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娘子被法海压在了( )
A.雷峰塔
B.净慈寺
C.峨眉山
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偎(wēi) 衰(suāi)弱
B. 泰(dài)国 珊(sān)瑚
C. 竹筐(kuāng) 拗(niù)不过
3、与“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B.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C.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4、根据课本知识完成填空。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非澹泊无以明志,非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临终前“___________”的遗憾让人落泪;
龚自珍归隐后的“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梁启超的“___________”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让人热血激昂。
4.古诗中有静有动,有“音”有“画”有“色”,你看,“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你听,“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
(2)黄河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仞山。
(3)__________黄鹤楼,烟花三月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_________”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句精练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怀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7、读拼音,写字词。
(1)她衣着朴 sù( ),但是让人感觉很美。
(2)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3)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8、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___________去,又敏捷地向前______________来,再用前脚______________住蝉壳用力一__________,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2)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____________。霎时间,只见___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龙_____________。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________________。《画龙点睛》
(3)迎客松姿态______________,枝干遒劲,虽然______________,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_____________青翠的枝干_______________出去,如同_______________伸出手臂,_____________宾客的到来。《黄山奇松》
(4)课本中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从中领略了祖国名胜古迹的神奇:迎客松有一丛 _________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客的到来; 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_____________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______________ ;有的 ________________,自天而降……我们从中品味了唐诗中蕴含的浓浓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 ;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 …… 我们从中认识了很多可敬的人物:艾滋病小斗士___________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灾难,______________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9、阅读理解。
母亲的纯净水
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相似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咦?像是凉白开呀□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几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心也慢慢沉静下来。贫穷!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外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换出绚丽多彩的梦想和未来。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对于本文的标题,理解恰当的是( )(多选)
A.母亲用纯净水的瓶子装凉白开,既能省钱,又能满足女儿的面子。
B.同学发现母亲用纯净水瓶装凉白开,让作者觉得永远抬不起头。
C.母亲的“纯净水”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她永远感激母亲。
D.母亲对生活的认识像纯净水一样淳朴、明净见底。
【3】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有些不安但还是高兴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词“温暖”意思有“天气暖和”、“心中感受到的暖意和激动”,请用与文中不同的意思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按原文填空。
【2】第一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入手,细致刻画了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3】从划“ ”句子可以体会出( )。
A. 叶子在不停的飘动。
B. 榕树充满活力和蓬勃生机。
C. 榕树枝繁叶茂。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应该读出_____的语气。
11、阅读理解
东庄的山
古人云:仁者乐山。我( )称不上仁者,( )对家乡宁阳县东庄乡的山,却真的是情有独钟。
东庄多山,且不说栲栳埠山,也不说皮匠山,单就凤仙山而言,就足以让攀登过的游人沆连忘返。东庄素有“南部山水北部园”之说。进入东庄,就会看见座座青山峰峦叠翠、绵延不绝,或奇峰突兀,或险峻挺拔,或沟谷幽深,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庄的座座青山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仿佛张开宽阔的臂膀,联结成巨大的翠帐,将一个个山村或携于山腰,或揽于谷底,细心呵护着。冬天为它们抵御寒风,夏天为它们遮蔽骄阳,山里人便在大山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安详而甜美地生活着。你看,在那青山映衬之下,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房檐的一角,那便是山里人的住宅。青砖红瓦,绿树红墙。房子依山傍林而建,面南背北,( )采光和通风条件非常好,( )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坐在明净的窗前,看阳光透过密叶间的缝隙,将片片碎银洒满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的老母鸡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鸡娃娃“叽叽'地到处觅食,不远处的一只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在院子里踱着将军步,偶尔也跳上墙头,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亮开嗓子,“喔喔喔”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雄姿。
东庄的山上盛产柏树、松树、杨树、赤槐等木材,这里特有的弱酸性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药材、花生、桃树、杏树、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和果树。夏秋之季,慷慨的大山还会向人们献出它特有的天然绿色生态产品——酸枣、树莓和刺梨,摘上一个放在嘴里,酸溜溜、甜津津,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山林里的山雀、山鸡、斑鸠多得数不清,它们在树杈上或草丛中筑巢产卵,繁衍生息,时不时还会来个百鸟大合唱。
东庄人爱山,大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后,或在傍晚时分,山乡的人们爱在山林中漫步。欣赏着满眼的青草绿树、鲜花奇石,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各类鸟鸣不绝于耳,任阵阵山风迎面扑来,将一身的疲惫和烦恼拂掉。登上山顶,看日月之行,睹星汉灿烂,笑做万里苍穹,尽览四野沧桑,望空中云卷云舒,看山前花开花落,山里人又平添了一分豪迈和豁达,以更大的信心和魄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过渡段,承上启下
B.紧扣文题,点明文章中心
C.总领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3】文中画“__”的句子描写了山中的景色,作者从静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动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图。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东庄有很多景色优美的山。
B.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四自然段写了东庄山上盛产的木材、经济作物果树和飞禽。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东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从文中画“ ”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庄人爱山,古代诗人也爱写山。请你写两句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完成练习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做学生时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能得心应手。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的人没有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的。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A】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B】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得苦学,也就是要苦练、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不等于“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句话吧!
