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湖北黄冈2025届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意想不到)

    B.形容速度极快。(呼啸而过)

    C.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左右为难)

    D.形容悠闲而舒适。(悠然自得)

  • 2、下列四字词语的构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争分夺秒

    B.崇山峻岭

    C.丢盔弃甲

    D.化险为夷

  • 3、《桂花雨》一文的结尾写道:“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样的结尾特点是(     

    A.点明主题,照应题目

    B.说明作用,深化主题

    C.点明中心,前后照应

    D.总结感悟,照应开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经常给我讲一些yīng xióng( )豪杰的故事,虽然我对其中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但里面的zhēn qíng shí gǎn( )我却能体会到,所以一点不会感到yàn fán( ),相反,我总是听得jīn jīn yǒu wèì( )

  •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设 大吃____________

    (1)仿照画“ ”词语,再写两个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画“﹏﹏”词语,再写两个描述人物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词语中,“_____________”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 6、姿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部外________画。

  • 7、先给句子排序,再回答问题。

    1.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①多像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画啊!

    ②村前很美,有一口大水塘。

    ③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④走近一看,水塘里荷花点点,偶尔还有小鱼跳出水面。

    ⑤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⑥远远望去,大水塘像个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②⑥④⑤① C.⑥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⑥①④

    2.上面的句子中,第④句是________描写,第⑥句是________描写。

  • 8、课题解析吧。理解课文填空。

    课题中的小苗”是指____________,大树”是指____________。另外小苗与大树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小苗”暗指苗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暗指季羡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朗读本节选文段应读出(   )的感情基调。

    A.悲伤抑郁 B.委婉含蓄 C.豪迈激昂 D.浪漫抒情

    2将下列文句和其象征意义用直线连起来。

    (1)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A.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2)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B.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3)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C.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4)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D.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实用类阅读。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_________,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有时能够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千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3次,每次3~7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是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节选自吴莫印《燕子》有改动)

    【1】文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A.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

    B.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

    C.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飞翔技能最高的成员之一。

    D.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2】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什么?它也因此而学会了怎样的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表明燕子飞行本领高强的原因,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特殊的“寒假作业”

    刚放寒假,母亲就对我说,她很想把外公接来住。那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在对面的工厂做临时工,无暇照顾年迈的外公。若是把外公接来,照顾外公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

    外公七十多岁了,早年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刚满十岁的我,好不容易盼来寒假,很想和伙伴们疯玩一场,不想照顾老人,于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母亲。

    母亲没有生气,但我看得出来,她很失望。那一天,她叹了一口气,跟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事,她说她7岁得了肝炎,是外公带着她到处寻医问药,才活了下来,要是没有外公,也就没有她的存在。还说,外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可是,她的工作又不能丢。

    看母亲说得情真意切,我一下子动了恻隐之心:“那还是把外公接来吧。”母亲听后,笑开了花,她再三保证,会把早饭中饭都准备好了再出门,我只要扶外公上厕所,给外公解闷儿就行了。她还说,只要我出色地完成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她就会奖励一个洋娃娃布偶给我。洋娃娃可是我最喜欢的布偶,我做梦都想得到它,因而,我对这个寒假充满了期待。

    那天晚上,母亲就喜滋滋地把外公接来了。年迈的外公,比我想象中更难侍候,他坐一会儿就喊屁股疼,让我扶着他到外面走动;吃饭的时候,像蜗牛一样慢,还说饭硬得像石头,不合他的胃口。本来,母亲是煮好饭再出门的,中饭我只热热就行了,为了让外公满意,我只得学着给他煮饭、烧菜。最难忍受的是,外公上厕所,根本不会自己脱裤子,这一切都需要我帮忙。外公脾气大,动不动就说我没照顾好他。母亲晚上回来,累得筋疲力尽,但还是会悉心照顾外公,听外公数落我的不是。一个星期之后,我对外公生厌了,对母亲说:“这活儿我不干了。”

    母亲显然很惊讶,她哽咽着跟我说:“求求你,就帮帮妈妈这次。我不上班,你哪来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说好了,这个寒假结束,我就把你外公送回去。”一向坚强的母亲,竟然双眼满含泪花求我,我只得再次答应。

