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报纸时,中学生明明向爸爸解读道( )
①国家主席行使了立法权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年9月1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联合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 )
①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③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④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噪音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护航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这体现出( )
A.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B.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C.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法治中国就能建成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
4、2023年,改革开放45周年。回望过去,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眺望未来,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国梦
②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以下体现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①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②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丰收
③国庆假期各地高速公路拥堵现象严重④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的美好期盼 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截止2023年10月,广西逐步为河湖建立“健康档案”,已累计完成802条河流、3个湖泊健康评价,积极推进广西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这一举措践行的新发展理念是( )
A.绿色
B.开放
C.法治
D.改革
8、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起步较晚,广州海洋局在无先例经验可循、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在2017年、2020年成功实施探索性和试验性两轮试采,产气总量、产气时长以及日均产气量均打破世界纪录,整个试采过程实现了安全环保可控。这( )
①说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②表明我国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引领世界科技发展
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
④表明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网上购物、网约车出行、外卖平台订餐、线上看房租……今天,一部手机连上网络,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无人机从田间一飞而过,施肥撒药变得轻松、高效。这些表明( )
A.网络无所不能
B.创新改变生活
C.中国人最具有智慧
D.我国已建成科技强国
10、以下是九年(1)班“我眼中的自信中国人”活动的部分采访摘录。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
②要满怀激情,做伟大的梦想家
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国人自信的根本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以下关于改革开放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改革开放工作已经完成,不用继续推进
②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年11月28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通车有利于( )
①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②港澳与内地融为一体,不再有制度差异和交流障碍
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形成粤港澳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④增进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港澳同胞的获得感、信任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9月30日是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将烈士纪念日设立在9月30日,是为了让人们永远牢记无数先烈的牺壮奉献。没有先烈们抛头、洒热血,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烈士精神( )
A.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B.有着无穷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C.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D.凝结着爱国这一国家层面的共同价值追求
14、2023年9月16日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要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是因为教育( )
A.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D.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5、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寓意传承,设计思想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这向世界展现了( )
A.中华文化是美德的精髓所在
B.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趋于统一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16、下列名言警句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律己宽人的处世准则
③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勤劳勇敢的奋进品格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带来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等观念。本节课老师最可能讲的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人民当家作主
C.创新改变生活
D.建设法治中国
18、下列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说法错误的有( )
A.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C.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9、 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
A.关键核心技术
B.人才
C.教育
D.科技创新能力
20、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这表明( )
①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 ④我国关注民生,不断推动乡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道德与法治 爱的守护】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施行。这部法律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家庭教育作出明确规定,“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理念被上升为法律,“依法带娃”将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对此,某同学认为,多少道德教化还不如一部法律。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2、和而不同交流互鉴
2022年9月26日至28日,以“青年·交流·未来”为主题的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活动以中外学生共同学习了解孔子、儒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参观学习活动为载体,促进中外青年学生在共学共研中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对此,初中学生小滕和小州发表了以下看法。
请任意选择小滕或小州其中一位同学的看法予以判断并简要评析。
23、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日前,《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9》报告发布,东台连续5届上榜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今年成功入选范例城市(全国仅有十个),再次实现大跨步前进。
某校九年级学生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共同参与。
(传承历史文化 提升人文品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由东台市锡剧团承办的“2019东台市戏曲进校园”活动,11月13日上午在东台市实验中学城东分校进行了首场演出。市锡剧团认真组织、编排了优秀的戏曲节目,以京剧、锡剧、淮剧、越剧等不同剧种表现,演出中以互动的方式加强戏曲知识的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1)对此,有同学认为:做自信的中国人就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对文化有底气。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形成社会合力 推动城市建设)
2019年7月18日,为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倡导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东台市人民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公安局举行“东台市在市区禁止(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听证会”。听证代表20人,其中:利害关系人代表2人,普通公众代表和城乡基层社区代表8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人,政府相关部门8人。
(2)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信息。
(践行城市精神 演绎精彩人生)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东台新时期城市精神——“崇德明礼、开拓奋进”在九月正式对外发布。崇德明礼、开拓奋进展示了东台人民见贤思齐、勤劳务实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3)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你打算怎样实践“崇德明礼、开拓奋进”的城市精神。
24、背景材料: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 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中,林某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投毒行为,但表示这是个巧合。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与同学一起做实验,当天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那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打游戏时说起愚人节快到了,他要想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他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4分)
(2)从“复旦投毒案”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25、双休日,小华和父亲一起逛街,碰巧看到路人不慎将60张百元钞票撒落在人行道上。短短十几秒之间,就有几十个人上前哄抢。小华认为不拿白不拿,也上去抢了几张。小华父亲则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捡,也不要管别人,还是走吧,别惹事!”
请对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言行做简要评析。(5分)
26、【走向未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习总书记对青年寄子厚望,他深情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1)少年强则中国强。请你谈谈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一贵州女孩文敏,12岁时,养父患病去世。她对精神失常的养母不离不弃,用坚强的毅力和稚嫩的双手操持着家里的切,每天为养母固守一个温暖的家。面对未来升学规划,她准备选择读职校,学一技之长,将来靠辛勤的工作让养母过上更好的生活,用诚实的劳动回报社会。
(3)向“新时代好少年”文敏学习,我们应怎样畅想未来、规划人生?
2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28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确立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改革?
28、社会现象探究(12分)
[正党风]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党政、高校、国企巡视全覆盖……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清风正气扑面而来。
(1)这一系列正党风举措让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3分)
[展国风]2014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柏林演讲时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2)请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所
蕴含的道理。(3分)
[看旅游]权威发布: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8300万人次,2013年增至近9000万人次。
(3)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3分)
[话科技]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准确入轨.14日,“嫦娥三号”携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4)“嫦娥三号”能够顺利落月源于哪些因素?(3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