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传真。(19分)
(1)汉代史学家 撰著的《史记》达到了史学和文学的高度统一。
(2)唐代诗人 曾写下“人间四月 ,山寺桃花
”的诗句。他还写下了不少和游历有关的诗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 ”“日出江花红胜火, ”
(3)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 ;我要开花,是为了 ;我要开花,是由于 。不管 ,不管 ,我都要开花!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棵生活在 环境下的百合,从和 长得一模一样,到经过不懈努力结出 ,又终于开出 ,最终形成 的动人故事。这段话用了
的句式,层层递进,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合的 。
2、比一比,再组词。(5分)
栋( ) 部( ) 温( ) 葱( ) 渔( )
练( ) 陪( ) 湿( ) 忽( ) 鱼( )
3、形近字组词。
崩( ) 沸( ) 笼( )
蹦( ) 拂( ) 茏( )
4、我积累,我运用。
(1)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荀子》)
(3)每次在电视里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画面,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诗句 “ ,头高数丈触山回”。(《浪淘沙》)
(4)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因为 的事“打破沙锅问到底”,通过不断学习、考察、研究,在中国发现了多处冰川遗迹,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是 。
(5)学校要在以下地方张挂合适的诗句或警句,请你帮忙写一写。
教室:
食堂:
5、选词填空。
必需 必须
1.要想提高学习成绩,_________端正学习态度。
2.然而它所________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温柔 温顺
3.这只小猫性情________,你不必担心会被它抓到。
4.妈妈用________的双手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
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春天来了吗?
春天来了吗?去问桃树上的(桃 跳)花。
春天来了吗?去问柳枝上的嫩芽
春天来了吗?去问池塘里的花鸭。
春天来了吗?去问屋檐下的(雁 燕)子妈妈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春天来了吗?”作者都去问了谁?用“ ”在诗歌中画出来。
【3】“春天来了吗?还可以去问谁?仿照诗歌中的句式写一写。
春天来了吗?去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10、课外阅读。
五月的秧苗
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公到地里去干活。叔公扛着锄头,到地里去清垄,我背着草筐,跟在叔公的背后,捡拾叔公清除下来的杂草。
五月的天,已很有些热。无遮无拦的天空下,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天已有很多日没有下雨了,地里旱得很,还没长到我小腿弯高的玉米苗,全都晒得蔫蔫的,有些叶子都打起了卷。即使这样,叔公清垄还很仔细,他不仅把秧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在每棵秧苗周围深深地划拉上几锄,仿佛嫌秧苗根下的水分还蒸发得不够似的。
我不解,便问:“秧苗都旱成这样了,为啥不浇水,还要再划拉上几锄?”叔公笑着回答说:“傻孩子,知道吗,有钱难买五月旱。这五月的秧苗,正是扎根的时候,这时旱一旱它,给它松松土,秧苗的根就会尽力往深处扎伸,去找水分。表面看起来,秧苗蔫蔫的,一点儿也不翠绿茂盛,但秧苗的根却会因此扎得深,扎得牢固,一旦到了六月的雨季,秧苗就会迅速地往上蹿个子,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秧苗也不会倒伏减产。而且,由于秧苗在土壤里根系扎得深,分布广,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多,结的果实——玉米也会特别大……”
听了叔公的话,我不由得恍然大悟。
多年过去了,叔公的话还回响在我的耳旁。现在细想,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这磨难这苦,说不定会成为你的一笔财富,激励你成长得更加茁壮。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得风雨的。小时候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长大了一点儿挫折就可能把你击垮。要经得起生活的风吹雨打,从小就应该像那些秧苗,勇于接受生活苦难的磨砺,这样,日后你才能长成蓬蓬勃勃的栋梁之材。
【1】五月正是玉米苗 的时候,旱一旱它,秧苗的根会扎得 ,扎得 。到了六月,玉米苗就会 。
【2】为什么说“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面是写______,实际上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要___________的道理。
【4】读了短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小小的心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的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的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跑过西北风的追赶,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写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读过的书拿来读。
【1】在文中的□填上合适的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近义词。
追逐——(______) 焦急——(______)
【3】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4】文中举了哪几个“我”和时间赛跑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布衣元帅
徐向前元帅苦命一生,功高益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五个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一位曾在徐帅身边工作过的干部,结婚后带着新娘来看徐帅。新娘头一次去见徐帅,心里又激动又高兴。她想,元帅肯定很威风,元帅府肯定车马盈门,卫兵不少。他们走进一条小胡同,来到一个脱落了油漆的大门口。按响门铃后,一个身着蓝布旧衣的老人开了门,和蔼地站在门里。
①新娘迈步进门,向老人点点头,便向前走。她丈夫说:“你怎么不向首长问好?”新娘心想,是啊,也许给元帅看大门的人也是个不小的“首长”呢。②她回过头向老人点头,笑着问好,说完又想往里走。她丈夫忙拉住她,向老人介绍说“首长,她是我爱人。”
首长慈祥地笑了,请客人进屋。新娘坐定,左顾右盼等元帅接见。她丈夫急了,拉拉她,小声说:“这就是徐帅!”
“啊!”新娘几乎惊叫起来,脸唰地红了。地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身蓝布旧衣的老人,竟是战功赫赫的元帅。
徐帅亲切地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样,可新娘一直不好意思,直到告辞走出大门。她理怒丈夫没早说,喃喃自语:“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画出来。
(1)功高盖世A.由上向下遮B.超过;压倒C.掩饰
(2)左顾右盼A.回头看B.拜访C.照管;注意
【2】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新娘两次错误判断的举止,新娘第一次以为徐帅是_______,第二次以为徐帅是________。
【4】文末“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一句赞扬了徐帅的品质,在对的选项后打“√”。
①生活邋遢( )
②生活俭朴( )
③平易近人( )
④举止散漫( )
【5】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徐帅被称为“布衣元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节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1】选段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失去爱子后内心巨大的悲痛。
【2】“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时,毛主席主要思考的是_____
A.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所生。 B.如果不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会破坏两国的友谊。
C.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 D.岸英是自己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忠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对儿子的深深眷恋 B.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 D.对儿子逝世的极度悲痛
【4】“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儿子在父亲的窗前种了许多花。后来,儿子走了,花却开了。高尔基看着盛开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其中讲到,你走了,可是你种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还有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时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予远比索取愉快。
(1)在文中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2)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
(3)末句“给予”的含义是( )
A.把东西送给别人 B.给别人栽下鲜花
C.对他人作出奉献 D.给人们以美好的回忆
(4)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
A.夹叙夹议 B.议论
C.记叙 D.描写
15、按要求写句子。
(1)母亲把我推开了。(改成“被”字句)
(2)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拾起掉在地上的那枚硬币。(缩句)
(3)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很悲伤。(改成反问句)
16、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①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扩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学写句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写。
(1)照样子写句子。
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鸟唱歌。
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子呢!
_______________正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19、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21、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画,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把图的内容写下来。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