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华没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朋友想劝他,应选用(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C.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己不喜欢动脑子,作文简直就是七拼八凑。
②慢慢的,我的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③以前,我在写作文时,总爱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④后来,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⑤王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A.⑤②①④③ B.③①⑤④② C.③⑤①④② ② D.④⑤②①③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个句子中的“余”指的是( )
A.李白
B.苏轼
C.朱熹
D.孔子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冲巨舰一毛轻。[《观书有感》(其二)]
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少年中国说(节选)》)
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
(2)在清水田里,________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______。田的大小好像是_______________。(《白鹭》)
(3)夏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然美,_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翩翩飞舞。即使是_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_________________。(《四季之美》)
5、字典高手
“辨”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剩_______画,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宠”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韵母是______,
在”受宠”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为了xiāo huǐ______zuì zhèng______,三千多名侵略者fèng mìng______在园内放火。圆明园中那金碧辉煌的diàn táng______、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______的武陵春色以及各种 hóng wěi______的建筑和数不尽的艺术瑰宝,最终tǒng tǒng______化为灰烬。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猎人海力布只要龙王嘴里含的宝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他明明知道,要是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是因为__________。从中我们了解到海力布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真诚劝告。
3.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乞巧》中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当时家家乞巧的盛况。
4.《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是___故事,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______
2.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______
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
4.起先,小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站在书架上,一会儿又跳到画框上去了。______
5.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______
9、课外阅读。
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____。
【2】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 的品质。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4】第5自然段是______描写,这样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也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乌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
【4】文段是__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阅读文段,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5】文段中体现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知道作者是按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景物变化的。
【6】文段中的“到处”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其中画“ ”的句子依次介绍了鸟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从《太阳》和《松鼠》这两篇课文里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和说明方法呢?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大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
机,也要飞ニ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路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放,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读片段(一),回答问题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
(2)《太阳》引用了传说开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片段(一)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这两种说明方法。
【2】读片段(二),回答。
(1)窝口的特点是____。
(2)这段话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着读片段(一)和片段(二),并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发现这两篇说明性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不一样。请你选择正确的说法打上“√”。
(1)《太阳》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说明事物。( )
(2)《太阳》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 )
(3)《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层次清楚,都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构。( )
12、类文阅读
当你思念远方的亲人,你会怎么办?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根据表格完成练习。
人群 | 去看他(她) | 给他(她)写信 | 打电话 | QQ聊天 | 微信视频 |
老年人 | 12% | 6% | 60% | 18% | 24% |
青年人 | 5% | 3% | 42% | 63% | 71% |
少年儿童 | 2% | 1% | 65% | 58% | 79% |
【1】(提取信息)思念远方的亲人时,老年人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人们最少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2】(分析判断)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人们更多运用电话、QQ、微信向远方的亲人传达思念。(________)
(2)青年人中已经没有人愿意给远方的亲人写信。(________)
(3)通过QQ聊天的方式来表达思念的人中,少年儿童占比最多。(__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向日葵
①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②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③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盆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④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⑤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原载《小学同步拓展系列丛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有删改)
【1】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短文是按“早晨、中午、傍晚”的时间顺序写的。______
(2)短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向日葵的成长过程。______
(3)“无忧无虑”说明向日葵的生长是很顺利的。______
(4)从“葵花张开笑脸”中的“张开”一词知道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
(5)从第③自然段中的“数不清”这个词可以知道向日葵结了很多葵花籽儿。______
【2】“它像个欢乐的孩子”中的“它”是指( )
A.孩子
B.春天
C.山水
D.向日葵
【3】“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这里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转折
D.语气断断续续
【4】“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这句话采用了(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C.动静结合的描写
D.都不是.
