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要与时俱进,时刻准备着,枕戈待旦,弘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仗怎么打,就怎么练。
②漫步山上,那一个个浸入了孝文化的照母山庄、孝母泉、邀月阁、慈孝阁、节孝牌坊、亲子乐园、孝苑里的各种楹联、篆刻无一不和孝文化唇齿相依,紧密相连。
③考察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外交行为就可以发现其一以贯之的特性,那就是特朗普善于营造并利用虚张声势的、反覆无常的行动来迷惑对手,并从中获取利益。
④在《红海行动》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海军的军事顾问小组起到了砥柱中流的作用,电影中所有队员的拔枪姿势、口号口令,乃至训练队形、枪械型号选择等等,都是由海军原特种大队大队长王海峰和他的战友与导演组沟通把关,全程跟随摄制组完成拍摄。
⑤“反剽窃”,反“反剽窃”,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疑根植于论文抄袭蔚然成风的社会现实。
⑥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研究生去创业本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A. ②④⑥ B. ①④③ C. ②④⑤ D. ①⑥⑤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键词 穿流不息 暴殄(tiǎn)天物 蓦(mù)然回首
B. 口头禅 通货膨胀 不啻(chì) 弱不禁(jīn)风
C. 雷震雨 见风使舵 内讧(hònɡ) 不着(zháo)边际
D. 肇事者 相形见拙 栖(qī)息 否(pǐ)极泰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做事情就是要果敢坚决,不能一味投鼠忌器,否则错过稍纵即逝的机会就后悔莫及了。
B. 老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为他解答疑难问题,当然学生也要学会移樽就教。
C. 如今,赣江两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呈现出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
D. 上次他们看到只竖起了疏疏落落几栋房子,曾几何时,这里已经建好了成片的住宅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 ( )
①韩国市场分析师认为,受三星手机召回事件影响,苹果公司将有机会改变苹果7目前不瘟不火的销售状况。
②有专家认为,洒水降尘治霾扬汤止沸,洒水对扬尘有作用,抵制不了雾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花费与收效的平衡。
③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给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贸易乃至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开出了一剂“中国药方”。
④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一米以外辐射值就已经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距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
⑤近年来发生的长跑致学生猝死的案例,让一些学校在校园体育比赛中,取消了长跑项目。而学校这种投鼠忌器的心理,将随着新体育标准的出台而改变。
⑥春节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5、下列选项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唠(lāo)叨 诨(hùn)号 自动挡(dǎng) 沐猴而冠(guàn)
B. 丧钟(sàng) 卡(qiǎ)壳 乐淘淘(táo) 锃(zèng)光瓦亮
C. 烘焙(bèi) 央浼(měi) 氰(qīng)化物 不辨菽(shū)麦
D. 宣(xuān)泄 混(hùn)浊 白癜(diàn)风 指手画(huà)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唢呐王
在桠村,唢呐吹得好的人,就数李三毛和王吹吹。李三毛出道早,全村人都叫他唢呐王。按辈份,王吹吹是李三毛的徒孙,但这个徒孙却有点“大逆不道”。他放话说,当唢呐王可以,赢了我再说。
机会终于来了。张铁匠死了娘,请王吹吹去闹丧,和他搭档的刚好是李三毛。桠村吹唢呐一般是两人合奏,互相补充,互相应和,这样吹出的声音才好听。两人合吹了一曲,引出了一片唏嘘声。王吹吹得意洋洋地扬起头看天,斜也不斜李三毛一眼。
天上,笼一层黑云,像要下雨的样子。王吹吹就看着那层黑云,慢悠悠地说,你敢不敢比,比谁能把雨吹下来?!
李三毛一怔,望了望天,沉思了一会,说,好吧,谁先?王吹吹又看了看天,那云比先前更黑了,黑得像要掉下来。雨马上就要下了,不能让他抢了先机。王吹吹有了主意,笑着说,你是前辈,让我先来吧。王吹吹把“前辈”两个字说得很重。李三毛不介意,大度地说,好,你先!王吹吹吸气、鼓腮……一曲哭丧调,徐徐吹了出来。喇叭对着黑云,黑云开始慢慢翻卷。王吹吹哭了,看热闹的人哭了,但雨却没掉下来。泪眼朦胧中,王吹吹看见李三毛抹了把眼睛,手里的唢呐对准了黑云。李三毛吹的是同一首曲子。一曲没吹完,在场的人全都不能自已,众皆号淘大哭。天上的黑云翻得更快了,一团更大的黑云罩上了头顶。黑云终于掉下来了,变成了哗啦啦的雨,像人们哗哗的泪。
李三毛赢了,但王吹吹心服口不服,说要找时间再比比,谁赢了,才是真正的唢呐王。
不比了,我把它让给你吧!李三毛说。
让给我?你这是臊我脸哩。王吹吹甩下这话,不管张铁匠如何挽留,自顾自收了家伙,回家了。
以后,村里人只能闻其唢呐声,很少见到王吹吹其人了,有时一连十来天也不见他的人影儿。他这是在苦练绝技哩。村里人说。李三毛呢,处变不惊,该干啥还干啥。请他的人,排队成了长队。他经常是走了东家,去西家,很少落屋。这天中午,李三毛从桐村闹丧回来,渴了,环顾四周,没处有水喝。于是,他对不远处一丛杂草说,把水拿来我喝点吧!过了一会,一个人从中走了出来,竟是王吹吹。王吹吹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李三毛喝了水,盯着王吹吹的脸,问,跟了我这么多天,有收获了?吹给我听听?王吹吹却扬了扬了头,说,谁跟你了?我也是路过这儿。李三毛知道王吹吹一向傲气,即使是偷艺,也不会承认的。李三毛转移话题,问,还比吗?当然比!王吹吹挺着胸,脱口而出。好吧,你赢了我,我才高兴哩,李三毛笑着说,你还是跟在后面,小心别让人发现了。说完,他快走了几大步,甩下了王吹吹。
没过多久,大槐的婚期到了。他经不住怂恿,有意请了李三毛和王吹吹。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哩。
快比吧,今天,你们谁赢了,谁就是唢呐王。
刚扯开场子,村里人里三层外三层就围了过来,大喊大叫。
今天,我们比吹流行歌曲,看谁吹得多,吹得好。王吹吹高声说。
好!李三毛手心揉搓着下巴上的胡茬子,低声应战。
这次,你先来!王吹吹说。
李三毛也不推辞,吹了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吹完,人们鼓掌叫好。王吹吹吹的是《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吹完,也赢得一片叫好声。就这样,二人一言不发,你吹完了,我接上;我吹完了,你接上。大槐院子里满是树,像一片绿云,云朵里,鸟儿飞来了,叽叽喳喳地应和。
天,渐渐黑了。灯光,亮起来了。
王吹吹和李三毛还在吹。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二人的嘴肿了,没力气了。吹到半夜,李三毛接不上了,他含着唢呐,吸不进气。一吸,嘴就痛。还吹吗?李三毛歪着嘴问,吹!王吹吹吐出这个字,使出吃奶的力气又吹上了。可是,他只吹到一半,就瘫在了地上。看王吹吹倒地,李三毛打起精神,一曲吹完,也像散了架,瘫了下去。
李三毛多吹半首,又赢了。
毕竟,李三毛上了年纪,经这一折磨,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他就死了。出殡那天,王吹吹披麻戴孝,把李三毛送到了坟地。
第二天,有人说,在李三毛的坟地里,唢呐寂寞地响了一个晚上。一些人不信,就跑去找王吹吹,想问个明白。家里没有,他们就去了坟地。果然,王吹吹坐在地上,一根手指上,全是凝固的血块。嘴里的唢呐,杵在地上,吹出的只是断断续续的“嘘——嘘——”声。他的嘴,已经肿成了香肠。
坟前的石碑上,写着三个血字:唢呐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吹吹对前辈李三毛先是不服气,继而是偷师,最后为逝去的李三毛吹唢呐祭奠,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他对李三毛认识的改变。
