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里土匪多,并无重兵防御,治安混乱,但只要大军一到,这种情形自然就如汤沃雪了。
②阿东口算得出来的结果居然和电脑算出来的结果不差累黍,完全一样。
③张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洞若观火。
④杜兰特休息时会和我们轻松聊天,但训练时却噤若寒蝉,因为他十分在意自己的表现。
⑤这两幅字,一个是飞动潇洒,一个是平淡天成,工力悉敌,难分高下。
⑥我最讨厌那些背后搬弄口舌、期期艾艾的小人,每有所遇,则避之如水火。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抱进化观不是容易的事, ① 的确有许多今不如古的客观现象。 ②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的帝王,除了创业的帝王英勇神武外,以后照例一代不如一代,依次递退,直至亡国,这样铁一般的退化的事实,又怎么能够勉强加以乐观进化的解释呢? ③ ,历史是长久的,文化 ④ 是多方面的。受过进化论犀利的历史家,当不难寻出历史发展的线索,看出逐渐进化的阶段。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 ⑤ 中国文学史方面进化发展的研究解释,似已有相当的收获, ⑥ 似尚没有推进到别的部门罢了。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所以 | 甚至 | 因此 | 同时 | 关于 | / |
B | 因为 | 特别 | 然而 | 也 | 对于 | 不过 |
C | 因而 | 特别 | / | 也 | 对 | 不过 |
D | 因为 | 尤其 | 但是 | / | 关于 | 仍然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剖析知名专家团队运行,看到的不光是救火队角色,他们在寻找曲突徙薪的治本之道。专家团队的创新之处,恰恰暴露出医院内部分级诊疗的缺失。
②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始作俑者,华为、格力等企业的掌门人一致表示:中国的企业要构建自主品牌,进而使民族品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③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确保工作有效开展,避免出现绠短汲深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岗前培训。
④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晏殊独坐在灯光昏暗的书房,双目微闭,口中缓缓吟出:“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⑤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项链》,正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有了出人意料结尾,故事情节才显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不觉间,从万物凋零的严冬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人们的心情莫名变得大好,但也不要高兴太早,这个季节经常出现五风十雨的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②农历大年初四,湖南凤凰古城迎来春节旅游高峰,城内人山人海,重足而立,沱江泛舟与过河的游人均排起了长龙。人们就是为了感受这座古城含蓄而又多情的美。
③惩戒失信者除了必要的相应措施外,还应该做到信息共享,对各个领域的失信行为作出惩戒。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并导致积极履行惩戒职能的部门遭受损失。
④3月14日,据英国媒体报道,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今日去世。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有一个初中学生写下了纷纷扬扬数万言,以表达痛悼之情。
⑤有人认为,高鹗续写《红楼梦》纯属狗尾续貂,因为后四十回的文笔、人物等和前八十回有很大差异,灵气没有了,脂砚斋批语指出的那么多后面的线索也没有。
⑥中国无人机在国际上屡屡获得大单,把“彩虹”“云影”等系列的高端无人机都对外出口,甚至还出口了配套的生产组装线,这让有些国家如鲠在喉。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宠物猫——占领都市圈与互联网
在进化与人工培育繁殖过程中,家猫的面部特征相比野猫更加圆润,拥有更圆的脸型、更大的眼睛和更小的嘴。这种形似人类婴幼儿的幼态化长相激起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也让人类在猫面前更容易放松且获得愉悦。因此很久之前,即使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人们也心甘情愿养猫。
最早的“猫奴”还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游览埃及时曾记述说:“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如果谁家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他甚至记录了赫赫有名的“培琉喜阿姆之战”中埃及人失利的原因: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斯为了征服埃及,率领大军,骑在骆驼背上穿越90千米的沙漠,来到埃及的前哨站培琉喜阿姆,在那里与埃及军队遭遇,但后者竞因波斯人盾牌上画的圣猫像而不愿进行反击。”
我国唐宋时期,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爱猫者也大有人在。诗文书画中,猫嬉闹花间月下的身影常常可见。想得到一只猫不是件容易事,得用盐和茶叶来换,如宋代曾几的《乞猫》:“春来鼠壤有余蔬,乞得猫奴亦已无。青蒻裏盐仍襄茗,烦君为致小於菟。”得到猫以后,也要费心照料,给予其他家畜完全不同的级别待遇,如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今天,世界上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养猫人。究其原因,一是猫的活动领域相比狗要小得多,很多家猫对于常年独处一室悠然自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出门。二是猫若即若离的神游性格并不像狗那样需要主人陪伴。猫与主人的关系如同一个低要求的房客,既可以满足主人的情感陪伴,又不用其负担陪伴压力。因此不少人都选择了养猫。
猫的热度甚至延伸到了工作场所: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喜欢将养猫作为公司福利的一部分,如同下午茶放松员工的神经,加班夜晚的“猫咪精神鼓励员”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独特企业文化。养多只猫于店中,供客人就餐时观赏逗摸的猫咖啡和猫餐厅也同样火爆。
2014年,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接受采访,当被问到网络最出乎他意料的应用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
猫比狗的面部肌肉少,能做出的表情也少。“面瘫”的表情也许琢磨不透,但在互联网时代的表情包里,却能随意被加上对话,作为人类对于自身情绪的某种表达。猫曾为其招致杀身之祸的性格,如今却帮助其打了一个翻身仗,一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赢家”。在英国,每天上传到互联网的自拍照片是140万张,而上传的猫咪照片却有380万张。人们喜爱在网上用猫来社交,因此诞生了许多流量不低于明星的“网红猫”,即使不养猫,年轻人也喜欢交流分享猫咪图片与视频,将这种对猫的喜爱方式称为“云吸猫”。
(摘编自2018年《新华文摘》第2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养猫,主要是因为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
B. 将可爱猫咪的相关视频、图片发布在互联网上获取巨大的流量,这个产业叫“云吸猫”。
C. “生荣死哀”这个词用来形容古埃及家猫的生活再合适不过,无论王室还是平民,对死去家猫都要予以哀悼。
D. 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现代人无处宣泄的情感焦虑,不少人选择养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全方位展示了猫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的处境。
