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图木舒克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指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C.“当时七夕笑牵牛”中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相会,古代妇女们在这个夜晚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所以又叫“乞巧节”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的“四纪”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①⑤②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 床:古代的坐具。

    D.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5、下列用在各个行业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胜友常临可修食谱,高朋雅会任选山珍(餐馆饭店用联)

    B.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医院用联)

    C. 水陆舟车四通八达,城乡客货纷至沓来 (交通运输业用联)

    D. 技术革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潜力挖掘一点一滴各显神通 (工矿企业用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夜深人静。当村庄开始轻轻打起时,有一个渺小的生命正仰面躺在不起眼的干草垛上,试图探寻这个黑夜背后的光亮。这些光亮来自早先时候的记忆,有浓郁乡土气息。跟随他游于无边的黑夜之中,却丝毫不觉怅惘恐惧,而是错觉自己赤着双脚踏进黄沙梁的泥土中去,砂石着脚,却觉得踏实。

    他是个闲散______(纯朴/淳朴)的农民。提一把铁锹,往村间晃荡一阵,然后似乎忘却了农活,往田里一卧,倾听村东河西的声响。他把自己无限缩小,作为人的清高自负业已忘却,他用一双______(洁净/干净)得不沾任何偏见的眼睛,打量这个沌滞缓的世界。______①,甚至是一棵草、一根木头的苍白见证。他把自己的双脚______(插/种)进泥土,带着岁月的身,任凭风雨残、虫害侵咬,生命的根须依旧韧地穿过沙砾土石,______②。有根的人是最真实的。纵使他走遍大江南北,他的步伐也一定是稳健镇定的。当苦难之斧落下时,会有隆隆的回声从大地深处罩上来。这是根的抗拒,是生命的吼。而当平静的生活铺洒下来,他连同他的根也都将归于沉寂。这是一种宏大厚实的沉寂,在时间中______(浸润/湿润),然后画出壮丽的生命年轮。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沌hùn  

    C. hān  

    D. sh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淳朴 干净 插  浸润   B. 纯朴 洁净 插 湿润

    C. 纯朴 干净 种  湿润   D. 淳朴 洁净 种 浸润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B. 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C. ①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②往大地最深处伸展。

    D. ①他读懂了一条悲苦的狗、一头沉着的驴、一只恐惧的猫。②伸展到大地最深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作为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做一个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的人。

    ③《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河日下。为此,众多专家呼吁要全力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⑤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⑥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从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B. 近日,网曝一则云南一导游因不满游客购物消费低而辱骂游客的事件,云南省旅委调查后给予处理,拟对该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

    C.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D. 为了储备适用的黄茅草,馆方工作人员在四川简阳地区进行了艰苦的长达两个月的收集工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激《人月圆》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3)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坚信自己理想,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心志。

  •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苏轼的《_________·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怨责月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有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陶渊明《饮酒》中也有表达了同样意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后文送别的热烈形成反差。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_______”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__________”的观点相照应,论证严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作者因地理环境而心感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牧在《阿旁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郡斋

    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①金虎署,指刑部。②玄经,指道家经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

    B. “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

    C. 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与渺小。

    D. 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 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 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 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 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 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 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②任何国家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虽然“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却“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驾驶航船前进”。(哲人)

    ③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勉励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

    中国百年跌宕,百年奋起,一面面历史之镜越千古而弥新。今天,中国这艘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巨轮,已经进入了一片崭新的水域,我们又该如何书写历史?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