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古人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②综艺节目应当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不能让网络综艺枝繁叶茂,反而会愈发外强中干。
③新主创团队耗时多年“创作”《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了,令央视领导们和赞助商们始料未及的是,第三季的《舌尖》毁誉参半。
④一直以来,普利策奖被认为是新闻业的标杆,从最初的新闻奖,到现在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奖项,其影响力经久不息。
⑤一轮明日普照大地,朗朗乾坤,一碧万顷,我们欢快地走出家门,被阴雨笼罩多日的灰色心情,终于在艳阳下转晴。
⑥他又一次求职失败,不由得想起长辈平时的谆谆教诲,他全当作秋风过耳,如今身无长技,后悔莫及。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3、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们刚走到饭店门口,服务员就打开门,微笑着说道:“欢迎光顾!”
B. 李刚把自己的书画给老师,并说:“请您雅正,学生真是敬谢不敏。”
C. 小明对小华说:“我们是好朋友,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 65岁高龄的爷爷说:“感谢各位屈尊光临贵府,我感到十分荣幸。”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贵,宫中的权贵,即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皇宫大内。
B. 公主,封建社会通常是对皇帝女儿的称谓,公主封地,常称为食邑。
C. 青宫,古代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色为青,故称太子居所为青宫。
D. 致仕,是古代臣子退休或因故离职的婉辞。致仕,意为还禄位于君。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90后”女孩小赵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打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性修养,嫉恶如仇扬正气,就是要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③上海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④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⑤《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⑥在贵州贵定县支教时,武汉大学的学生赵小亭不幸被山石击中头部而罹难,年仅20岁,对此家中的亲人都悲痛欲绝,真是百身何赎啊!
A. ②③⑥ B. ③④⑥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1)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2)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祥。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3)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4)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6)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除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7)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周遭街巷。这样的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8)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色,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9)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0)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骀荡(dài) 旖旎(yǐ) 叠加(dié) 耳熟能祥(xiáng)
B. 静谧(mì) 横亘(gèn) 憩息(qī) 驱除瘟疫(qū)
C. 匆遽(jù) 递嬗(shàn) 血脉(xuè) 潜移默化(qián)
D. 混沌(hùn) 衍生(yǎn) 思维(wēi) 懵懂无知(měng)
【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第7段以“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象征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更好地表达了感情,突显了主题。
D. 第9段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同民族保持自己独特习俗的重要性。
E. 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的特点。
【3】从全文看,题目“岁月河流上的码头”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4】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
【5】通读全文,分条说说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治,命运坎场,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苏装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在浩瀚无穷的自然宇宙中,人作为个体生命是多么的渺小。
(3)李握在《相见欢》一词中,“________”这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的冷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定亲的必要步骤,《氓》中女主人公第一次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了氓的求亲。
(2)岳阳楼是滕子京被贬岳阳时所建,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政绩重回京城任职,遂邀请范仲淹 为“岳阳楼”写楼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劝勉昔日好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3)《阿房宫赋》中抨击秦始皇浪费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阿房宫中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说明秦始皇的奢侈。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___________________”,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2)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于人一种振奋情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激《人月圆》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也是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3)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慨叹:“__________ , _________ ”表现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坚信自己理想,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心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戍边将士苦思家乡的句子是“人不寐,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人们迎神赛社的作乐场面与前文“烽火扬州路”做比较,表明人们已淡忘国耻的句子是“ , ”。
(3)《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能的句子是“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 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___________”,不以相师为耻。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寒行
【唐】温庭筠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 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 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注】①白龙堆:沙漠名。②榆关:即山海关。③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为其画像并悬挂于凌烟。④青楼:涂饰青漆的采楼,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
【1】从题材看,这首诗是一首 诗。
【2】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分别言其“寒”和“塞”,紧扣题意。
B. “一点黄尘起雁喧”,“ 白龙堆下千蹄马”,动静结合,写出声势浩大,慷慨赴敌。
C. “河源”“剪短”两句,妙用比喻,突出环境严酷,烘托展示一往无前的赴敌决心。
D. “惊沙飞迸冲貂袍”,以特写镜头表现战士们各个似离弦的箭纵骑疾走,士气高昂。
【3】“心许凌烟名不灭”“彩毫一画竟何荣”是否矛盾,请做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吕氏春秋·察微》)
【1】儒家提倡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的时候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但现在很多人主张“生命高于一切”,你是怎么看的?
【2】试分析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说法是否与他提倡的义利观相矛盾?孔子的义利观在当下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临近期末,某学院一名学生给校长发短信,说老师都给学生划重点,导致他跟其他同学拉不开差距,恳求校长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校方发布了杜绝任课教师考前划定考试范围的通知。
考前划重点在大学很普遍,有平台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4.55%的学生选择“必修课老师在期末考试前会划重点”,5.45%的学生选择“选修课老师会划重点”,另有30%的学生表示所有任课老师都会划重点供学生复习,仅一成学生遇到的任课老师不划重点,让学生自由复习。
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