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 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航天员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攻坚克难,他们是在实践中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B.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也要望其项背。
C. 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和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
D. 在台湾花莲地震救灾期间,蔡英文却不顾民众生死,连篇累牍地发表让人生厌的不刊之论,遭到海内外华人的挞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次的城市治安整治活动中,我市公安机关主动开门揖盗,共抓获在逃案犯七十余人,取得了整 治活动的胜利。
②这位富豪死后,其家族之所以没落,完全是因为家族成员不够团结,子孙争夺财产,酿成命案,真 可谓祸起萧墙。
③这本小说中,闯王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逐步变化,崇桢帝维护政权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 度的精彩之笔。
④热映片《摆渡人》中,最为人诟病的腻歪又不知所云的文艺腔金句,被视为讨好数量众多的文艺青 年的大胆尝试。
⑤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一二九师乘坐的火车每停一站,就有许多新闻记者、爱国人士趋之若鹜,要求 见刘伯承一面。
⑥在观众对于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电视节目“限广令”一片叫好,弹冠相庆的时候,电视业者却在暗 地里叫苦不迭。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5、下面八句话两两组合构成四幅对联,下列选项中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报国须怀赤子心 ②牛奋四蹄万顷黄
③人勤一世千川绿 ④此地人文射斗牛
⑤埋头能做识途马 ⑥为民当效黄牛力
⑦俯首甘为孺子牛 ⑧中天星彩腾奎壁
A.⑧① ②③ ④⑥ ⑦⑤
B.③① ②⑥ ⑤④ ⑦⑧
C.⑧① ②③ ⑤④ ⑥⑦
D.⑥① ③② ⑧④ ⑤⑦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与字
徐海蛟
①母亲不识字,如她自己说的是一个瞎眼的人。一个瞎眼的人看不到这世界的大部分精彩,也找不到进入外部世界的钥匙。
②小时家中拮据,她是长女,下面六个弟妹。外祖父认定女儿不必读书,母亲的少女时代像一枚落在墙角无人问津的苦涩杏仁,除了劳作,除了担心饿肚子,也并没有太多时间感伤读书识字这件事。做姑娘时帮家里分担家务,抚养弟妹;嫁人后为丈夫生儿育女,会种地,打柴,烧炭,熟稔各样农活。在她的生活里,有风雨,有汗水,有种子,有果实,唯独很少遇见字,她的生活似乎与字无关。
③我三十三岁那年,在省城杭州动了手术。母亲夜以继日守在病榻旁,替我喂饭,擦身体,帮我翻身……她永不疲倦。有一天,其他家人恰好不在,剩下母亲,她要返回酒店取我的一本病历卡。那家我们预订下来作为家人休息的酒店位于医院西北角路口。这是一家巨大的医院,母亲要穿过好多栋大楼,绕到北门,再沿北面主马路往西走半里左右,才能到酒店。住院楼、门诊楼、医学试验楼、肾病大楼、消化科大楼……每一栋楼都有冷灰的外表,相似生硬。水泥路,连廊,地下通道……母亲穿行其间,像走在一个巨大丛林里,可她不认得任何标识,我无法跟她谈及路名,只能以虚弱的声音反复告知母亲酒店的名字。母亲很沉静,她说让我别担心,她记得酒店的路。我知道母亲拿话安慰我,酒店到医院,我前些天也迷路过。母亲于四十多分钟后返回病榻旁,额上沁出了汗,她说,走错好几次,问了好多人,总算找到了。我躺在床上,心重新落进胸膛,冲着她疲倦地笑了。
④不认得字,给母亲带来的缺失无可弥补。字的伤害让母亲对我们的学习无比在意。
⑤大部分时候,当我们捧起书读,母亲绝不会来打搅,她知道读书为第一要事。只有一回,我初二那年,母亲去开了一次家长会,她看不懂老师发到手里的成绩单,当然也没好意思向别的家长询问,她说这样丢脸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口头点到了我的成绩,大概说了我那段时间成绩动荡,要把心思收到学习上之类的话。
⑥那段时间为了在繁重学习外找到一丝自由,我课余都在折腾写作,仿佛那是呼吸,我在如痴如醉地读诗,读小说……母亲起先并未见出异端,只当我认认真真念着教科书。家长会上老师的话令她醍醐灌顶。有一天回到家,我发觉那个三夹板组合起来的简易书架上一格书剩下半格,那可都是我最最珍爱的书,是一块一块午餐的钱省出来买的。我愕然地跑到母亲面前责问,以为她擅作主张,将书借出去了。母亲起先不语,但经不住我的脾气,说了实话,说三舅舅来过了,她跟他提了家长会的情况,请三舅舅看了看我的书架,把那些不该看的,不健康的书籍都给收了。
⑦母亲向舅舅的救助让我哭笑不得。在我央求之下,那些书自母亲放衣物的木箱里被一本一本拿出来。它们逃离了短暂的阴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回来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也回来了,我站在书架上重新审视它们,不禁哑然失笑,舅舅是将《战争与和平》当成了一本打仗的书,《简·爱》书名里有个爱字,则是一本谈情说爱的书了,我不知道舅舅如何跟母亲描绘我的书的,这事一定让母亲心里紧张得很。
⑧写作之后,我有时多么希望母亲认得字。我不会忘记十五岁那年,她陪我去小镇上破败的邮局,让我将90元钱汇给一个全国征文比赛组委会。该组委会通知我的文章得了奖,会被收入书中,但须购书20册,否则不予评奖,我激动不已,全然没想到90元是母亲以半个月劳作换来的工资。后来收到一堆品相粗劣,里面编排了数百篇征文的作品集。多年以后,我才确认这是当年最流行的骗局,但不可否认,这份虚荣依然在我写作路上起到某种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让我恍然以为自己是能写作的。我常常想,我认得的字,我能写下的字,不都是母亲的恩赐吗?
