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华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B. 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
C. 初次参与高端的班主任论坛,鄙人才疏学浅,幸蒙贤兄抛砖引玉,让我得以从容。
D. 这是我编写的拙作《学霸笔记·语文》,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
2、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居易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 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 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 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4、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 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 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 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B. 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C. 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D.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选段)
巴金
有一天,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钱梅芬)。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删改)
家(选场)
曹禺
(新婚之夜,闹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觉新与新娘瑞珏终于默默相对)
[瑞珏轻微的咳嗽,又低下眉。
觉新:(望望珏,又转过身长叹)唉!(走近窗前较远的一头,把另一扇窗扇又打开,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
瑞珏:(缓缓地抬起头,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觑视,闪露出期侍抚慰的神色。一种孤单单的感觉袭进她的心里,使这离开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觉复杂到不可言状的情怀。她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时眼前的恐惧,希望,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汇涌在心底,终于变成语言,低低地诉说出来,声音亲切温婉,十分动听,如湖边的一只小鸟突然在夜半醒来,先还凄迷地缓缓低转,逐渐畅快而悲痛地哀歌起来)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
觉新:(缓缓摇首)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瑞珏:(翘盼)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
觉新:(同情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
瑞珏:(期盼地)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仿佛在哪里见过。像渔船进了避风的港。我的心忽然这样宁静。一个人能这样深沉的叹息,我懂,总该有些性情!
觉新:(犹豫)可我还是该回过头去吧?
瑞珏:(纳闷)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
觉新:(又转过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这湖面上的雾,雾里的花。
瑞珏:(猜测着)他像要来怎么又不来?别,别他也是像我一样地怕吧?
[夜风吹动窗帷。
……
(三个弟弟想躲在床下偷听,但发出声音被觉新发现,最终被仆人带走)
觉新:(仿佛抱歉地)我们家的孩子真多!
瑞珏:(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诚挚地)我,我喜欢!
[湖边的杜鹃一声声酣快地低唱。
瑞珏:(低声怯怯地)天快亮了吧?
觉新:(很温和地)嗯,还早吧?第一遍鸡还没有叫呢。
[杜鹃声。
瑞珏:(望新,谛听)这是什么叫?
觉新:(渐渐觉她可亲)杜鹃。这外面是一片湖。
瑞珏:(欣悦)一片湖?(不觉走到窗前,杜鹃声)今年杜鹃叫得这么早。
觉新:(望着她的背影)嗯,湖边上有梅花。
瑞珏:(扶了窗槛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
觉新:(也跟过去)嗯。(忽然)你,你喜欢梅么?
瑞珏:(感到一阵强烈的快乐,声音几乎是抖抖地)我喜欢。(羞怯地回过头望着床)那床上不是?
觉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帐檐凝了一刻,回头)你绣的?
瑞珏:(低头腼腆地)嗯。
觉新:(不由得低声称赞)好。(望望窗户迟疑一下,忽然去把妆台上油灯吹熄,像是询问她的赞许)吹了灯?
[灯熄了,窗外月光如水,泻进屋内。屋里只有桌上龙凤烛的低弱的光,照着一角。
瑞珏:(没有惊讶,自然而宁贴地)嗯,吹了灯好看月亮。
[觉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见一个故友,而又不敢冒认,那样欣欣然,涩涩然地,微微点头,望着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个一排长窗窗幔完全拉开。窗扇是新方才就开开了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
[月明如画,杜鹃轻快响亮地在湖滨时而单独,时而成双,又时而一先一后地酣唱。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觉新父亲立足觉新年龄和未来处境、父亲与自己的心理、家庭状况、自己的意愿等方面与觉新的谈话,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
B.小说中“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现出觉新稚嫩软弱的青年形象。
C.小说中在描写觉新订婚与结婚时,两次提到“傀儡”“宝贝”,虽然句式不同,但都说明了觉新的处境,“傀儡”表现觉新的不自由,也为作品主题服务。
D.从两个文本看,瑞珏是一个相貌俊美,声音温婉动听,处处为觉新着想、温柔体贴,交谈中让觉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内心忐忑、紧张、情绪纷杂的姑娘。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写,而剧本通过舞台说明、心理独白等表达,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
B.剧本中,杜鹃声贯穿始终,成为背景音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且杜鹃声的变化也与主人公心境变化相契合,创作技巧高超。
C.两人都喜欢“梅”,“梅”成为两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觉新想的梅却比瑞珏的含义丰富,还有对表妹的思念,这是瑞珏不了解的。
D.剧本中,剧情的推进独具匠心,通过三兄弟在床下被发现并带走的情节设计,使文章由前文的心理独白向对话过渡,水到渠成。
【3】请分析剧本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4】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请分析剧本呈现的戏剧冲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比喻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都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愿望。
(3)韩愈在《师说》中曾经用一个反问句谈到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疑难问题,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_____________。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论语》)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强化自己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回归田园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教训,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中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六国论》里论述六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经常把它写人诗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这一意象,并且辅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优美山川图。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皎夜光①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②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③。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①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题目为后人添加。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所作。②玄鸟:本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诗中的“玄鸟”指燕子。③翮: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幽静的环境,在皎洁的月光下,蟋蟀在吟唱。
B.“玄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下发出的怅然问叹: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
C.“牵牛”即牵牛星,“牵牛不负轭”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诗人对“同门”的思念。
D.本诗从秋夜之景入笔,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由景生情,前后呼应,转换自然。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 “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 :连缀
②嚣天下之口 嚣 :阻塞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祖此书 祖 :效法
⑤庶同济此道 庶 :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 :放纵
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①⑦ B.②③ C.④⑤ 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3】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5】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 ||
问题所在 | 根源分析 | 解决办法 |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
|
|
|
| 搜罗天下人才 |
| 苟且因循 |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担当”,或曰“不厚其栋,不任其重”,或曰“位卑未敢忘忧国”,或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关于“担当”,年轻人有着自己的体验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