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甘孜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汤显祖、英国莎士比亚、西班牙塞万提斯这三位文艺巨匠,他们的生活空间远隔万里,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却都创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名作。

    ②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那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③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源流,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不胜枚举,据统计,80%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

    ④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测和引导,逐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局面有所改观,但仍难一气呵成

    ⑤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更好地把法国人由臣民变为公民,当权的革命者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

    ⑥今天的中国既要继续传统的珍贵遗产,又不能抱残守缺,应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漸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现在小说的題材界限早已被打破,社会的错综复杂,各行业的犬牙交错,导致了小说題材的重叠、模糊。

    ⑤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⑥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A. ②③⑥   B. ①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老师从业十五年来尽职尽责,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所追求的“大爱”已经融进了学生心里。

    ②虽然是在国外举行婚礼,但两人的婚礼还是吸引了国内不少媒体前往报道。婚礼宴会上,许多明星都真诚祝福新人凤凰于飞,百年好合。

    ③在煌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地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周围宁静得让人顿生黍离之悲

    ④她到任不久就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眼中的自己看起来很忙而不被人说三道四。

    ⑤三亚市公安局没有置之不理游客反映的天价海鲜、出租车宰客等问题 ,而是设立了旅游警察支队,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⑥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用了40分钟,内容详尽,重点突出,新闻性、针对性强,都是穿靴戴帽的大实话。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对“人”的挑战

    孙伟平

    ①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发展前途远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远未成熟、后果难以预料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不仅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改变着本身,改变着对“”的认知。

    ②在过去40亿年中,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按照优胜劣汰的有机化学规律演化的,演化的过程既缓慢又艰辛,然而,作为无机生命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改变传统的生命演化规律,并且传统的生命演化节奏也受到影响。随着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的综合发展,人的自然身体正在被“改造”。同时,人所独有的情感、创造力等社会性正在为智能机器获得。

    ③人形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智能机器人在外形上可以不像人,但也可能“比人更像人”。一些乐观的专家大胆预测,到2050年,人形智能机器人将变得和“真人”一样,令人难分彼此,“凡是人所具有的,人形智能机器人都具有”。智能机器人究竟是否是“人”,必将,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争辩不断的时髦话题。2017年10月25日,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吃螃蟹”,授予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女性机器人索菲姫以公民身份,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人们深刻的反思。

    ④人工智能对“人”提出了挑战。当人的自然身体与智能机器日益“共生”,那时,我们将要思考新兴的“共生体”究竟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政策、法律和道德规范允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定制一个或多个外形和内在类似的“自己”,令自己永远“活”在世界上。

    ⑤正在研制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模糊了“人”本身,更是对人的本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会思维”曾经被认为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骄傲。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机器也会思维”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例如,2016年以来,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采用大数据的自我博弈训练方法,相继击败了李世石、柯洁等围棋世界冠军,展现了它在“变化无穷”的围棋领域优于人类的大局观、控制力和创造力;最新的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更是完全不借助人类的棋谱,“抛弃人类的经验”,从随机走子开始自我对弈学习,仅仅40天就“自我训练”成为了世界最强;这既给围棋界和社会各界带来了颠覆性的感官刺激,也令我们见识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威力,令智能系统具有控制力、创造性等变得不再那么有争议。实质上,当智能机器不仅在存储、运算、信息传输等方面远超人脑,而且在控制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情感的丰富度等方面也超过人类时,就对人的思维本质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

    ⑥如果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成立,智能机器人将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本质”,那么,就难免导致一系列“顺理成章”的问题,如智能机器人是否享有自由、人权等基本权利,就如猫、狗之类宠物尚且享有一定的动物权利,人形智能机器人与它们相比“更加高级”,它们是否更应该受到尊重,拥有更多的权利,包括避免被人类过度使用,或者置于可能导致软硬件受损的恶劣环境之中,是否具有与自然人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包括不能被视为人们的“仆人”,不能够侮辱和虐待……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并且新的问题肯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⑦观照现实,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大潮汹涌澎湃,智能机器人可以比较廉价地生产,且仍然在不断地开发、完善和升级;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休闲、娱乐过程,成为人们学习的老师、工作的伙伴、生活的助手、游戏的玩伴,甚至像家庭成员一样的机器人伴侣、孩子……展望未来,智能技术正呈现加速度发展趋势,具有自主意识、创造能力、类人情感、社会交往属性的智能机器人已经渐露端倪,很有可能变得与自然人难以区分。这一切令“人是什么”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9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解释第①段两个加点词“人”字的含义。

