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攻取雒城时,魏延违了军令,但是两次活捉了泠苞,刘备认为魏延此功可赎其罪。对于泠苞,刘备先放后杀,其用意都是显己之仁、收买人心。
B. 《明天》中王九妈、抬棺材的脚夫等一干人凡开过口、动过手的人,在办完宝儿丧事以后,吃过晚饭便回去了,这足见人情如纸般凉薄。
C. 鸣凤有“美丽的梦想”,然而梦毕竟是梦,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冰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她的梦想,她的出身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梦想是不能成真的。
D. 翠翠第二次在白塔下的菜园地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对婚事的主张时,把头低下不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表达了她对大佬明确的拒绝之意。
E. 奥菲利亚把哈姆莱特的疯癫行为告诉了波洛涅斯,波洛涅斯觉得失恋才是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认为这种事情不能隐瞒不报,于是决定去见国王。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①⑤②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3、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进房产税改革中,如何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住房信息实现有效共享?是征管机制必须面临的严峻课题。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保障房建设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更关注百姓未来的生活品质。
D.散文家这位“魔术师”,凭靠的并不是什么“点金术”,而是“有伶俐的耳目,有沉着的心思”(《小品文做法论》),这使他独独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其中的真谛和生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A. 保安师傅老王说:“校长,您家父来了!”
B. 劳驾您把桌子上的红色小提包递过来!
C. 这里条件简陋,但没关系,我会海涵的!
D. 衷心感谢各位为我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______。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_____,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A. 典范另辟蹊径亦步亦趋 B. 典型独辟蹊径邯郸学步
C. 典型另辟蹊径邯郸学步 D. 典范独辟蹊径亦步亦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①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①邾,古国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毁:破坏
B. 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 悖:谬误
C. 人有伤之者曰 伤:中伤
D. 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累:妨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以知其然耶 其谁不食
B. 为甲裳以帛 乐羊以我故
C. 不若以组 若私其亲
D. 于杯则亏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官为甲必以组
(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
B. 窥面于盘水则圆
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
C. 所自窥之异也
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
D. 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4】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
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6】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生动形象地描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因为他“_________”;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__________ ”,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游。
(3)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纵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要坚持美好的本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弹奏将要结束时的手法、琴声。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生发出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
(3)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北海的大鹏鸟,翅膀像垂在天边的云,“____________________”,穿过云天,然后到达南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用魏尚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借助对月色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之所以能不被外界的赞誉或非议所动,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意大利人马塞洛里皮出任国足主帅,借用《出师表》中的两句话,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要的快乐场景,与成语“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欢》中以景喻人,写出了李煜失去了自由的囚禁生活,饱含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鹭 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 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 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 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 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 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2】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D.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淮健儿传
李渔[清]
嘉靖中,秦淮民间有一儿,貌魁梧,色黝异。周岁,怙恃交失,鞠于外氏。长有膂力,善拳击,尝以一掌毙一犬,人遂呼为“健儿”。健儿与群儿斗,莫不辟易,群儿结数十辈攻之,健儿纵拳四挥,或啼或号,各抱头归,诉其父兄。父兄来叱曰:“谁家豚犬,敢与老子相触耶?”健儿曰:“焉敢相触,为长者服步武之劳,则可耳!”乃至父兄前,以两手擎父兄,两胫去地二尺,且行且止,或昂之使高,或抑之使下。父兄恐颠仆,莫敢如何,但咭咭笑。乡人哄焉。
健儿性善动,不喜读书,外氏命就外傅,不率教,师夏楚①之,则夺扑裂眦曰:“功名应赤手致,焉用琐琐章句为?”师出,即与同塾诸儿斗,诸儿无完肤。又时盗其外氏簪珥衣物,向酒家饮,醉即猖狂生事。外氏苦之,逐于外。为人牧羊,毎窃羊换饮,诈言多歧亡。主人怒,复见摈。
时已弱冠矣,闻倭入寇,乃大快曰:“是我得意时也!”即去海上从军,从小校擢功至裨将。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罪当死,遂弃官逃之泗,易姓名,隐于庖丁。民家有犊,丙夜往盗之,取向所屠牛皮及骨角,往瓜、扬间售之,得三十金。将归,饮旅馆中,解金置策头,酒家翁见之,谓曰:“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健儿掷杯砍案曰:“吾纵横天下三十年,未逢敌手,有能取得腰间物者,当叩首降之!”
