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眉山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逐渐作为中国制造的新品牌、中国形象的新标签,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新实力。

    B.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多显示出原则性强与规则性弱的特点,导致其在应对具体环境问题时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C. 去年“930”新政实施至今,楼市经历了猛烈的浪潮,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袭如暴风骤雨呼啸而来,强势给房地产市场降温。

    D. 中国是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一场文明复兴,每个中国人都是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

    D.小事问责制度对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  ①  是合法取得,  ②  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剥夺。一切产权的变动、限制和剥夺,  ③  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来完成。  ④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征用公民或法人的财产,  ⑤  应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支付公平合理的补偿,  ⑥  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A

    如果

    必须

    有时

    B

    倘若

    但是

    有时

    同时

    C

    假设

    那么

    /

    如果

    虽然

    但是

    D

    只要

    如果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对《蜀道难》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极言山峰之高,其后三句运用多个意象渲染蜀道艰险。

    B.选段用“狼与豺”“猛虎”和“长蛇”喻指凭险据守、称霸一方的叛臣逆贼。

    C.诗人从蜀道之难自然联想到仕途之难,表达出远离尘世、退隐田园的愿望。

    D.“侧身西望长咨嗟”呼应“嗟尔”句,一叹再叹,抒写诗人内心深长的感慨。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②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不孚众望,进入交叉淘汰赛后,连克东道主巴西、欧洲劲旅荷兰和塞尔维亚,时隔12年后再登奥运冠军宝座。

    ③“中医将亡于药!”此话虽有点危言耸听,但并非毫无根据。中药材讲究采摘时间和原产地,但很多种植者为利益驱使,完全不顾规律,甚至大量使用农药。

    ④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⑤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话。

    A. ③④   B. ①②   C. ③⑤   D. 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春生家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春生门前已挂了二十几个红灯笼了。可六根门前还一只灯笼都没挂。六根感到极难过。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可在村里人眼里竟不如一个坏事干尽的春生。

    一只只大红灯笼从六根眼前飘走了,进了春生的家。

    女人把六根拉进屋:“犯得着生气吗?别气坏了身体。”女人关紧门,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仍是那么刺耳。女人就开了电视机,有多大声开多大的声。

    女儿说:“爹,村里人送的灯笼没有一点价值。我们给自己家挂个灯笼吧。”

    六根骂:“别丢人现眼。”

    此时,门被拍得砰砰响。六根开了门,一个小孩举着灯笼,灯笼后跟着十几个小孩。小孩齐声说:“村长,我们给您送灯笼来了,这是一盏电子照明灯。”六根的睛睛竟湿了。六根忙放鞭炮,又不住地给小孩散糖。一小孩说:“六根叔你别生气。爸妈被钱迷了心窍,为一百块钱给春生送灯笼。今天我们给您送灯,今后,我们每年都给您送灯。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六根听了这话,眼一涩,脸上竟有两条小虫子爬。

    六根把三十挂小鞭炮全放了。

    六根又喊女人与女儿:“你们把房里的灯笼全拿 来。”

    几百只灯笼很快堆了一地。六根拿出打火机,点了火。片刻,灯笼全着火了。

    一小孩问:“六根叔,你咋烧灯笼?”六根说:“这些灯笼没点用途,烧了,让你们开开心。”片刻,几百只灯笼就化为一堆过眼的火红。

    六根把这盏电子照明灯挂在门口。夜来灯亮,不失光明;风吹雨淋,永不变色。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六根自己买了烟,让女人去买月饼、糖块、小鞭炮灯东西,目的是迎接中秋晚上在自家门前挂灯笼的村里人,显示自己作为主人的诚意。

    B. 六根的女人对灯笼的看法与六根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情形的直接原因是手里没钱,儿子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C. 往年中秋晚上,村里人在六根家门前挂许多灯笼,这是对他的信任;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这说明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

    D.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语言含蓄简洁,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村长六根、村民等,进而揭示小说的主旨。

    E. 小说围绕中秋节门前挂灯笼的故事展开情节,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美丑善恶,弘扬正气,抨击时弊。

    2六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的态度。

    (2)《卖炭翁》中的卖炭翁怕冷又希望冷,“   ”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庆典将至、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景象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⑴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天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

     

  • 1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色。屈原在《国殇》里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了他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对莲的喜爱,“中通外直,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回忆了自己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由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作者和陆明府送一位将军再度出塞,心生感慨,愤而书写的赠别诗。

    B.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

    C. 三、四句紧承二句,以“始返”与“还向”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

    D. “黄金装战马”后六句,设想将军再次出塞后的生活,刻画了将军威仪堂堂、足智多谋的形象。

    E. 末二句采用设问的手法,借东汉的班超提笔从戎的事例,充分肯定了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名垂青史。

    2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后人云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实为大家手笔。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本诗的艺术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纳兰性德传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晋一等。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容若尝奉使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上所以任之者一日矣,其眷睐如是。

    性德乡试出徐乾学门。与从研讨学术,尝裒刻宋、元人说经诸书,徐为之序,以自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焉,合为《通志堂经解》。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乾学谓之曰:“尔何似王逸少!”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之。

    (节选自清史稿,有别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一等   寻:不久

    B.容若尝奉使梭龙诸羌   觇:慰问

    C.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萎宸英诸人 游:交游

    D.得释还;士尤之 称:称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嫌名:谓音声相近,古礼避君父名讳时,不讳读音相近的字,但是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

    B.圣祖:即上文康熙,圣祖是其庙号,他是清朝人关后的第二位室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C.乡试: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

    D.倚声: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则称为“倚声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放语。

    (1)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

    (2)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

    4根据文本,请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一段愈合的股骨”。她解释,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帮助,否则必死无疑,因为伤者不能打猎,也难逃野兽伤害。因此,一段受伤后愈合的股骨,表明伤者得到照顾并慢慢康复,这是文明的起点。

    材料二: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如何在利益面前寻找一个平衡点,进而在文明进程中体现现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普雷斯科特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