只要保持本心确实美好,哪管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中国之美,美在宫阙,美在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的萦回曲折,屋角尖耸。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与贵族子弟奏乐饮酒时的奢华欢愉场面。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士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对此如何不泪垂?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介绍了作词缘起。当时词人姜夔冒雪到朋友范成大隐居的石湖作客,范成大要求他创作新曲,于是词人就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B.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词人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境界幽雅。
C.“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两句,是说何逊年纪老迈,诗情锐减,面对红梅, 也不能像词人一样,有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了。
D.下阕先写词人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写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
【2】“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名句,意境优美,试赏析其精妙处。
14、文言文阅读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B.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C.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D. 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外艰:凡子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 夺情: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 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D. 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 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C. 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 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后又多次升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
(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神舟十四号完美飞天,引来世人瞩目。2022年6月7日《参考消息》转载多国媒体报道,以下是其中三则的摘录。
【法国 《费加罗报》网站6月5日报道】 中国征服太空进入新阶段:三名航天员返回“天宫”,这是中国建造的在轨空间站,今后将持续有航天员驻留。
【美国航天新闻网6月5日报道】 中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已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标志着为期6个月的重要飞行任务的开启。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6日报道】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6月6日11时9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后续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有人说在这些报道中感受到了大国崛起、民族自信、科技兴国、自主创新、接续奋斗……
阅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