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火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我发现带“火”或“灬”的字多与_______有关;带“刂”的字和“刀”多与________有关;带“忄”的字和“心”多与________有关;
2、填写近义词
模仿——___________研究——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
灵巧——___________揭开——___________障碍——___________
显示——___________配合——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感觉月与人性情相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1)h﹣ái→(hái) (2)b﹣i﹣àn→___ (3)x﹣iě→___
(4)x﹣u﹣ān→___ (5)j﹣___→jué (6)q﹣___﹣___→quán
5、读课文《我的舞台》,写一写。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围绕着“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讲述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诗人的所见所想。
【2】借助注释,我知道“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诗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品读前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前两句中的一“送”一“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B.后两句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片,孩子的天真幸福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C.诗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诗人漂泊天涯心神凄凉孤独的意思。
D.动词“挑”字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们屏息观察、精挑细翻,以及发现蟋蟀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的“来”和“变”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答题。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判断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 _____
(3)诗的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_____
(4)诗中“飞”和“斜”二字写出了夏日美景的灵动。 _____
(5)诗中的汉宫指的是唐宫。 _____
【2】下列诗句描绘的是我国哪个民俗节日?照样子,连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节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中秋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七夕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3】用自己的话写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所学诗文,按提示填写句子。
古诗文集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它们穿越千年沧桑,依旧熠熠生辉,是我们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作者的殷殷叮嘱中满载着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牵挂眷恋,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用昂扬的精神,激励我们身处逆境仍然要自强不息……如果人生之路注定崎岖,那就好好想想那些“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的先烈们,好好琢磨一下《易经》中“穷则变,________,通则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学习郑燮赞颂的“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精神,勇敢地绝地重生!
9、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它把 色给了 , 。
【1】秋天的颜色很多,请圈出3个表示颜色的词。
【2】请展开想象,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补充完整。
【3】我会积累。(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叶子 一( )扇子 田野像( )
( )的夏天 一( )颜料 枫叶像( )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a.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 )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 )绿的。b.爬山虎的嫩( )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c.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d.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e.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语段中的括号里。
①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②经火力烧制的时间短;③阅历浅,不老练;④淡,浅。
【2】语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________句。(填序号)
【3】选词填空。
A.叶尖一顺儿朝下 B.均匀 C.嫩绿
长大了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颜色________,二是叶子的方向是________,三是墙上铺得很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群阅读
(语段一)①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作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触角窝内的许多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联网,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②如二化螟(mínɡ)的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收到的芥子油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
(语段二)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③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qún)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④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1】(语段比较)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这两个语段都写了昆虫触角的_____和____;第二个语段还写了触角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触角的特点:画线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③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④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比较两个语段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明晰。
B.语段二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人阅读的兴趣。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还可以进行夸张和想象。
【3】(阅读迁移)我还知道这些嗅觉灵敏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赏析阁。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仔细读这两个语段,摘抄你认为可以积累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实物的部分,用“﹏﹏”画出想象的部分。
【4】在第1自然段中两处用了“清幽”,第一次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说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2自然段中分别写了兄妹俩“听、看、想”的情景,从中表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胶卷( )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 )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 )为什么呀( )他们肯定不是好人( )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
纳塔莉来到楼上自己的卧室,朝四周扫视了一遍,书架、梳妆台、写字台、床头柜……却没有找到最适合藏胶卷的地方。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1.在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
(2)纳塔莉来到楼上自己的卧室,朝四周扫视了一遍。
3.用“ ”画出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14、课内阅读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有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寻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生命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并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万花筒。(5分)
(1)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并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树叶有绿色的。
树叶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3)读一读,模仿例句语境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②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关百合色。
③“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17、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________。
(2)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________。
18、照样子,不改变意思给下边句子换个说法。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这美妙的琴声怎么不令人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对我们的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不巧好表明钢笔不是他偷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用词语“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新奇、稀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等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3.19亿。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必不可缺的日常工具,那你对手机又有多少了解呢?请自拟题目介绍一下手机吧!
要求:①分段表述;②用上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③3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