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我们的民族小学》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___________,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
2.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_______兴趣小组。
4.《所见》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写儿童天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猜谜语。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打一艺术品) 谜底是: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打一自然现象)谜底是:___________
3、似鸟不是鸟,爱在高枝唱。夸口都知道,其实全不晓。(打一动物) 谜底是:___________
4、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它,此花开尽更无花。(打一花名) 谜底是:___________
5、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打一动物) 谜底是:___________
3、你从课文《草原》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填一填。
(1)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________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________,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________ 地刺去。”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照____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只有一个地球》采用____________ (体裁)的形式,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____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羽毛 (______)的生活 (______)的化石
(______)的光学 (______)的特性 (______)的太空
(______)的影像 (______)的月形图 (______)的地方
6、默写古诗《春日偶成》并完成习题。
春日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默写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写的是________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热爱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7、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西涧》作者______代诗人______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___。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________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__________(哪个字)。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5】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天晴了的时候(节选)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zhàn zàn)透;
抖去水珠的凤(碟 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pù pò)着阳光一开一收。
【1】用“√”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用圆圈圈出诗歌中的两组反义词。
【3】用“绽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把下列动词填到合适的括号中。
摔 蹦 爬 喊
【2】从描写青头行为和语言的句子中,我体会到青头是一只( )的小蟋蟀。
A.只为自己着想 B.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3】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可以用“谁怎么样”和“谁干什么”的方式概括,还可以说清结果怎么样。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严监生先是________,后来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
【2】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严监生点头之前,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驮盐的毛驴
有个卖盐的商人,经常用毛驴驮着盐到城里的市场上去卖,回来又时常带些小百货卖给村里的乡亲们。
一天清晨,商人牵着驴进城卖盐,当经过每天必须蹚过的小河时,毛驴不小心滑倒在河里,盐融化了许多。毛驴爬起来,驮着剩下的盐继续前进时,感到轻松极了。
傍晚,商人牵着毛驴从城里驮东西回来,经过小河时,毛驴想起早上的经验,就故意跌倒在水中,想再轻松一下。没想到,这次驴背上两边捆着的都是海绵,海绵吸足了水,像座大山似的压在身上,它再也没能爬起来,结果被活活淹死了。
【1】毛驴进城时,不小心跌倒在河里,它爬起来时,为什么感到“轻松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驴回来时,又故意跌倒在水中,这次却感到背上像压着一座大山,为什么?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融化在水里,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精彩阅读。
一( )小溪,一( )石桥。
一( )翠竹,一( )飞鸟。
一( )队旗,一( )铜号。
一( )“红领巾”,一( )欢笑。
【1】按原文填空。
【2】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下边的图,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白兔的时钟
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山羊帮忙想办法。小山羊送给它三盆花。
太阳出来了,牵牛花开了,张开了小喇叭。中午,午时花开了,张开了笑脸。天黑了,夜来香开了,张开了小嘴轻轻地唱歌。
【1】这篇短文共有( )自然段。 第2自然段有( )句话。
【2】小山羊送给小白兔什么花?请用“——”把答案在文中划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花早晨开,( )花中午开,( )花晚上开。
14、根
①【A】有位植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株黑麦栽种在一只大木箱里。在黑麦根系最发达的时期,即麦穗风中扬花之时,拆散大木箱,洗去黑麦根上的泥土,发现这株黑麦的根系竟有1400万条之多。这些根连接起来,延綿600千米,等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若将这些根上的150亿条根毛根根相接,竟可长达1 万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
②【B】在实验室里,我看过一幅染红的玉米根尖的纵切面照片,那可真是令人心痛的细嫩,而且娇嫩。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 ,如何 ?
③在根的周围,那领域拥挤,还有虫豸出没,没有蓝天、白云和月光。根,却总是心甘情愿地、默默地承受着一切。【C】19世纪法国建筑师莫里埃一直寻觅强固墙板之法。一场大风雨,拔倒了他故园的大梨树。大梨树虽然倒下了,然那拔起的根,仍如无数只手,在土里土外,纵横交错,依然 牢牢地在抱着、搂着、死抓着泥土,将泥土抱成结实的团块。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依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大梨树这牢不可破的“根土合一”,引发了莫里埃 的灵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④我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过洋葱的根尖细胞。那细胞,如月光般透明,如 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水,如西藏透明的空气,沁出一片凉意。
⑤【D】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之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的砍杀以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
⑥“留住我们的根”……
【1】理解内容。
(1)联系上下文,“莫里埃用锄头猛砸之”中的“之”指的是 ,“沁出一片凉意”中的“沁”的意思是 。
(2)文中的【A】【B】【C】【D】四处,分别填人下面的哪句最合适?填写相应的序号。
①根是有梦的,根的梦永远在土地上,是土地上面撑开的不断传出鸟声的如盖绿云。
②根,一旦植入土地,对土地就无法不执着地拥抱。
③根是坚忍的。
④根的世界是神奇的。
【A】 【B】 【C】 【D】
【2】想象表达。
短文的第②段中,作者无法想象的究竟是什么呢?请你补写恰当的内容。
我无法想象在那拥挤的环境里,孱弱的根是如何 如何
【3】联系短文内容,把第⑤段补充完整。
……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 依然
【4】心灵感悟。
短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写道“留住我们的根……”请联系根的特点来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或“把”字句。
1.我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毛驴惊扰了桥上看风景的人们。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将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4.衙役一棍子打掉了县官的牙。
“把”字句: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5.树枝挂住了鹿的角。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转化器。
(1)鹰和蜂鸟进行斗争。(扩句,最少在两处扩充)
(2)蜂鸟在空中翻转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3)鹰被蜂鸟刺的遍体鳞伤。(改成“把”字句)
17、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l)爸爸把柳条递给了妹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按要求写句子。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课上,同学们针对垃圾分类的方法讨论得很热情。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淡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照样子,描写你的一次特别的经历,写出你与平时不同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例:妈妈回到家。 妈妈赶紧做饭。
妈妈回到家赶紧做饭。
1.同学们在教室里。 同学们认真听讲。
2.老师在办公室里。 老师认真地批改作业。
20、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习作乐园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人帮助过你、关心过你、照顾过你、陪伴过你……TA可能是给你无限恩爱的亲人,可能是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可能是给你传道授业的老师,也可能陌生的某个人……选择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来写,试着运用课文中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内心,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