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面前,衡水中学“高考工厂”比起所谓的“素质教育”显示出更加实用。(在“实用”后面加上“的优势”)
B.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旨在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从十个方面提升街巷环境。(将“提升”改为“改造”)
C. 在陈学中的千亩农场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不禁畅想到几个月后丰收的景象。(删去“看着”)
D.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放暑假,使一群群“小候鸟”陆续迁徙来到广州,与在此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删去“陆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B.政府为滞留的旅客搭建临时安置场所,提供食物补给。
C.中国文字具有独体单音和单音四声的独有特征,这使得诗词具备独一无二的文字与音律美感。
D.市环保局将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使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接抒发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联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满眼青枝绿叶,处处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B.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这座城市自有其无穷魅力,将现代和中世纪风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
5、阅读《蒹葭》,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诗中“伊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臣,明君
B.爱情,友情
C.疑惑,困扰
D.理想,功业
【2】请你依据《蒹葭》的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写一段话,教给同学们一种快速背诵本诗的方法。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手法在《蒹葭》和《回延安》中都有所体现。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对深秋景色凄清氛围的渲染,是为了______;《回延安》中写“______”,是为了____。
6、根据提示默写。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7、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你有什么收获或体验。
(2)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聪1955年至1956年间曾在波兰参加肖邦竞赛荣获三等奖,并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得到众多美誉后产生了骄傲的心理,傅雷夫妇的书信使他及时找回了自我。
B.母亲曾告诫傅聪,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万要和气,也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傅雷希望傅聪将来不光是个演奏家,必须同时兼做教育家,所以思想、理智更需要长期训练,傅雷处处替傅聪作这方面的准备,更是为中国音乐界作准备。
D.傅雷对傅聪谈及修养应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毕业歌
肖复兴
①有一天放学,在学校门口,我碰见了玉石。他显然是在校门口等我半天了。他要我跟着他一起去一个地方,我虽然很敬佩他的学习,毕竟比他低三个年级,平常很少和他在一起,不知道他要我跟他去干什么。
②我跟着他一直走到东便门外,那时候,蟠桃宫还在,大运河也还在,顺着河沿儿,我们一直走到二闸,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地方,人越来越少,已经是一片凄清的郊外了。他带着我走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地上,这时候,天擦黑了,暮霭四起,工地上黑乎乎的,显得有些瘆人。他悄悄对我说,你就在这里帮我看着,如果有人来了,你就跑,一边跑,一边招呼我!他这么一说,让我更有些害怕,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不一会儿,就看见他从工地上拉出好多钢丝,还有铜丝,见没人,拽上我就跑,跑到收废品的摊子前,把东西卖掉。
③终于有一天,我们让人给抓到了。虽然是废弃的工地,还有不少建筑材料,也有人看守。玉石拉上我就跑,那人追上我们,一把揪着我们的衣领子,像拎小鸡似的把我们抓到他看守的一间板房里,打电话通知我们学校。来的老师,骑着自行车,高高的身影,大老远就看出来了,是玉石的班主任丁老师。那人余怒未消,对丁老师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你们学校得好好教育这俩学生,明目张胆地偷东西,太不像话了!丁老师点着头,把我们领走,推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沿着河沿儿,一路没有说话,只听见自行车嘎嘎乱响,我感到我们的脚步都有些沉重。走过东便门,走到崇文门,在东打磨厂路口,丁老师停了下来,对我们说:快回家吧。然后,他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塞在玉石的手里。玉石不要,他硬塞在玉石的兜里,转身骑上车走了。走进打磨厂,路灯亮了,我看见玉石悄悄地抹眼泪。
④玉石和我再也没有去工地。学校破例给了他助学金,一直到他高中毕业。1963年,他考入地质学院后,和他妈妈一起从我们大院搬走,我就再没有见过他。
⑤前不久,我接到玉石从西宁打来的电话,他说他退休后在学习作曲,而且出过专辑的唱盘。他告诉我,他学作曲,是想为丁老师作一支曲子。那个晚上,丁老师让他难忘,让他感受到世界上难得的理解和温暖。他说,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丁老师,心里就像有音乐在涌动。
⑥我告诉他,丁老师好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说我知道,所以,我想你把我的这番心思写篇文章好吗?我想借助你的文章让人们知道丁老师。过几天,我会把歌寄给你。
⑦我收到了玉石作的歌,名字叫《毕业歌》。说实在的,曲子一般,但其中一句歌词让我难忘:毕业了那么多年,你还站在我的面前;那个懵懂的少年,那个流泪的夜晚。
【1】“那个晚上,丁老师让他难忘。”从选文看,那个晚上发生的什么事让他难忘?
【2】从全文看,对第②段郊外凄清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塞在玉石的手里。玉石不要,他硬塞在玉石的兜里,转身骑上车走了。
【4】“这么多年,只要一想起丁老师,心里就像有音乐在涌动。”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选文中写了“我”、玉石和丁老师的故事,你认为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