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德宏州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家伙一到上课就如马戏团抓耳挠腮的黑熊,老师急得拿起讲台上的教鞭挥舞两下又放了回去。

    B.无数片长相类似的枯叶堆满楼前,如同大片大片从卷面上被淘汰下来的失败者。

    C.他的泪水在他的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到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

    D.他整天整天地蹲在一个岩洞里,不管空气多么恶劣,一动不动地贴在花岗岩上,犹如生长在那里的一片苔藓,很少哭泣。

  •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1)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2)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3)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 / 也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 / 也

    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 / 却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 / 却

  • 3、下列各项中与画线句子表意最接近的一项是(     

    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A.没有人不忍心去擦拭。

    B.有人忍心去擦拭。

    C.没有人忍心去擦拭。

    D.有人忍心不去擦拭。

  •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明末清初政治家张岱,著有《陶庵梦忆》一书,我们学过他的《湖心亭看雪》。

    C.《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都选自《全元散曲》。“山坡羊”“天净沙”为曲牌名。

    D.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是他的作品。

  • 5、下列各项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息(shùn)     朦胧(méng 1óng)     流离(pèi)

    B.古(gèn)       陡峭(dǒu xiào)        乎不同(jiǒng)

    C.对(xiào)     别扭(biè niu)            忍俊不(jìn)

    D.振(sǒng)     澎湃(péng bài)        海市楼(shèn)

  • 6、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     )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A.míng         zài

    B.míng         zǎi

    C.méng         zài

    D.méng         zǎi

  • 7、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常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你认为苏东坡父亲加的是(     

    A.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B.轻松识遍天下字             等闲读尽人间书

    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       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

    D.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        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夕阳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其妙愈呈,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盖不知夜之几何,恍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也!

    (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有删改)

    [注]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②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             (2)竹柏影也 盖:______

    (3)夕阳没 既:______                    (4)巡阑忘 寐: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月色,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两文月色各自的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衬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学校开展“弘扬家风”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写议论。在电视节目中,“家风”因《新春走进基层》节目而重新活跃入人们的视野。“家风”这一词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词汇,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有感于此,同学们以“良好家风与成长的关系”为话题展开议论。对此话题你怎么看?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2)找对联。小明对古人以对联警示后人、养育家风十分敬佩,课余时间他也收集了的六个七言名,请你从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对联,并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成事成名成伟业  ②双眸早已识英雄  ③一饭何曾思报答

    ④天地万情和至贵  ⑤立人立德立家风  ⑥古今百善孝为先

    (3)写颁奖词。司马光的家风受人推崇,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为司马光写一段颁奖词,80个字以内。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后,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

    (1)读贵有得。读出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______”的淡泊宁静,读出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读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也许,我们便有了自我净化的力量。

    (2)乡愁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的惆怅,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______”的托付,是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感慨。

    (3)时代需要“诗仙”李白“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心,更需要孟子所言“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的傲然风骨。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校园宣传窗前此时正围着一群同学,他们看到宣传窗上悬挂着的宣传海报上写着“感受自然之真,体会人文之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昆虫记》是如何体现海报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3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4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5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 14、阅读《紫藤萝瀑布》的节选文字 回答小题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对选文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2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写活了,突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B. 第3段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

    C. 第3段中,“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D. 选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5段中,“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有形的香吻化成无形的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B. 第6段“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句话既写出了繁华的壮丽,又抒写了作者愉悦欢唱的心情

    C. 第7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作者在惊异,审视,回忆后,悟出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

    D. 第8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表达了作者感悟到生命真谛后的精神振奋和豁达乐观。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个秋天,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