B. 文章在对猫和狗的对比论证中言之凿凿地说明了猫更受都市人宠爱的原因。
C. 文章引用曾几的《乞猫》和陆游的《赠猫》主要是为了彰显猫通人性,可差遣,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D. 文章先提出问題,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猫是互联网最大的赢家,层次分明。
【3】下面关于人和猫的关系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主要原因之一是猫能将在谷物中泛滥的毒蛇和鼠类消灭。
B.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航海中也有猫的陪伴,猫除了能消灭船上的鼠患以外,还能使孤独的远航者获得放松和愉悦。
C. 中世纪欧洲大规模的黑死病(鼠疫)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鼠的天敌——猫被大量屠杀。
D. 猫在陪伴人类的历史中也曾惨遭厄运,这主要跟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神性被消解有关。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总角之宴,________。信誓旦旦,________。(《氓》)
(2)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论语》)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________”。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之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⑵《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⑶《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的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同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用“云”做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客”被说服,满面春风,开怀畅饮,最后与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2)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向人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郞韵
方岳①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②。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天地几今夕,举白③与君浮。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④?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簪欲前筹。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
【注】①方岳:南宋词人、诗人。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②东晋时祖逖北伐渡江,于中流击拇 盟誓云:“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白:泛指酒杯。④大刀头:刀头有环,“环”与“还”同 音,古人常用此为还乡的隐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同游者,“用……韵”说明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B.开篇两句对仗工整,词人用“玉”来暗喻美酒,用“十分”突出了秋意的浓重。
C.三、四句借用祖逖的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忘国耻、矢志北伐、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D.词人问讯烟雨,俯仰古今,举杯邀酒,意在安慰吴侍郎,希望他摆脱心中的抑郁。
【2】词的下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瑀,字伯宇,饶州浮梁人。其姑臧氏妇,养瑀为子,姑没,始复本姓。少有声太学,试为第一。累官至校书郎,除兵部员外郎。适高丽使回,充送伴使。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瑀渡淮,见民丁挽舟如故,遂劾珣,珣反奏瑀违御笔。诏命淮南提举潘良贵核实,良贵奏珣言非是。高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权邦彦除签书枢密院,瑀言邦彦五罪,疏三上,不报。求罢,除兵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知信州。侍御史江公跻、左司谏方公孟卿言瑀不可去,复以为给事中。久之,复命知信州。胡安国、刘一止言:“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遂复留。颐浩荐席益,既得旨,以御批示后省官。瑀曰:“益为人公岂不知,何必用?”颐浩曰:“给事不见御批耶?”瑀曰:“已见矣。公不能执奏,乃先示瑀辈,欲使不敢论驳耶?然益之来,非公福也。”颐浩赧然,即劾益。未几,以言者罢,提举亳州明道宫。俄召赴行在,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因论:“金人入侵,未尝一大衄,有轻我心,岂可保其不背盟。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使金人不敢窥为长计。”帝曰:“且作十年。”瑀再拜曰:“十年之说,愿陛下早夜毋忘。”除兵部尚书。桧既主和,瑀议论不专以和为是,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会大水,桧见瑀奏牍,谓同列曰:“尧之洪水,不至如是。”瑀遂称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程瑀传》,有删节)
【注】衄(nǜ):损伤,挫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B.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C.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D. 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经魏晋至北朝末衰落,到唐宋再度鼎盛,元明清称为国子监。
B. 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故“高丽人”也成为全球朝鲜民族的别称。
C. 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其官署称“司”,元明以后也沿用。
D. 疏: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成“奏疏”“奏议”或“表”。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瑀是饶州人,少有学名。他曾经被姑姑收为养子,后又恢复本姓;少年时在太学读书,小有名气,考试成绩优异。
B. 程瑀为官忠信正直,深受同僚认可。他经常弹劾权贵,揭露官员不法行为;他初被外调信州时,同僚进言极力挽留了他。
C. 程瑀熟知金人本性,反对苟安政策。他向皇帝进言,金人不可信,应积极备战,建议皇上要有使金人十年不敢侵犯的计划。
D. 程瑀得罪权贵,仕途受挫。他为国家前途着想,与秦桧政见不合,为秦桧所忌恨,时常受到诋毁,不得不称病外调。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
(2)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镜头前,十八九岁的战士们笑得有些青涩,但在抗洪前线扛起军人的责任,他们绝不含糊;
(2)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创下新纪录,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大关,袁隆平听到消息笑得像个孩子;
(3)对美国就疫情向中国甩锅事件,中国外交发言人耿爽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回应,并配上自信的笑容。
上述材料中人物的笑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