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 鉴于贵校初建,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可能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若需要,我们几个兄弟学校将群策群力,鼎力相助。
C. 高中毕业是,李明把与室友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制成影集,每人赠送一册,在影集的首页,工整地写道“李明惠赠!”
D. 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他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平时自命不凡,显出很有能耐的样子,而遇到一点事情就期期艾艾,摆出无奈的表情,这样的人实在令人生厌。
②小冯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刚到公司便崭露锋芒, 协调能力实在太突出了,难怪总经理对她另眼相看。
③日前,“牡丹艺术花海节”在洛阳举办,游客花了钱在园内看到的却多是塑料假花,盛名难副,这钱花得憋屈。
④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迭代,网络空间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开始野蛮生长,一些政府网站,饱受网民诟病。
⑤对游子来说,故乡是世上最美的地方,故乡在他们的心里占据了挥之不去的地位,故乡的山水总是让他们魂牵梦萦。
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犹如坂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己,才能“化险为夷”。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人都说黄山是人间的仙境,仙境怎能离开浩如烟海的云气呢?它时而波平浪静,时而又波涛诡谲,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
②我们与配件供应厂商的谈判快要结束了,没想到对方又横生枝节,提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故意制造障碍,我们打算更换供应厂商。
③百货商场在上周举行了商品打折大促销活动,闻讯而至的市民们熙熙攘攘,肩摩毂击,几乎挤爆了整整有六层楼的商场。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问题,左邻右舍难免要街谈巷议一番,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光喜欢听好话,更不能以言取人、以言废人。
⑤很早的时候,母亲就经常教育我,一个人在外工作,安排吃穿用度时,应该宽打窄用,切忌大手大脚,以免入不敷出。
⑥黄力那惊鸿一瞥的眼神,根本不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老板,而像是一个饱经忧患、苦经沧桑的成年男 人,仿佛背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经历。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怏然(yàng) 诤友( zhèng) 文件夹(jiá) 踽踽独行(jǔ)
B. 盘踞(jù) 鹰隼(sǔn) 脊粱骨(jí) 蒙头盖脸(méng)
C. 根茬(chá) 绵亘(gèn) 反间计(jiǎn) 捋起袖子(luō)
D. 憎恶(zēng) 翘首(qiáo) 冠名权(guàn) 咎由自取(jiù)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相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西周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B. 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有别于“官学”,孔子以兴办私学著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书院是由官府设立的讲学授书研究经传的场所,书院兴盛于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鹅湖书院等。
D. 科举制度开始之前,官吏的选拔主要有征辟制和荐举制等。征辟是由朝廷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出任官职,荐举则是由地方官员向上推荐人才,推荐的名目有孝廉、秀才等。
6、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文豪。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洋洒洒,倜傥风流。
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登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划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眯眯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据说卜白死陈寅格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作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卜白也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他听了,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一天,主笔大人悲天悯人地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到了夫人安排的见面地点。
卜白见到那位年轻貌美却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甚是凄凉,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那女士道,卜先生,您是童男子,可我已是残花败柳,让您受委屈了。卜白既浪漫又憨直的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差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屁股似的!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宴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说话间,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
汤恩伯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一度受阻于苏州河畔,伤亡甚重。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老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卜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编辑、记者的“神气话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的衣着爱好形成对比,反衬卜白是报社的一个“另类”。
B.写卜白嗜茶,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好茶来饮,既表现了他的“民族化”,也为下文订亲一段中的幽默作了衬垫
C.卜白在报社的工作显然卑微,却肩负着党的重要使命。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军打开了解放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D.小说详写卜白解放前的故事,而对其解放后的事迹一笔带过,是因其英年早逝,可表现其性格特殊的空间有限。
【2】小说对卜白痴迷京剧并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围绕“补白”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作者用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自己在酒宴上苦闷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说宋荣子虽然能分清自我与外物,辨明荣辱,也不追求名声、地位,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列子驾风行走,不追求招福之事等,但他“________”,两人都没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3)《赤壁赋》中,作者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之声的凄切婉转,堪称神来之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的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兴汉室、还旧都的决心,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尽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杜甫《登高》中意味相似的诗句是:___, 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____”,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2)《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择师准则。
(3)《游山西村》中,陆游观赏乡村自然风光和节日民俗后,意犹未足,便与村人相约:自己将“___________”,再次前来叨扰。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建业①
丁开
谁遗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②,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建业:今江苏南京,苦有“金陵”“健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B.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感叹。
C.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D.本诗写得苍凉而悲壮,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2】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祠堂记
(清)沈德潜
人当穷时,必有固穷之节与兼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富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于心。夫然后可以处,可以出,可以历颠跌顿踣之境,而建不世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俎豆尸祝于名山,而其名不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坚,所操者有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已任。观其之南都,入学舍,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参知政事,总离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凡他人之所重,远莫胜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也。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伏闯争郭后之废,坐贬斥;触吕夷简怒,高若讷辈僭毁之,再贬斥;以祸福顺逆之故擅复元昊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为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以危言中公,而有司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究其设施,未尽公之大用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任州郡,则功在决辑;镇边境,则能寒西人之胆;官枢密,参大政,则能课实效,减任子,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德行之士。迄今奏议勋业,彪炳史书,虽山林妇竖,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抑也。
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畎亩之中,卒能跨有荆、益,业分鼎足,危难受托,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其忠武之流亚与?且讲明正学,延安定胡先生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其于理学,能开先矣。宜百世以下,奉祀日隆。而圣祖仁皇帝命从祀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公本吴人,又尝出典乡郡,有功于吴。故祠堂在吴县天平山之阳,依公祖墓也。壬子夏五,议修故祠,桐城张公命作文正公祠堂碑记,因特揭其大节之不朽者著于石。
(选自《归惠文钞》卷八)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必有固穷之节与兼普者天下之志 固穷:安于穷困
B.言者以危言中公 中:中伤,陷害
C.则能课实效 课:考核
D.又尝出典乡郡 典:制定典章律令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其名不敝于天壤 则移其民于河东
B.观其之南都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凡他人之所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其忠武之流亚与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作者以议论的方式表明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志向,不能因为贵贱、荣辱、得失而有丝毫介意。
B.范文正公在读书时便以天下为已任,学舍的起居饮食条件不佳,别人难以忍受,他却能安心读书,不以为意。
C.范文正公生平遭际坎坷,多次被贬,他虽然也曾担任台谏、州郡长官等不同的官职,但都未能“尽公之大用”,无法真正施展才华、建立功业。
D.范文正公历变不屈,矢志不渝,忠义之名妇需皆知,对于理学,他也是开启先河的人物。作者为其旧祠修葺而作的这篇碑记,是为了彰显范文正公不朽的节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圣祖仁皇帝命从视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雨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5】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然后可以处,可以出,可以历颠跌顿踣之境,而建不世之大功。
(2)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考复习最紧张的阶段,某中学高三年级的不少同学出现了“生活很疲累”“奋斗无意义”“人生无目标”“心理很敏感”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一位心理学专家被邀请给全体高三同学做一场心理团建讲座,下面是这位专家草拟的讲话条目,请你选择其中的三四个方面,确定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为这位专家撰写一篇讲座的稿件。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情,听听别人的奉劝,也有好处。
但是,化解心里的矛盾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心烦时不妨想想下面这些话,或许对调整心态有所帮助。
1.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2.别害怕,天是不会塌的;
3.别后悔,谁都会做错事;
4.别失望,机会还会有的;
5.别放弃,坚持就有希望;
6.别生气,学会宽宏大量;
7.别迷惘,所做总有意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