【1】“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苦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A】【B】两处摘出来的,从【A】处摘出来的是____________,从【B】处摘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
(1)抱着“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次作文和练习。
(2)齐白石作画,“不教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本文列举了______、______和马克思的事例来说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近不够的”。
【6】本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题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
A.战国的苏秦读书至深夜,困倦时以锥刺股,清醒后继续读书,最终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B.西汉的匡衝“凿壁偷光”,刻苦读书,终成一名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
C.南宋的陆游家里到处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九千首诗,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13、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其中“大、小、花、黑”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叫、飞、扑”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先写了百鸟欢闹的场面,又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在唱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处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生动地写出了“鸟的天堂”从寂静到热闹的变化过程。请你用上“起初……后来……”写一写你在大自然中看到的一种景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
松树,不是寻常的树木可以比拟的。不管是暖和的春天、炎热的夏日、清爽的秋季,或是寒风透骨的隆冬,它都一样青葱苍翠和茂盛,充分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春天里,草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松树当然不会例外,也蓬勃地生长,在和煦的阳光下,静静地听着人们的赞美。
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了。阳光虽然猛烈,但是松树的叶子,更长得密密麻麻的,一点儿怕热的样子也没有,它随着风儿摆动,发出令人爱听的松涛声。
秋风过后,梧桐的叶儿开始脱落了,其他的树林,都披上了黄色的衣裳;往日顽皮的小草,也不再那么活泼了,显得有些憔悴的模样。只有直立的松树,依然如故。它昂着头,任由风吹霜打,流露出一股英勇不屈的气概。
在呼呼的寒风吹袭下,草儿全都枯萎了。有些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剥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残枝,在北风中战栗。这时,就只有那苍劲的松树,仍然披着翠绿的衣裳,英勇无畏地挺立着。天气越是严寒,越是显出它那坚强刻苦的性格。
我们要像松树一样,有坚强的意志,有刻苦耐劳的精神。
【1】“松树当然不会例外”中的“例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中心,正确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使它成为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段话。
松树一年四季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春天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松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子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语境的意思。
【2】为文中划线字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像”________ 后一个“像”________
A. 表比喻 B. 表比较 C. 表举例 D. 表猜测
【3】文章开篇概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诚实”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感悟部分。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是围绕着哪两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2】作者采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园子里的倭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植物写活了。
【3】园子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请用“……就像……”或“……愿意……就……”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据调查,200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有超过15%的人喜欢熬夜,其中一部分人经常熬夜。实际上,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材料二:如何很好地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呢?首先,要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可以按时间段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连续记录一周左右,再按学习、运动、休闲等方面作分类统计,之后再根据统计结果重新安排学习、活动的时间。其次,每天其实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例如,坐车可以和同学讨论综合性学习的小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学会使用高效时间段。据研究,一天中高效的时间段一般有四段,即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1小时。
【1】阅读统计图,熬夜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 )。
A.困倦疲惫
B.视力下降
C.身体素质下降
D.失眠抑郁
【2】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举例子告诉我们要善于__________。
【3】亮亮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请结合材料给他讲道理,并至少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塑料
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这被认为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五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千米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数量不相上下。
研究者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在风、阳光和水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极小的碎屑。这些塑料难以降解,会在海里存在数百年。另外,我们使用的带有磨砂颗粒的牙膏、洗面奶、洗衣粉,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被分解,最终都有可能进入大海。据估计,现在的海洋中已有数十亿个塑料微粒在海水中沉浮,海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汤”。
除了海鲜类正在遭受塑料的污染,海盐等海产品也正在受到微塑料的影响。据马来西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全球各地采集的几十个海盐样本中,不含塑料微粒的仅有个例。它们会登上人类的餐桌,进入人体。
2018年1月10日,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1】画“____”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与短文表述不一致的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海域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说明微塑料的影响非常广远。
B.微塑料已经通过海产品,对人类产生影响。
C.牙膏、洗面奶、洗衣粉中的磨砂颗粒一定会进入大海。
D.治理塑料制品对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3】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出微塑料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互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文段选自《 》。
(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按要求写句子。
①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用自己的话解释)
________________
(2)在外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就像飞倦了的鸟儿又回到了温暖的巢里。(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根据下面的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运动员从起点冲了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照样子写一写。
例: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风吹过稻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它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呢?请将喜爱之情融入文字,写一篇作文介绍你的心爱之物吧!注意内容生动具体,中心突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