⑨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多好。在命运变故面前,她或许能减少惊恐。她不会只看见暗面,她会在另一个由字结构的世界里,找到新的光亮。
⑩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多好。她的生活就不会仅仅只是丈夫、儿子、女子的生活。她会有自己的寄望和探求,会有自己的方向,她会成为一个拥有内心花园的女人。
⑪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有多好。在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后,母亲的心不会因落寞而桔寂,她不会坐在那把旧竹椅上苦思冥想,不会在内心压抑的时刻,倍感沮丧。她没有邻居可以谈心,她甚至也不喜欢打牌搓麻将,她不跳广场舞。如果母亲认得字,我就不必害怕她大把大把的时间该如何消磨。她可以看电影,可以读书,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她会在文字里见到和她相似的命运,仿佛拥抱了同病相怜的人,书会让一个人的日子由寂寥里挣脱出来,让日常保有生动的模样。
⑫可是,我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奢望呢,过去所有的时光里,甚至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敢有过这番奢望。我的母亲不识字,这已经成了我和母亲都无法更改的宿命。
⑬母亲不识字,但我仍然将我写的每一本书都献给她,我固执地相信我认得的字,我能写下来的这一个一个的字都是母亲给我的。当我的新书出版了,我有时候会送给母亲一本,她捧着我的书,用手摩挲着封面,充满歉意地说:“给我没用,我又看不懂。”但我知道她心里一定很骄傲,她的儿子成了一辈子写书的人,她的儿子认得这么多这么多汉字。
(有删改)
【1】以下关于第②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不识字的原因。
B.体现母亲默默照顾家人、承受重压的常态。
C.为后文母亲全力支持“我”的写作做铺垫。
D.用比喻委婉表达了母亲对命运不公的抱怨。
【2】鉴赏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本文以“母亲与字”为题,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喜欢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表达这一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前赤壁赋》苏子与客的对话中,客人通过一组对比:_______,_______,表达出生命无法永恒的悲凉。
(3)关于古今之人心灵相通之状,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意思相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三峡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覆辙。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 “_________”写出了他身体有病和孤独的情状。
10、根据提示填空。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 》)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11、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行路难》化用宗悫少有大志的典故,抒发自我豪情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曹操的文采风流。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壮观景色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2】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D.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3】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同样是写渔夫,明代的孙承宗有《渔家》诗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相较于柳宗元的《渔翁》,你更认同哪一种渔夫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________,________。”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高皇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水上,禽赵王歇。
信募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问曰:“仆欲北伐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此将军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遣使报汉,且请以张耳王赵,汉王许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相关链接]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致:送达
B.广武君辞谢曰:“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谢:道歉
C.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 按:止住
D.燕从风而靡 靡:归顺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燕已从而东临齐 夫赵强而燕弱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广武君善于审时度势,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②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③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④东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
⑤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
⑥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B.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C.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候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D.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
A.韩信率领几万军队攻打赵国,赵王在井陉集结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之众。双方军队人数悬殊,同时汉军不占据地利。
B.广武君认为,汉军乘胜攻赵,不可阻挡,赵军宜断绝其粮草,固守,伺机取胜;而成安君则恃众轻敌,急于迎战。
C.广武君被擒后进言韩信,如果不能使燕臣服,燕、齐两国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于刘邦统一天下不利。
D.韩信采纳广武君计策,不战而屈燕之兵,韩信遣使向汉王报告,张耳被封赵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
(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3)然则何由?
【7】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韩信什么性格特点。
15、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砥砺,原意为磨刀石,后用作动词,有磨砺、锻炼之意。《山海经》上说“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郭璞注:“砥砺,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砺。”《白杨礼赞》中有“坦荡如砥”一词,《劝学》中有“金就砺则利之说……,自然的演进、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砥砺。
请以“说砥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