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敬仰
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
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2、下列各项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文:明天犒赏士兵,来打败刘邦军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译文:细密的渔网不到脏的池塘捕鱼,那么鱼和鳖就吃不完了。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译文:淇水水势如此盛大,浸湿了车上的帷幔和女子的衣裳。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文:侵损秦国的土地来使晋国获利,希望您再三考虑这件事。
3、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云,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温。伯劳东云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不要以她为念,体现了对张生的体贴。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写出莺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悲伤。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名为鸳鸯
A.孔雀东南飞 B.头上玳瑁光 C.手巾掩口啼 D.卿当日胜贵
5、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定黄巾后,刘备任安喜县尉,督邮巡县,索贿不成,欲害刘备。张飞大怒,折下柳条痛打,打折柳条十几枝,刘备把官印挂在督邮项上,刘关张三人投奔代州刘恢去了。
B.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谋士荀攸遭疑投降曹操,献计劫屯粮重地乌巢。曹操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留主力进攻官渡,结果乌巢粮草被烧光。
C.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积劳成疾,命在旦夕。他于帐中点灯祈禳北斗以求延寿,不料因有魏军探营,魏延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
D.曹爽派人到司马昭家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危在旦夕。当曹爽丧失了警惕,出洛阳城祭扫曹睿陵墓时,司马懿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账!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侍萍: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在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倒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停止打大海,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盜!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A(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B(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节选自曹禺《雷雨》)
【1】A与B两处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侍萍怎样的心理?
【2】周朴园对周萍、周冲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3】从节选的剧情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一个虚伪、心狠手辣的人。
【4】联系剧情,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7、在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1)杜甫《客至》中喜迎客人到来的句子是(_____)
(2)杜甫《客至》中写出平日生活单调,为喜客铺垫的句子是(_____)
A.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B.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D.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反问句控诉秦统治者剥削掠夺百姓并且挥霍无度的自私无道的暴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小年”的诠释。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10、填空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修养。
(2)《荀子 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实质上是一种有违自己原则的行为。
(3)《曹刿论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4)《桃花源记》中表明桃花源中人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表述重视复习,从中获得快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1],空戴南冠学楚囚。[2]
注释:[1]“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2]“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以汉代唐,不是对历史的怀想,而是实写眼前长安景色:清晨云雾在缓缓飘动,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凄清”二字,表面上是写秋意的清冷,实际上则是借此补托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写动景,“人倚楼”写静态。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C.“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D.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D.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 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 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改元”。
D. 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 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 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 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端犹高,得无诈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一概)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辨别,区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鉴往知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传承至今的人才培养辩证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辨和权衡?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