时有少年数人,醵②于左席,闻之错愕,起问姓名里居。健儿曰:“某姓名不传,向尝竖功于边陲,今挂冠微服,牛耳于泗上诸英雄!”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健儿饮毕,束装上马,不二三里,一骑追之,甚迅。健儿自度曰:“殆所云豪客耶?”比至,则一后生,健儿遂不介意。后生问何之,健儿曰:“归泗。”后生曰:“予小子亦泗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于是健儿前驱,马上谈笑颇相。健儿谓后生曰:“子服弓矢,善决拾乎?”后生曰:“习矣,而未娴。”健儿援弓试之,力尽而弓不及彀,弃之,曰:“此物无用,佩之奚为?”后生曰:“物自有用,用物者无用耳!”乃引自试。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后生曰:“君腰短刀,必善击刺?”健儿曰:“然!我所长不在彼,在此!”脱以相示。后生视而剧曰:“此割鸡屠狗物,将焉用之?”以两手一折,刀曲如钩,复以两手伸之,刀直如故。健儿失色,筹腰间物非复我有矣!虽与偕行,而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后生转以温言慰之。复前数里,四顾无人,后生纵声一喝,健儿坠马,后生先斩其马,曰:“今日之事,有不唯吾命者,如此马!”健儿匍伏请所欲。后生曰:“无用物!盍解腰缠来献?”健儿解囊输之,顿首乞命。后生曰:“吾得一囊金,差可十日醉。子犹草菜,何足诛锄!”拨马寻故道去。
健儿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自思三十金非长物,但半世英雄,败于乳臭儿之手,何颜复见诸兄弟!遂不归泗,向一村墅,结庐卖酒聊生。每思往事,辄恧恧欲死。
一日,春风淡荡,有数少年索饮。裘马甚都,似五陵公,而意气豪纵,又似长安游侠儿,击案狂歌,旁若无人。且曰:“涤器翁似不俗,当偕之。”遂拉健儿入座。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貌白皙若处子,等闲不发一言,一言则九人倾听,坐则右之,饮则先之。健儿不解其故。而末座一冠者,似曾谋面,睇视之,则向斩马劫财之人也!谓健儿曰:“东君尚识故人耶?”健儿不敢应。后生曰:“畴昔途中,解腰缠赠我者,非子而谁?我侪岂攘攫者流,特于邮旁肆中,闻子大言恐世,故来与子雌雄,不意竟输我一筹。今来归赵壁耳!”遂出左袖三十金置案头,曰:“此母也。于今一年,子当肖之。”又探右袖,出三十金,共予之,健儿不敢受。旁一后生拔剑怒目,曰:“物为人攫,而不能复;还之,又不敢取,安用此懦夫!”健儿惧,急纳袖中,乃治鸡黍为欢。诸后生不肯留。归金者曰:“翁亦可怜矣,峻拒之,则难堪!”众乃止。
时爨下薪穷,健儿欲乞诸邻。后生指屋旁枯株谓之曰:“盍载斧斤?”健儿曰:“正苦无斧斤耳!”后生踌躇久之,曰:“此事须让十弟,我九人无能为也。”总角者以两手抱株,左右数挠,株已卧矣。遂拔剑砍旁柯燃之。酒至无算,乃辞去.竟不知其何许人。
健儿自是绝不与人较力,人殴之,则袖手不报,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后得以天年终,不可谓非后生力也!
(选自《笠翁一家言》,有删节)
(注)①夏楚:夏(jiǎ):榎木,楚:荆木。②醵:合钱饮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夺扑裂眦曰 扑:戒尺
B. 主人怒,复见摈 摈:抛弃
C. 习矣,而未娴 娴:娴静
D. 我侪岂攘攫者流 侪:同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昂之使高,或抑之使下/夫晋,何厌之有
B. 为人牧羊,每窃羊换饮/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 力尽而弓不及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
D. 则向斩马劫财之人也/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怙恃,文中是父母的代称,健儿幼年丧父母,他的这段经历和《陈情表》中李密的经历是一样的。
B. “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中的“总角者”是梳角髻的少年儿童,“弱冠”是二十岁的青年男子。
C. “东君尚识故人耶”中“东君是“东道主,主人”之意,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道主”之意。
D. 倒数第三段“归赵璧”用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文中的意思是“健儿将钱连本带息一分不差还给了后生”。
【4】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B. 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C. 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D. 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凘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绰号叫健儿的人,自恃力大无比,平素横行乡里,最后受到感召而有所悔悟的故事。
B. 作者采用历史散文中人物传记的写法,以主人公生平为线索,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健儿这个义薄云天的大侠形象。
C. 通过健儿前期好勇斗狠,不可一世和后文见后生“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对比,衬托出健儿的狭隘无知和后生的神勇。
D.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喜剧意味,可以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阅读中接受人生的启迪,即山外还有山,人外更有人。
【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氏苦之,逐于外。
(2)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
(3)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在一次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说:“同学们不久就要走向考场,去迎接一场重要的考试,希望你们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答卷。除了学业考试,生活中还有诸多其它考题,比如疫情就是一场大考。如何写好这些答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突击一下,能过就好。”有的说:“要讲究诚信,实事求是。”有的说:“碰碰运气,临场发挥。”有的说:“功在平时,要练就过硬本领。”……最后,班主任在点评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题,你们要奋力写好时代赋予青年人的答卷……”这次班会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代表班上同学给《时代青年报》专栏投稿,引导大家“写好答卷,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