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B.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C.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2、作家作品。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法国作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他被称为“世界长篇小说巨匠”。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C.《邓稼先》一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杨振宁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亲临其境 秕谷(bǐ) 天穹(qióng) 黄晕(yùn)
B. 跌荡起伏 菜畦(qí) 女娲(wō) 酝酿(niàng)
C. 人声鼎沸 龟裂(jūn) 倜傥(tǎng) 促膝(xī)
D. 斩钉截铁 伫立(zhù) 媲美(pì) 抖擞(sǒu)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刚刚参加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B.这个学校的考场实在太混乱了,场面目不忍睹,不少考生交头接耳甚至互换考卷。
C.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D.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们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和懦夫都会有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B.华为公司一经发现领先技术,就见异思迁,组织技术人员攻关,争取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
C.腐败分子畏罪潜逃至国外,但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D.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砥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狡辩 捶击 纷至沓来 风云变换
B.驰骋 羁绊 目眩神迷 轻歌慢舞
C.抉择 懈怠 名副其实 戛然而止
D.浮燥 污蔑 海枯石烂 震耳欲聋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污秽(huì) 憎恶(zēng) 鲜为人知(xiǎn)
B.累赘(zhuì) 震悚(sǒng) 愧怍(zuò) 忧心忡忡(chōng)
C.譬如(pì) 炽热(zhì) 修葺(qì) 锲而不舍(qiè)
D.矜持(jīn) 告罄(qìng) 轮廓(kuò) 迥乎不同(jǒng)
8、【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翌日,饭于①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饭于林虑(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3】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 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__________,后来途经槐林,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 ,宿于连云阁。
【4】【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渔家傲•秋思》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分析两位诗人借助“白发”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0、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人的成长中必然伴随着一些或长或短的分别,很多时候我们不知如何向友人表达自己分别时的情感。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别情的表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以古诗词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古诗词中有诸多借物或借景来表现别情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请依据以上诗句或自己的积累,说说古诗词中往往通过借助哪些物或景来表现与友人的别情。(请至少写出3个)
【2】马上就要毕业了,很多同学开始向老师和同学写离别赠言,以下是两位同学写的临别赠言:
给老师: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老师,您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给合作过的伙伴: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带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请综合两则材料,先简要概括出写离别赠言的基本要求,再给你曾经闹过矛盾的同学写一则临别赠言,两项不少于200字。
11、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考查。
(1)下列作品与作家及人物形象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阿廖沙
B.《基地》——阿西莫夫——哈里·谢顿
C.《呼兰河传》——林海音——秀贞
D.《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阿米尔/哈桑
(2)《海底两万里》中,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①举行海底葬礼 ②穿越阿拉伯隧道 ③漫步海底森林 ④了解采珠人生活 ⑤参观亚特兰蒂斯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⑤①② D.①⑤②③④
(3)《骆驼祥子》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外貌及言行举止各有特色,下列描写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A.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很齐整的牙来。(小福子)
B.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刘四爷)
C.满脸胡子拉碴,太阳穴与腮都瘪进去,眼是两个深坑,那块疤上有好多皱纹。(二强子)
D.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握混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老马)
(4)班级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在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上产生分歧。一方认为社会不公因素大于祥子个人思想性格因素,一方观点恰恰相反。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看法。作答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我们只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A)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B)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⑧很快地,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⑨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
(摘自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于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颁奖礼上发表的演讲)
【1】通读全文后,请你为这篇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主要内容与作者的情感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1)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母亲没有因为“我”不慎打碎了家里唯一的热水瓶而打骂“我”。
(2)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忆中最后悔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报答”母亲所做的两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品读内容。
(1)第③段画线句子中,母亲“叹息”是因为?
