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李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出了一期手抄报,以下表达中需要纠正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B.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C.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D.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小睿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小区福利院或者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对他这一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他这样做耽误了学习,因小失大,不值得提倡
②他这样做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③他这样做有助于学会生活中必备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④他这样做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3、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对此,你能感悟到( )
A.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B.人总要承担很多方面责任
C.我们会不断调节角色行为
D.每个人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4、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属于主刑的是( )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③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 ④没收财产、罚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现在村里新修了5G信号塔,用手机操控无人机打农药,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不少成本。”正用智能手机操控无人机给小麦打农药的种粮大户说。要想富、先修路。信息时代,不仅要修公路、铁路,也要建5G、宽带等“信息高速路”。如今,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深度融合,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这说明( )
①网络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②网络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和信息
③网络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④网络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民族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被称为“礼仪之邦”。下列句子能体现“礼”的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的方式与我们产生联系。(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和地缘关系
9、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正结合课堂知识分析身边的案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疫情防控期间,一女子进超市时不戴口罩,被超市保安劝阻——该女子人身自由受到侵犯
B.小东的爸爸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及时补缴上年所欠税款——爸爸积极行使依法纳税的权利
C.赵某因钱某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最高效、最主要的维权途径
D.张某因不服工商管理所的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诉讼是行政诉讼,即“民告官”
10、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积极构建知识网络。以下思维导图中a和b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B.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性
C.犯罪违反法律规定性
D.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
11、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句话表明( )
A.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B.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走向成熟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12、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志愿者用阳光、活力的面貌和专业、敬业的服务为本届盛会注入温暖与感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风采。这告诉我们( )
A.文明有礼体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B.文明有礼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C.文明有礼需要时时处处谦和忍让不计较
D.做文明有礼的人只需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和思考
13、2023年,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们在游玩中感悟历史文化,在体验中学习本领,在思考中增强爱家、爱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学习不仅局限于学校,研学旅行也是一种学习
②研学旅行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③此活动注重提高实践技能,不能提升知识水平
④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①谎报险情 ②没有履行合同义务 ③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侵犯他人肖像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九年级(3)班在学校的主题板报设计宣传活动中,倡议大家学习和遵守以下要求,这期板报最恰当的主题是( )
A.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B.注意服饰仪表,尊重社会公德
C.人人参与环保,建设美丽中国
D.树立文明意识,践行文明行动
16、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习惯,某中学号召同学们利用假期开展相关活动。下列行为符合该号召的是( )
①清扫社区和街道卫生,美化环境 ②去博物馆义务讲解,传播历史文化
③组织义务植树活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④阅读名著,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某校设立“诚信考场”(即考试不安排老师监考,考场纪律全靠考生自觉遵守),对此,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反对。下列看法最符合题意的是( )
A.反对,因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B.赞成,因为诚信能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
C.反对,因为没有老师监考,所有同学都会作弊
D.赞成,因为这样有助于培养考生的诚信意识
18、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①走进农村,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走进自然,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③来到工厂,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④步入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了微信、微博后,很多人每天都会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各种“晒”。有晒吃的,有晒自拍的,也有晒旅行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泄露自己的隐私。下列选项属于“晒”得不恰当的有( )
①小金晒出自己办理的个人身份证
②小军晒出自己购物的快递收货单
③小明晒出自己偶然发现的校园美景
④小丽晒出自己在旅游网上订的机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公众对校园欺凌的热议,遏制校园欺凌,青少年应该( )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严格立法,用法律武器严惩校园欺凌
③面对校园欺凌,既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又要善于求助和依法维权
④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1、 早晨,小华同学很早赶到学校,借了同学的家庭作业,“参照”了的答案。中午,他去校途中正好遇上两个红灯,没有闯,为此上课差一点迟到。下午,他参与校值日时,对学校里的个别学生乱倒垃圾的现象不闻不问,在学校记录本上写着“今日无违纪现象”。课堂上班主任老师要求同学积极参加敬老服务活动,他说:“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也要参加!”晚上,放学时,有的同学不值日就走了,小华坚持打扫好教室才回家。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小华同学的言行。
22、2020年3月1日,一女子返京不主动登记,不自行隔离,私自去健身房健身;面对民警质问,不仅不配合工作,还打掉民警的执法记录仪,阻挠执法……
下列两名同学就该女子的行为谈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他们的观点。
疫情期间,我们应按照规定自行隔离,遵守社会规则。
不主动登记、私自外出的行为受到大家的一致谴责,我们要讲道德。
23、 小敏: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小丽: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有时难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4、材料一:2018年3月5日至3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国家机构领导成员,并通过了包括宪法修正案、国家监察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材料二: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近期召开,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议主席团11日发布公告,宪法修正案予以公布施行。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并公布施行,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喜事。大家高兴极了!
宪法的修改意义深远。这次宪法修正,完全符合我国的现状,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宪法的发展规律,符合亿万人民的心愿,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有利于更好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全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材料三:两会结束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二中也开展了主题为“学习两会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的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东所在的八年级(1)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一府两院”和“人大”,填写下面的表格
所提简称 | 它的全称是什么 | 它是什么国家机关 |
一府 |
|
|
两院1 |
|
|
两院2 |
|
|
人大 |
|
|
(2)谈谈材料中的“人大”与“一府两院”是什么关系?
(3)年的宪法修改,人人关注,举国欢庆。请你说说宪法到底有怎样的重要性?
25、材料一:小明回想进入初中以来的美好时光,感触颇多。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生活片段:
片段一: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
片段二: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
片段三: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
片段四:加入志愿者团队,在昆明南博会期间,帮助维持秩序,清洁街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小明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材料二:清洁区的打扫是班级的常规工作之一,最近,八年级(9)班有一部分同学在值日时,敷衍了事,班级卫生经常受到学校的批评,对此,这部分学生说,垃圾又不是我们丢的,我凭什么要打扫。班主任说,我们班是个集体,作为集体的一员,你们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2)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
材料三:逢年过节许多人会到庙里烧香祈福,希望神明能够为自己带来财富、事业、健康或金榜题名。真的灵验吗?今天,我带着疑问请教了思品老师。老师说,…… 听完老师的解答,我渐渐明悟:学会“日行一善”,多做“善举”吧!把自己的思想和品行端正,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这样,“福”自然会降临你我的身上。
(3)“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善举”?试举两例。
(4)坚持“日行一善”,积累起来,收获就会很多。请结合八年级所学知识,把你行善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6、请你简要谈谈中学生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27、材料一:2020年2月15日,没有佩戴口罩的杨某拒不配合工作人员检测体温,还朝工作人员吐口水。公安机关依法对杨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材料二:2020年2月2日,候某酒后乘坐他人驾驶的车通过疫情防控点,不接受防控点工作人员的检查,还将防控点工作人员赵某推倒在地进行殴打。经鉴定,赵某损伤程度为轻微伤。人民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判处候某有期徒刑6个月。
(1)从违反法律的类别来看,杨某的行为和侯某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2)侯某的行为和杨某的行为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3)青少年要从这两个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预防违法犯罪呢?
28、2016年“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10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台,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本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今年4月启动,经过了全国征集、人物事迹展播、官网公示、推选委员会推选几个阶段,最终从800多位少年儿童事迹中推选出10位“最美孝心少年”和20位“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相关人物事迹短片在央视展播,通过致敬孝亲美德弘扬核心价值观,社会反响热烈。
(1)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请谈谈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举办、关注和支持有什么意义?
(3)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与父母会产生“代沟”,父母有些想法和做法子女不能理解,子女有些要求也难以得到父母的支持。针对这种情况,你对子女和父母分别有哪些建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