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山西临汾初二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 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C. 爱尔兰人民起义   D. 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

     

  •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用黄金打造的呈角锥体状的宫殿。

    B.金字塔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埃及法老因此将其命名为“金字塔”。

    C.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D.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哈夫拉金字塔,在金字塔前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

  • 3、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 4、下列古迹属于印度河流域的是(     

    A.

    B.

    C.

    D.

  • 5、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 封建文化的兴起

    C. 现代文化的兴起

    D.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6、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音乐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是“文艺复兴的新人”的代表。这位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 7、流行语或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能准确反映欧洲中世纪社会制度主要特征的流行语或谚语是( )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最美好的花朵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8、中世纪后期发家的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

    A. 亲自耕种土地 B. 建立租地农场

    C. 开设手工工场 D. 建立庄园经济

  • 9、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被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八国联军的暴行

  • 10、下图文物出土的地点是

    A.余姚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11、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 12、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下列能体现这一“总政策”的事件是(     

    A.“发现”美洲

    B.殖民扩张

    C.“黑奴”贸易

    D.工业革命

  • 13、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城堡

    B.农庄

    C.村社

    D.庄园

  • 14、下列哪一艺术形式与武术、书法、中医并称中国“四大国粹”( )

    A.杂剧 B.元曲 C.京剧 D.昆曲

  • 15、13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帝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向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由材料可知( )

    A.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利益 B.佃户不享有经济活动自由

    C.佃户向领主提供义务劳役 D.法庭审判可适用所有庄园

  • 16、工业革命引发了世界三大进步潮流,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下列事件不属于这一潮流的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独立战争 ④洋务运动

    A.   B.   C.   D.

     

  • 17、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由此可见,罗马法(       

    A.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开创了世界法制史的第一步

    C.稳定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D.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全部现实

  • 18、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泥版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据歌词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B.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C.泥版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尼罗河流域

  • 19、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 

    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C.实行了政治民主改革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 20、“19 世纪末,美国逐步把目光转向海外,亚洲远东地区成为美国率先觊觎的目标…美国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更多地注重于掠夺原材料、商品销售市场以及资本输出场所等硬性政治资源:重视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质资源的获得。”与这段材料表明的美国理念吻合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兹坦会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______

  • 22、古希腊哲学家(     )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大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技术精湛,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 23、_____》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_____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24、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华盛顿,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是______

  • 25、1649年,_______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法国国王_______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 26、_________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___________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 27、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_____贯穿埃及南北。

  • 28、法国国旗是三色旗,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色旗的寓意是法国哪部文献内容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

  • 29、1920年和1930年_________领导了印度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等人领导了埃及___________,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30、1825年,由____(人物)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____驱动的汽车。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自14世纪中叶起,西方人开始挣破神权的束缚,开始把人的尊严和自由给呼喊出来,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步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1)14世纪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2)这两次历史事件中的代表人物分别都有哪些?

    (3)“人”和“世界”被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残暴、弊端等也逐渐暴露。19世纪40年代,一个伟大的革命理论诞生了,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这个伟大的革命理论是什么?其诞生标志是什么?

    (4)请你谈一谈对欧洲这些思想解放运动的看法。

  •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1)推翻了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2)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3)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 33、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俄国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这一政策“新”在哪?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倾注了巨大心血”的史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谁掳去了“妈港”?“妈港”是在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习近平同马英九的这次会面有何深远的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