(2)如何理解“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4、在怀化看火车
江月卫
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九岁的我和哥哥凌晨三点钟从家里出发,赶九点钟的火车,去县城看望生病住院的母亲。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感觉就像坐在家里的铺上一动没动,人却已经随车跑出去了好远。这桩事我无数次描述给没见过火车的老祖母听,她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点头。
②后来母亲转院到了湖南怀化,我乘车的目的地也变成怀化。印象中怀化火车站前的广场很大,但广场周边最高楼没有超过三层,通向广场的公路两边,也都是一两层的砖瓦房,房子后边是开满了油菜花的农田。这景致,现在想起来觉得普通,但在当时,一度令我很是向往。而“怀化是火车拖来的城市”这一说法是后来我从广播里听来的:湘黔、枝柳两条铁路相继修通,在怀化县榆树湾交会,使得这个人口曾经不到三千人的小镇迅速发展成为铁路交通枢纽。这个说法和我坐火车到怀化的经历,将“怀化”与“火车”在我心中连在了一起。
③2009年,我调到怀化工作,参与怀化火车站的拆迁改造,由此走访了多年来居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十几位老人。记得一位老人拿出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站在街道边用手指着说:这是当年的火车站,从这里一直往候车大楼就是照片上的斜坡,照片上的小溪就是从这位置一直往前流,这里是稻田,那里是山岗……老人还说,那时,这个地方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只有猫头鹰在大树上“咕咕”叫。可如今,我眼前看到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光璀璨。
④本世纪初,随着湘黔铁路复线建成和高速公路开通,以及芷江机场通航,整个怀化的交通便捷程度大大提升。怀化高铁站建在城区南边,命名为怀化高铁南站,与北边的老火车站遥相呼应,撑起怀化的商贸物流。随着高铁线路的建设,怀化的经济与城市面貌不断发展。现在,怀化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发展到六十五平方公里,这座年轻的城市在一天天长大。这一切,我都亲眼见证。
⑤在怀化依然保留着绿皮火车。绿皮火车开得很慢,每一个小站都会停靠,乘客多为带着农产品外出交易的沿线老百姓。这些车除了票价便宜,更重要的是绿皮火车允许把装有“土特产”的担子挑上车。新鲜蔬菜、土鸡土鸭、鳝鱼、泥鳅、干笋等土特产到了怀化城里都成为抢手货,价格也比在乡下卖得好。而绿皮火车不疾不徐的“步态”,也每每勾起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⑥那天我从老家新晃坐绿皮火车到怀化,在公坪站上来一位提着一篮枞菌的农妇。她五十多岁,胸前挂着二维码收款牌子。列车员问,多少钱一斤?农妇说,二十五块钱一斤。我在旁边轻声提醒农妇,拉到怀化迎丰市场,就能卖到三十到三十五块钱一斤。农妇却说,卖给这些列车员算是回报,如果没有这趟绿皮火车沿路停靠,在我们镇里市场上二十块钱一斤都没人买。我问她,你坐这绿皮火车卖东西每月收入怎样?她想了想说,多的时候有三千多元,少的时候两千多元……说着就爽朗地笑起来,满满的幸福感写在脸上。
⑦如今,怀化的铁路不仅保障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更载着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高速路”。火车把村里人“拉”到城里打工,乡下的农具和民俗也随主人到了城里。农耕博物馆、乡村体验园、民俗博物馆等等在怀化这座城市应运而生。这些年,怀化城里有人在街头广场或溪边树下对唱山歌,在春节的时候也打闹年锣,还舞龙灯和狮子等等。铁路牵起城乡,推动了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
⑧正月的一个下午,适逄春运高峰期,天气暖和得出奇。我脱下棉衣出门走了走,不知不觉就走到门前的铁路上。我边走边想,如果没有这些铁路的汇入,怀化这座城能够大起来吗?火车把怀化这座城市变热闹了,把老百姓的荷包变鼓了,把周围的农村也带上了富裕的道路。
⑨在怀化看火车,看到的不只是火车线路多,跑得快,还看到了火车与一座城的关系。我相信,这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会像奔驰在铁路上的火车一样,越来越现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前进……
《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
【1】文章第③段中写老人拿着发黄的黑白照片的情节有何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为什么说怀化是“火车拖来的城市”。
【3】文章第⑥段作者围绕绿皮火车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有什么深意?
【4】结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5、文题一:请以“越来越 的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 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
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