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锻练 抖动 激动
B.粗壮 城实 准备
C.丰收 玩耍 堆积
2、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丁小闹忽然变得( )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
A.面红耳赤
B.眉开眼笑
C.一本正经
3、下列哪个名称用于班里组织的舞蹈兴趣小组最合适? ( )
A.小天鹅舞蹈队
B.小野马舞蹈队
C.小松鼠舞蹈队
D.弈秋舞蹈队
4、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呼呼的风声 睁大眼睛 努力工作
B.勇敢的蟋蟀 钻出地面 刻苦钻研
C.诱人的奶酪 躲藏食物 舒展身子
D.小小的蜡烛 下令休息 等待结果
5、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考试时不要紧张。(______)
2.这个问题很复杂。(______)
3.这件事做起来很困难。(______)
4.池塘里的水很深。(______)
6、读句子,写词语。
谁也不知道,奇妙的yǔ zhòu_____中到底藏着多少mì mì_____。从人类lì shǐ _____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将凭借越来越丰富的jīng yàn _____和无穷的zhì huì _____继续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
7、多音字组词。
鲜 xiǎn (________) 好 hào (_______)
xiān (________) hǎo (________)
奇 jī (________)
qí (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cuì lǜ róng máo fēi wǔ yǔ dī
chì bǎng zhù shì féi liào jiāo wài
9、课内阅读运用。
小露珠(节选)
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1】向小露珠告别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带“越来越……越来越……”的句子,并用上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3】小露珠变成水蒸气,向空中飘去。面对植物们的告别,她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向大伙儿告别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由此可见,小露珠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0、课内小阅读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
“好——笑!”破折号的表示________“不……像”省略号的表示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再选择。
(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①详细,周密认真;②知道;③一定,果然;④审问。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①高兴、愉快②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3)爸爸对我画画要求很严。“严”的意思有:①严格②严密。在句中应选第( )种意思。
【4】想一想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结合文段谈谈自己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 应)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静);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用“/”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我知道“拉萨”这个词在藏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4】照样子,用划线词语写句子。
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
石林是十分神奇有趣的。你可以顺着弯弯曲曲的路向前走:一会儿穿过石洞,一会儿爬上石树梢,一会儿来到小溪边,一会儿出现在青竹丛生的绿坪。
走着走着,突然没有路了,只要你勇敢,不怕苦,继续向前走,会突然像神话中说的那样,眼前又变出一条路来。可是走着走着,突然一块巨石横插过来,像一扇门,把路隔断了,不让人们过去看那边美丽的风光。这时,你千万别急,石林会给你留下一条缝,让你挤过去玩个痛快。
在石林顶上,有一座很好看的“望峰亭”。从亭上看石林中的金鱼池,池水清亮,活像一对明亮的大眼睛。
再看看那一棵棵石树,有的像猎狗,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小熊,变化可多呢!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用“____”把这个句子画出来。
【3】“挤过去”中的“挤”应选下面哪种解释?( )
①用压力使东西排出。
②人或物从很窄小的缝隙中通过。
③许多人或物很紧地挨着,不容易转动。
【4】用“ ”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短文中的“大眼睛”和“猎狗”“大象”“小熊”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我能用诗句来描述这种情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写这两句诗的诗人叫______,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_____》。
【6】下面哪几个句子写出了石林的神奇有趣?( )
①石林里只有“石洞”。
②石林里的路弯弯曲曲的,一会儿似乎没有路,一会儿又出现了一条路。
③石林里的一棵棵石树,有的像猎狗,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小熊,变化可多呢!
13、快乐阅读。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小蜘蛛 你吃饱了吗 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给画“﹏﹏﹏”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文中加点的“有意思”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指的是( )(括号里填序号)
A.小蜘蛛织的网又大又漂亮 B.小蜘蛛以虫子为食 C.小蜘蛛会讲故事
【3】从老屋帮助各种小动物的举动中可以看出老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4】通过课文的学习,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预测。
14、阅读。
莫高窟
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②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③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④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列强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⑤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选择,在正确的序号上打“√”。
【1】与“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句中的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是( )
A.生动活泼
B.栩栩如生
C.如梦如幻
D.身临其境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认为这句话加在第几自然段的开头最合适( )
A.第2自然段
B.第3自然段
C.第4自然段
D.第5自然段
【3】“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个句子写了莫高窟____和____,告诉读者着重要介绍的是____。 (_____)
A.壁画、彩塑、彩塑
B.彩塑、壁画、彩塑
C.壁画、彩塑、壁画
D.彩塑、壁画、壁画
【4】读短文,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祖国西北的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包围着莫高窟。
B.第1自然段中把洞窟比作蜂窝,是为了表现洞窟的数量非常多。
C.“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飞天的其他样子。
D.第2自然段举了卧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莫高窟保存的彩塑非常多。
【5】抓住关键句,概括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围绕下面的句子,至少从两个方面把句子写具体。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___________________
15、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让我们在文学阅读中追思端午的习俗,完成习题。
端午的鸭蛋
①家乡的端午有很多的风俗。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小孩的头顶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②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放黄烟子。黄烟子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能够熏五毒。
③还有一个风俗: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④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方法。平常食用,就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使人惊奇不已。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⑤端午节,我们那儿的小孩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小孩自己去挑一个,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小孩一快乐,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节选自《汪曾祺专集》,入选时有所改编)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端午节贴五毒的风俗,就是把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 )
(2)黄烟子里面灌的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 ( )
(3)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 )
(4)作者认为故乡的咸鸭蛋比不上北京的咸鸭蛋。 ( )
【2】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2)形容非常吃惊,大大的出乎意料。( )
【3】文中第1—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家乡的哪写习俗?请填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4】读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试着写一写吧。
【5】文章的第①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这篇散文的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把________当作一条线索,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夜书所见》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全诗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行》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7、语言实践。
研学旅行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行走中学习知识,与自然亲近,更能培育创新和实践能力。请你从下面两条研学路线中选取一条路线,结合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相关知识,说服丽丽与自己选择同一条研学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季节?围绕这个季节的特点,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要求:1.修改一个不通顺的句子、一个不恰当的标点;
2.另外至少再修改两处,使句子更准确、具体、生动。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一头像瀑布一样的长发,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长在她圆圆胖胖的脸上。显得萌萌的,特别可爱。
20、修改下列病句。
(1)下课了,校园里顿时一下子沸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长得很飘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根据下面的文字,续写一篇童话故事。要求:题目自拟,想象合理,350字左右。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片片雪花落在地上。我走在雪中,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