B. 在张铁匠家闹丧时,二人首先一曲合奏,引来众人由衷的喝彩,但这无法分出胜负,于是王吹吹提议比试谁先“把雨吹下来”。
C. 王吹吹不屑于李三毛把“唢呐王”的名号让给自己,而是一定要比赛定输贏,这表现他虽然重名,但也不是一味追求虚名。
D. 小说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李三毛“唢呐王”的形象特点。或是李王二人的对比,或是王吹吹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
【2】小说在叙述王吹吹和李三毛的两次比试时,都出现了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李三毛作为“唢呐王”的特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比喻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成功的学习者必须具有恒一的精神。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眷顾和体贴。
8、(1)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2)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6)落日楼头,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7)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8)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根据语境,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①____”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古今诗人们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发现“此地有②___,③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于此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白居易江边送客,枫叶荻花,别情满怀,“醉不成欢惨将别,⑤__”。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⑥__,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无边秋景则引发了慷慨情怀。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⑦__,⑧__”,激荡似火豪情。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由琵琶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对强者来说是财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经历磨难的好处。
(2)《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3)《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2)酒是古代文人墨客借以抒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表达洒酒凭吊之意;在《赤壁赋》中,以“______”描述自己与友人互相劝酒,随即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追慕;“______”表达了对刘裕奋勇杀敌气势的赞美。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 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欧阳崇一
王阳明
来书又有云:“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臆①。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臆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
不逆不臆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与不信;又有不逆不臆者,然不知致良知之功,而往往又为人所欺诈,故有是言。非教人以是存心,而专欲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不逆不臆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先为善,但不如能致其良知,而自然先觉者之尤为贤耳。崇一谓“其惟良知莹彻”者,盖已得其旨矣。然亦颖悟所及,恐未实际也。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而能”,“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②。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谓背觉合诈者,是虽不逆人,而或未能自欺也,虽不臆人,而或未能果自信也。是或常有求先觉之心,而未能常自觉也。常有求先觉之心,即已流于逆臆,而足以自蔽其良知矣。此背觉合诈之所以未免也。
君子学以为己③,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虑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
( 选自 《传习录》)
(注)①逆臆:语出《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②“先天而不违”四句:语出《周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为掌握了天道的人,在天象出现之前行事,天不会违背他;在天象出现之后行事,则能够遵奉天时。天尚且不违背他,何况人和鬼神呢?③君子学以为己:语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意为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为人,意为想获得别人的好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逆不臆而先觉 逆:揣测
B.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塞:充满
C.未尝虞人之欺己也 虞:忧虑
D.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 明:清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教人以是存心 阙秦以利晋 B.其惟良知莹彻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不逆不臆而常先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崇一认为在人情诡诈百出的世道,如果以不疑也就是“信”的态度应对,那么就往往为人所欺骗,为人所欺骗就没有“明”。
B.欧阳崇一已经掌握了孔子话语的宗旨,王阳明认为这得益于欧阳崇一的聪慧和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生的体会领悟。
C.经常觉悟、经常澄澈的良知如高悬的镜子一般,万事万物在它面前自然而然能显出美丑的原形来。
D.自诚不容欺,所以自能察觉欺;自信不容不信,所以自能察觉不信,这就是明之事先觉察的大用和妙用,而且自然而然。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
(2)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年丰廉让多,岁薄礼节少。(南朝梁·萧衍)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③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
④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宋·苏轼)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
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来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