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河南新乡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句)

    B.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判断句)

    C.州郡以为言(省略句)

    D.得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句)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甚善,名我当(本来)

    B.视驼所种树,移徙,无不活(即或)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也(象)

    D.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繁殖,茂盛)

  •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指的是谁?()

    A.元春 B.探春 C.凤姐 D.袭人

  • 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钻:钻研

    B.与所否者,天厌之 厌:满足

    C.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渝、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违地通称“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容否认,文化哲学已成为人类的一门“显学”。这与人类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传统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有限,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哲学所思考的问题主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但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水平的提高,文化世界越来越取代自然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无法回避的课题。

    文化哲学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它应回答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学界一般认为,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康德主义。哲学所要面对的主要不是“已然”世界的问题,而是“未然”或者是“应然”世界的问题。“事实”的世界是科学要关注的对象,“价值”的世界才是哲学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例如在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看来,“哲学只有作为普遍有效的价值的科学才能继续存在”。在新康德主义思想家那里,核心价值诉求就在于从人类日新月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人的价值的应有位置,切勿使人性消弭于喧嚣的文化世界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明确指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完善”。

    人所以要反思文化,皆因为文化在其发展中,除了对人的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着对人的否定性因素。而文化的二重性说到底又是根源于人是灵与肉的二重性,及人类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具体说来,人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来确证自身的,文化就是人类自我意识对象化的结果,通过文化,人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存在。然而某种文化模式、文化规范一经形成,人类本质的各种丰富性潜能就有可能被规定于一种既定的文化形式中,从而形成了对人的丰富本质的否定。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人类面对文化的否定性质,必然要诉诸一种抗争,而这种抗争首先应以对文化二重性的充分、全面的认识为前提。认识到了现实文化发展的这种双重本性,我们就能在实践中对于文化现实自觉投射一种反思与批判意识,在人类的成就与自信中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以使人类的文化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

    人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其文化创造不应是一种盲目的操作,一种现实文化实践要想成为自觉的文化而非随意的文化,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而一种哲学要想具有引领现实的力量而非虚幻的寄托,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参与。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哲学及其构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也不存在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

    B. 文化的内容,文化与自然、人、社会进步的关系就是文化哲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C. 文化具有二重性,表现在对人的肯定与否定,根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

    D. 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康德主义,其核心价值诉求在于确立人的价值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阐明文化哲学生成的原因,是论述的前提。

    B. 第二段侧重阐述文化哲学的内容、兴起和本质,回答“文化哲学是什么”的问题。

    C. 第三段紧承第二段,从人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人要反思文化的根源,是前文的递进。

    D. 文章对文化哲学的阐发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然”世界是被科学关注的“事实”世界,其不同于“未然”“应然”世界。

    B. 为减少文化实践中的盲目性,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形成反思与批判。

    C. 文化是人确证自身本质存在的方式,但它的否定性大于肯定性,导致人要超越。

    D. 文化创造与哲学发展相辅相成,哲学助文化更加自觉,文化让哲学具有现实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冯延巳)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浣溪沙》李璟)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陆游)

    (4)月桥花院,_______________,只有春知处。(《横塘路》贺铸)

    (5)_____________________。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_____________________。(《鹧鸪天》晏幾道)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走在光阴的轮回中,四季的声色光影,常常会唤起我们对那些美丽诗文的记忆。漫步初春的原野,你会如韩愈一般,发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清秋时节,登山临水,秋声悲凉、归鸟疾飞,你会顿觉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是何等传神;阴沉的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愁云密布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慨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何等贴切!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往往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 ”写词人洒酒祭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乙:(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6)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对待珍宝的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态度发出了愤激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使我们联想到《渔家傲》中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它的啼声哀怨,往往传达一种凄凉或思念之情。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意象。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有 “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再如《锦瑟》中亦有“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借助杜鹃表达一种凄清之感。

    (2)《劝学》开篇表达“学无止境”观点的一句是“____”;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才能够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失。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蕙草而遭贬,又被横加采摘白芷之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为伴的闲适生活。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

    杜甫[注]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杜甫在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胡马产地,出身不凡;对句写马神峻轮廓。

    B.“批”和“入”两字分别写双耳直竖,风入四蹄,均用夸张手法。

    C.诗的五、六两句承接上联,表现诗人想要与这良马同生共死。

    D.诗人以传神之笔,借马喻人,抒写自己的抱负和英勇的气概。

    2《汇编唐诗十集》评“《房兵曹胡马》,咏物诗最雄浑者。”请从“胡马”入手,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于义,字喻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岁饥,无积贮,奏请岁以耗羡四万于太原、平阳、潞安、大同买米贮仓,春粜秋补,上命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四年,一岁四迁,擢仓场侍郎。仓吏积习,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七年,命察核西宁军需。八年,迁吏部侍郎。命与侍郎牧可登如山东察赈,并按按察史唐绥祖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论如律。

    九年,授直隶河道总督。奏天津截留粮,省津贴诸费,但给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龙湾诸地,侍郎何国宗议建鸡心闸十四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均如议行。擢刑部尚书,仍理河务。寻署直隶总督。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大名劫盗十余案,每案数十人。于义以凶器只田具,赃物仅米谷,乃饥民借粮争夺,非盗,奏请得末减。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十年,署陕西总督。十一年,授吏部尚书,仍署总督。累言甘、凉为军需总汇,粮草价昂,兵饷不敷养赡。请酌借耔粮农器,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耕犁以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农事。又疏请甘、凉设马厂,牧长、牧副,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均如所请行。乾隆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

    (节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B.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C.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D.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漕”是指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

    B. 我国古代,“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与户、礼、兵、刑、工部统称“六部”。

    C. 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称为“疏”,比如《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

    D. 文中的“乾隆”加“某某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于义为官清正,能够清除宿弊。他担任仓场侍郎的时候,发现仓场官吏以次充好的恶习后,严肃整顿,加以改正。

    B. 刘于义宅心仁厚,能为饥民着想。为直隶地区盗抢粮食的饥民请求使得减轻处罚,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

    C. 刘于义依据实际,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对于甘、凉地区,提出开垦屯种、教回民学会农业生产、设立马厂等建议。

    D. 刘于义为官勤敬,得到朝廷认可。无论在朝廷,还是外出为官,无论在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他都有良好的声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

    (2)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快递小哥在送单途中,因车速太快撞上了停在路边正常停车位上的一辆豪车。面对6万元的维修费,小哥哭了,他认为自己工作辛苦并且收入不高,车主不该让自己赔钱;而车主认为自己规范停车,并无过失,小哥理应承担全部费用;目击者也是议论纷纷,看法不一。对此,相关部门准备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协商解决事宜。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快递小哥、车主、目击者代表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