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克州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不值一提。

    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C.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 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九牛一毛

     

  •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

    A.展现 同仇敌忾 彪炳千古 B.展现 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

    C.呈现 同舟共济 彪炳千古 D.呈现 同仇敌忾 名垂青史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⑤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剖析知名专家团队运行,看到的不光是救火队角色,他们在寻找曲突徙薪的治本之道。专家团队的创新之处,恰恰暴露出医院内部分级诊疗的缺失。

    ②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始作俑者,华为、格力等企业的掌门人一致表示:中国的企业要构建自主品牌,进而使民族品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③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确保工作有效开展,避免出现绠短汲深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岗前培训。

    ④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晏殊独坐在灯光昏暗的书房,双目微闭,口中缓缓吟出:“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⑤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项链》,正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有了出人意料结尾,故事情节才显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 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 C. 甚嚣尘上 D. 销声匿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材料概括分析题

    如何协调经典阅读与非经典文本阅读之间的关系?可以假设也许存在着那种幸运的读者,他可以把生命中的“阅读时间”专诚献给蒙田、歌德、柯勒律治和普鲁斯特,再假设这个人可以读上述一切而又不必写最新的书评,不必为取得大学教席而投稿。如果操持这种状态而不必受任何污染,那么这个幸运者就可以避免读报纸,也绝不必操心最新的长篇小说或最近的社会学调查。但是,这种严格有多大的合理性甚或有多大的功用,尚未得知。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会很容易飘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从阅读经典中获得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而他并不一定要拥有和谐平静的内心。

    大概最理想的办法,是把现在当做我们窗外的噪音来听,提醒我们外面的交通阻塞和天气变化,而我们则继续追随经典作品的话语,它明白而清晰地回响在我们的房间里。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把经典作品当成房间外远方的回声来聆听已是一种成就,因为他们的房间里被现在弥漫着,仿佛是一部开着最大音量的电视机。经典作品应成为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事实仍然是,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让给人本主义者那种庄重悠闲。

    如果有谁要问,经典值得那么费劲去读吗?我想援引当代思想家乔兰的话:“当毒药在准备中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了。’”

    1针对开头的问题,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哪些看法?请加以概括。

    2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3从全文看,坚持经典阅读有哪些困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人只有经过广泛的学习,每天不断反思,成为一个有智慧、无过失的人。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琵琶女的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还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情形。

    (3)“与民同乐”是古代贤官追求的理想,《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出猎”的装束和盛况,其时也暗示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子认为为人处世要每天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做法。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0、(1)“明君兼断,昏君偏信”,古代帝王如尧舜之圣君者,皆能广开言路。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美德振奋士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中,远用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而失欺的典故反对冒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悠悠我心。”

    (3)表明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定风波》中表现苏轼宠辱偕忘的诗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

    (5)毛泽东面对湘江秋景抒发了“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

    (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重视教育的语句是“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直接描写女主人公起早贪黑一直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2)“人境庐”是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其名应是取意于陶渊明“     ”的诗句。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情绪形象化处理的句子是“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 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 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 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2两道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逆旅:旅馆。客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 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 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 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管,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 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C. 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是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 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朋友请人设计庭院,完工之后,邀我去看。

    小桥流水固然精致,可是,嶙峋巨石更得我心。

    朋友笑道:“假的。”

    原来,工人把陈旧的报纸揉成一团一团,塞进大大的袋子里,然后,在袋子外面涂上一层厚厚的石灰,再髹上一层接近石头原色的漆,便大功告成了。

    朋友笑道:“以假乱真呢!”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一年之后,朋友投诉:“巨石”惨遭白蚁啃啮,面目全非。

    我,哑然失笑。

    这则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根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