    我端正了态度,对外公和蔼了许多。我给外公讲故事,读报纸,给他修理收音机。外公也不再莫名其妙地冲我发火了,母亲晚上回来,向外公问我的情况,外公总是说:“强些了!懂事多了。”很快,寒假就过去了,我如愿得到了母亲送的洋娃娃布偶。

    三个月后,外公突然病逝了。得知这个消息,母亲哭得肝肠寸断。后来她说,若不是那个寒假把外公接来共处一段时间,她会遗憾一辈子。她谢谢我完美地完成了她布置的“寒假作业”,而我在照顾外公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陪伴才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1“特殊的‘寒假作业’”指什么?(  )

    A.在家照顾爷爷 B.在家照顾外公

    C.在家学习做饭烧菜 D.在家帮忙照顾外婆

    2对于寒假在家照顾老人这件事,“我”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

    A.拒绝——接受——端正——乐意

    B.乐意——厌烦——拒绝——端正

    C.拒绝——接受——厌烦——端正

    D.拒绝——厌烦——接受——端正

    3“母亲显然很惊讶,她哽咽着跟我说:‘求求你,就帮帮妈妈这次。’”对句中“哽咽”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惊讶。

    B.“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无奈。

    C.“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激动。

    D.“我”不想照顾外公了,这让母亲很难过。

    4“看母亲说得情真意切,我一下子动了恻隐之心:‘那还是把外公接来吧。’母亲听后,笑开了花”,此时母亲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

    5外公“难侍候”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和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

    7“陪伴才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各找出文中的一个例子。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上适当的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 14、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文中与题目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母爱。把你的感受写进下面的句子中。

    母爱,是灯下忙碌的身影;母爱,是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片段选自《_____》。

    2按原文填空

    3文中两处省略号分别表达什么意思,试着补充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春天的意味正浓。________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记叙文,按要求作答。

    高贵的捐赠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噘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惹得小女孩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赠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要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玩具熊,捐你最宝贵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贵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还是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⑦我终于明白了……

    ⑧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⑨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

    ⑩我的眼睛也已经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第⑥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小女孩的动作,从中可以感受到此刻她的心情是(  )的。

    A.郁闷和生气

    B.恐惧和紧张

    C.不舍和矛盾

    D.烦躁和绝望

    【3】“我”捐赠的是“一点点钱”,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采用对比的手法,起到的作用是(  )

    A.表现出“我”还不够有爱心,捐赠得太少。

    B.让“我”为自己只是捐赠“一点点钱”感到汗颜。

    C.用“我”微薄的关爱和同情突出母女俩的高贵,有力地表现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D.让读者看出小女孩的母亲很会引导孩子,让小女孩改变了捐赠玩具熊的决定。

    【4】第⑤自然段中“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第⑨自然段中写道:“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为___________;她“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的含义。

    (1)高贵的捐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贵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贵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母亲和小女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写清楚她给你留下的印象,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班长微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庆龄同学,请你讲讲吧!”热闹的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有道理!”

    “这些有力的句子,漂亮极了……”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

    “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眨了眨那宝石般明亮的大眼睛,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看拼音,写汉字。

    tǎo____ shǐ____  ____  yōu____

    ____  zhèn____  rén____zhì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以为___  艰苦卓___  文明古___

      交口称___  无忧无___  自寻烦___

    3为什么说“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4当时人们为什么把中国比做东方睡狮?

    5找出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 19、课外阅读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与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父亲让“我”卖了____次旧衣服。第一次在_________美元卖掉,第二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元卖掉,第三次在________________美元卖掉。

    【4】画波浪线的句子对父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为什么以“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为题,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被破坏了。   改变不了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窗边吹来的风缭乱了外祖父平日里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描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用上多个动词仿写句子,表现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缩句:它是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生活与写作。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知己谈心,定会受益匪浅。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使我们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关于读书,你一定有不少话要说,请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推荐向大家自己喜欢读的一本好书,可以把书中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谈谈读书的体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