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广元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的句子推理正确的两项是( )

    A. 尽管你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合法选民,但你不是属于这个选区的选民,对不起,你不能在这里投票。

    B. 在我们班,你不会讲俄语,我不会讲俄语,李山不会讲俄语,赵斌不会讲俄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俄语。

    C. 在某些国家,无神论传播很广,自杀率也很高,所以,失去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导致自杀的原因。

    D. 学校决定派老师外出学习,或者张兰去上海,或者李霞去北京,李霞没有去北京,所以,张兰被派去上海。

    E. 如果外面的交通堵塞,那么李佳上班可能会迟到,现在外面路面畅通,那么李佳上班不会迟到。

  • 2、对下图中“各文明组成的世界政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相对简单的两极关系已经被多级、多文明的关系取代,

    B.当下中国和西方世界日益严重的经贸西方冲突正是源于两种文明的严重冲突。

    C.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日本和东正教文明,冲突性较为严重。

    D.相对而言日本与西方及中化文明之间冲突性并不严重。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在座的不是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但是他已经很用心地帮助我们了,所以我们应该感激他。

    C. 昨天,您惠赐的大作已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我定当珍存。

    D. 老王啊,你真是心想事成,想生个儿子就生个儿子,我减挚地恭贺你弄瓦之喜。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度地“提升改造”是必要的,搞文旅开发也   ,但尺度必须适当。其实,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文物的保护本来可以   ,恰当的   ,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兼顾“提升改造”的目的。

    A.无可厚非 并行不悖 修缮 B.无可非议 并行不悖 修浚

    C.无可非议 相提并论 修缮 D.无可厚非 相提并论 修浚

  •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过去的80年中,中外人士关于长征的书写不绝如缕,以长征的故事为主题的图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②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民族安危的层面来认识,这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在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续写昔日辉煌,勇夺奥运会冠军,主教练郎平居功至伟

    ④华为公司在国外市场和思科、爱立信等通讯巨头分庭抗礼,在国内市场2016年手机出货量也已超过苹果排在第一。

    ⑤兰州市政府想要通过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带来其他问题,引发市民非议,政府呼吁大家对此举不要求全责备

    ⑥短短几分钟,一幅幅炉火纯青的剪纸作品便呈现眼前,孩子们丰富的创过力为每一幅剪纸作品注入了生命。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立四学,将文学中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已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概念。

    B.关于“文”与“笔”的区分,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比刘勰又进了一步。

    C.“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D.曹丕根据对不同体裁的特点的把握,将文体分为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并不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但更强调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

    B.“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了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的表现。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在曹丕看来,文章不仅具有突出的价值,也可以借此使作者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B.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C.文家承其体式,故辨别不淆。

    D.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上述材料相关论述,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例,谈谈你如何理解文学的自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躬耕南阳时的志趣。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脚踏实地的学习要比不着边际的空想重要。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乐曲暂时休止时,深藏心底的愁思漫延出来,虽然没有声音,感染力却胜过有声之乐。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4)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________________:山寺月中寻桂子,_______________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鹰、雕之类的鸟自喻,表明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和比较结合的句式,极写秦朝统治者的豪奢,如说“使负栋之柱”竟然“__________”,而“__________”竟然“多于九土之城郭”,无不令人震惊。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内心苦闷、抑郁及情感的激荡变化。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临尾时,谆谆告诫后主应当自谋,“______________”,深思先帝遗诏。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动作写出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和克服了矛盾后欲一吐心声的心理状态。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箫声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②划(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③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1辛弃疾,字_______

    2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

    3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随书·卢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偾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 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 “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 “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位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 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结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

    C. 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它而受益。

    D. 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奉命之后,带着妻子朱氏和女儿莫邪,从闽侯出发,沿闽江溯流而上,来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卢山,他在这里发现了铸剑所需的神铁(铁英)和圣水(泉水)。欧冶子在山间胜绝之处安顿下来,然后辟地设炉,伐林烧炭,取锡于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精工锻造,寒暑不移。三年,剑始成。剑成之时,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欧冶子将它献给越王,越王以为神物,取名“湛卢”。

    这是欧冶子铸剑的故事,它能够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综合分析,联系现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