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攀枝花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

    B.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C.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D.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B. 当得知自己能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深造时,李宁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班主任,并感谢班主任多年对他的关怀。

    C. 不仅奥运会传承奥林匹克主义的价值观,还通过体育运动传递世界各地青年的奥林匹克运动理想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篇章,以传记体的方式,讲述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跌宕起伏、文治武功,体现了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和“明德亲民”的思想精髓。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西南联大时期,广大师生生活十分艰苦,平日里粗茶淡饭,钟鸣鼎食已是常态,大鱼大肉已成奢望。

    ②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无论何时都应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一种需求,并把这种观念坚持到底。

    ③有些人就是这样,你以为他强,会一直坚持下去,对他暂时出现的状况总不以为然,当他无力的时候,你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④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不宜首鼠两端,而应果断采取措施,促进房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产市场的炒作行为。

    ⑤武汉长风物业公司管理处人浮于事,一个很小的单位,居然需要七八十个办事员,公司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他们糟蹋了。

    ⑥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A. ③⑤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命运把简·爱掷到了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舅妈的嫌弃、表兄表姐的蔑视及佣人们为虎作伥的恶行,都没有使她屈服。

    B. 作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用火一般的激情,为我们的新时代,为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歌功颂德,艺术地记载历史进步的点点滴滴。

    C. 个性洒脱、恃才傲物的李白追随玄宗左右,一度备受宠爱,但到底还是被赐金放还,其实是他怀璧其罪,而朝中权臣从中作梗的结果。

    D. 特朗普政府不顾各方反对,一意孤行,执意推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必将损人害己,其负面效应将蔓延全球,给国际贸易带来灾难。

    E. 金正恩将自己的首次出访选在中国,对于缓解热火朝天的东北亚紧张局势,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构筑半岛永久和平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是考研还是就业,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B. 李华在班会上立下誓言,十年寒窗苦读,岂能马齿徒增,必驰骋考场,蟾宫折桂!

    C. 您多次诚意邀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敬谢不敏了,明天一定准时赴宴。

    D. 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我给他发了一条内容为“令尊仙逝,万分悲悼,请节哀!”的短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維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离不开“我”和“非我”;“我”指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时时被“非我”包围影响。

    B.文艺作品必须要具体、形象地反映生动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决不可无“我”。

    C.真正的艺术欣赏,需要欣赏者走进艺术世界,也要找回自我,表示出自我独立的态度。

    D.艺术创作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创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总说艺术活动不可无“我”,文末总结创作与欣赏都要有“我”。

    B.文章从创作与欣赏两个方面来论证在艺术活动中不可有“我”。

    C.文章第五段从表演艺术的角度,采用喻证法论证创作的辩证法。

    D.文章第六段通过形象化的说理,生动地阐释了“走进艺术世界”的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把对人生高洁的追求寄托在梅花这一形象上,这需要作者把“我”化为“非我”这一过程。

    B.欣赏活动中不可无“我”,强调了欣赏者的独立性,这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说的道理有相似之处。

    C.《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展现的就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的表现。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者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和理解,吸收什么和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5)《蜀道难》中,形容急流和瀑布声势宏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8、1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来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道理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说明了诗人被贬之地的偏僻和遭贬谪时间的长久。

     

  • 9、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杜甫《登高》中,“______”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无法用酒排遣的无限悲凉之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陶潜《饮酒》)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逍遥。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展现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一句从正面描写了入蜀必经之地剑阁的高峻险要地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庥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轮鞅,泛指车马。②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B. 诗人紧闭柴门,在空寂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杂念,也不和任何人来往。

    C. 庄稼生长旺盛、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令诗人喜悦,但又时时担心辛勤劳动毁于霜雪。

    D. 全诗叙述了诗人村居日常生活的片段,表现了乡村生活与官场截然不同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延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竞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B.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C.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D.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如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博士,古代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本文指学官名。

    D. 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右将军”即死后追封为右将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轨通晓经传,深受好友称赞。他与光禄大夫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深厚,惠蔚经常举荐他为官,赞他对经义具有独到的见解,自愧不如。

    B. 封轨不辱使命,出使光大国威。他奉命出使高丽,对高丽王的不敬严厉责斥,晓喻大义,终使高丽王北面受诏,还解救回先前被掳走的边民。

    C. 封轨恪守正道,维护法律公平。他任渤海郡中正时,原渤海太守崔休为其兄考核的事请托于封轨,封轨不以旧上司之故违背法律,拒绝了请托。

    D. 封轨为人方直,注重涵养德行。尚书令高肇升任司徒,他不登门恭贺;他还主张养德慎言,远奸避佞,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军训,大家积极投入训练。有同学站了几分钟军姿就中暑了,有同学跑了一段路就退出去呕吐,有同学三天两头身体不适要请假。

    群里议论开了。有的说,毛主席早就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在的学生太文弱;有的说,人家到学校是去学习的,军训弄得一个个黑不溜秋,像是一群野孩子;也有的直接引用尼采的话,“一个人,在他的野性中,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自由,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和无趣”。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野性”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