    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简析第③段中作者引用“索菲娅”例子的目的。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对人的自然身体进行“重组”

    B.智能机器人在今天还不能够达到和“真人”一样

    C.阿尔法狗的例子说明人类经验未来将被彻底抛弃

    D.猫狗之类的宠物不久将可能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

    【5】概述人工智能对“人”提出了哪些“挑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从色彩、青苔的角度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过程中,琵琶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作者认为这比有声之时更有情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通过描写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来写其险。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⑵《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⑶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 “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⑷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荀子在《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句式,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之景的画面。

    ⑻曹操《观沧海》中提及诗歌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晶亮的闪闪明星来比喻宫女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里,在求学的经历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苦中有乐,对别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

    (3)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最后感叹“______________”,这与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借问廉颇“______   ________”所表达的悲怆之情类似。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次写到“佩带”,“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因用香草作佩带而遭贬黜,“_____________”一句写要加长自己的佩带。

    (2)李白《蜀道难》中,先用“_____________”写看到成对的鸟儿在林间飞,又以“____________”写听到夜里的杜鹃在悲鸣。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醉翁亭四周春天花开、夏天树茂的两幅美景。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用魏尚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借助对月色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之所以能不被外界的赞誉或非议所动,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  游三台①

    元好问②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②元好问:金末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3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尝谓诗有拙,而无今古。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即《三百篇》中,颇有未工不必学者,不徒汉、晋、唐、宋也。今人诗有极工极宜学者,亦不徒汉、晋、唐、宋也。然格律莫备于古,学者宗师,自有渊源。至于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今之莺花,岂古之莺花乎?然而不得谓今无莺花也;今之丝竹,岂古之丝竹乎?然而不得谓今无丝竹也。天籁一日不断,人籁一日不绝。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乐即诗也。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先生【1】许唐人之变汉、魏,而独不许宋人之变唐,惑也。

    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变其诗,与宋人无与乎?初、盛一变,中、晚再变,至皮、陆【2】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莫不善于燕哙【3】。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4】。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

    (取材于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二)

    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馀诸体,必唐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既不能知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循环;并不能辨古今作者之心思才力深浅高下长短,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而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徒自诩矜张,为郛廓隔膜之谈,以欺人而自欺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取材于叶燮《原诗》)

    注释:【1】先生:指沈德潜,与袁枚同时的诗人、学者,即题目中的沈大宗伯。【2】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3】燕哙:战国时燕国国君。他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自己为臣,结果国家大乱。【4】明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谓诗有拙 工:精巧

    B. 至于性情遭际 遭际:相逢

    C. 与宋人无与乎 无与:无关

    D. 孰为流弊而衰 流弊:相沿下来的弊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籁一日不绝  其负大舟也无力

    B. 非有心变也   青取之

    C. 馀诸体   孰能讥之乎

    D. 循环 我呼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格律莫备于古 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

    B. 则虽造物有所不能 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

    C. 有不期其然而然者 有原本没有想到这样而变成这样的

    D. 兼综而条贯之 概括综合使之条理通达

    4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古 云 天 道 十 年 而 一 变 此 理 也 亦 势 也 无 事 无 物 不 然 宁 独 诗 之 一 道 胶 固 而 不 变 乎 ?

    5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一个恰当的属于或成语,用来评价材料(一)中沈德潜和明七子的诗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

    6叶燮和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面对当时“尊唐抑宋”“诗必汉唐”的论调,二人提出了相似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解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前夕,你已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时值建国70周年,学校举办以“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将代表你们班级参赛。请从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出你的个性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