【5】“早晨,葵花张开笑脸……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这句话采用了(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C.动静结合的描写
D.都不是
【6】如果要把文章分类的话,这篇短文属于( )
A.叙事
B.写人
C.状物
D.写景
【7】对于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8】读了《向日葵》这篇短文,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感悟
与其恨,不如爱
地处印度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①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伸长脖子,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他的脸上。
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巴掌。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②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③每年春天,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细心地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④男孩说:“蜜蜂只有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道理我们都懂,但很多时候却被我们忽视。
【1】运用本期学到的阅读方法,概括文中语句② ③的主要意思。
语句②:________
语句③:________
【2】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句①主要采用了_____描写,句④采用了_____描写。
【3】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请用“﹏”画出来。具体列出“这些方案”
是为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_____的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
__________
15、阅读。
犀牛治脚
①一头犀牛在草地上玩,不知怎么踩到了一根有毒的刺,扎伤了脚。它觉得很不好受,就去找啄木鸟医生。②啄木鸟医生检查了一番,对它说:“必须把扎伤的那块肉用刀割去,不然的话,毒素就去不掉。”③犀牛听了,连忙叫起来口那可不行,割掉一块肉多疼呀口我可受不了口更舍不得口④犀牛说完,就走开了。
⑤过了几天,犀牛( )那只脚全都肿了。( )那条腿也肿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它只好又去找啄木鸟医生,要求把那块肉割去。啄木鸟认真地给它检查了一番,说:“现在有些晚了,要把你那条腿割去。( )光割去那块肉,你( )会死的。”
⑥犀牛为了活命,只好同意割去那条腿。后来,它用木头安了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再也跑不快了。
【1】在第③自然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虽然…但是……B.不仅…而且……C.如果…就……D.之所以…是因为……
【3】(1)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导致的直接结果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的犀牛和我们学过的哪个人物很相像?( )
A.扁鹊 B. 蔡桓侯 C.普罗米修斯D.梅兰芳
【4】在治脚的过程中,犀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_____”画出表现犀牛的态度前后变化的语句,并说说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竹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 (______) 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 竹子的(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品格 。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这是句 _____________,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①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②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读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可以给这幅画取名为: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②”的句子是________句,小珍珠鸟信赖“我”的原因是________。
【3】结尾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按要求作答。
走进绿色
①如果有人问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快活,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清晨散步的时候。”
②大约已经八年了,每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我便起了床,然后走出家门,穿过楼前的小树林,走上草坪环绕的安华桥,过了桥再从由柳树和槐树搭起天棚的林荫道上一直向北,再过了健安桥拐进郁郁葱葱的旭芳园公园,并在那里转上一大圈儿之后从原路返回。这大约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然而,在一路之上,不管是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槐树、榆树,也不管是一片又一片的树墙和草坪,以至公园里那条缎带一样闪闪发光的河水,都向我献出了绿色。是的,绿色一直伴随着我,簇拥着我,包围着我。我边走边看,仔细欣赏着有生以来也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注意过的那样多的绿色,有水绿,有葱绿,有嫩绿,有碧绿,有翠绿,有黄绿,有豆绿,有灰绿,有墨绿,有红绿,有紫绿……还有一些根本无法叫上名字的绿色。啊,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绿色是这样的壮观夺目。她俏丽蓬勃,她恬静端庄,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使你神驰魄荡。在这里散步,自己也融化于碧翠之中,我就是绿色,绿色就是我。
③然而,更加打动我的是在风雨之中的一刻。
④那天我走出楼门的时候,天上堆积着乌云,成群的蜻蜓在低空盘旋,显然是在酝酿着一场大雨。我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路。刚刚走进旭芳园公园,突然刮起了风,顷刻之间风雨大作,我不得不躲在桥洞里暂避一时。平时那些树,那些草,默默地看着我们这些游人一声不吭,温柔得如同少女。在暴风骤雨面前她们却完全变了模样,几乎使你再也认不出原来的面貌。首先我看到,那高高的“钻天杨”,此时任凭风吹雨打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并且睁开了身上所有的眼睛怒目而视,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山崩于前不变色,海啸于后不动心”。我看到,那身体并不粗壮的杨柳,此时柔软的腰肢也一下子有了筋骨,在狂风吹来的时候不得不暂时弯下来,然而只要狂风一过便又挺拔如初,一次次地进行着韧性的战斗。我看到,那紧紧抱着大地的小草,此时没有惊慌失措,每一片草叶都张开大口吸吮着雨水,为自己增加营养,我们好像还可以听到她们那得意的笑声。在这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在这惊心动魄的时间里,我真真切切地观察到了并且体味到了生物的无限的生命力。不是吗?也许生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奋力拼搏去享受生命。这树,这草,都是有生命的。她们和人类一样,同样也是生活在广袤(mào)的大自然里。我们应当百倍、千倍、万倍地保护她们,发展她们,爱恋她们,与她们结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开的整体。
⑤如果有人问我,这些年来我们的北京城有了哪些大的变化?我会马上告诉他:北京人已经走进了绿色,首都已经走进了绿色。
【1】先找到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一声不吭____________
(2)广袤: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起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我就是绿色,绿色就是我”呢?
__________
【4】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在这篇短文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请在文中找一找,在旁边写批注。
【5】先抄写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再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以"走进绿色"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19、实用类文本阅读。
杜小白一家三口外出旅游,准备到火车南站坐高铁,现在有几个出行方案课供选择:
方式 | 时间限制 | 路程 | 费用 | 耗时 |
乘公交车 | 6:00-18:50 | 家——鼓楼公交站——白湖亭公交站——火车站 | 2元/人 | 1小时20分钟 |
坐地铁 | 6:30-23:00 | 家步行——地铁1号线——火车南站 | 5元/人 | 50分钟 |
打车 | 随时 | 家——火车南站 | 80元(最多4人) | 30分钟 |
【1】从上表中可知,费用最低的出行方式是_____________,每人的费用为_______________;耗时最短的出行方式是_________,耗时_________。
【2】上面三种出行方式中最不受道路交通状况影响,能按时预估的时间到达的是_________。
【3】杜小白一家要乘坐的高铁22:30发车,他们打算在高铁发车前30分钟进站,还希望选用的出行方式既省钱又省时。为此,你建议他们最迟______(几点)出门,选择(方式)出行,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祖父轻轻地刮去画上的污迹。
外祖父轻轻地把画上的污迹刮去。
画上的污迹被外祖父轻轻地刮去。
①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幅画。
②外祖父递给我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润园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必须说是赏月胜地。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仿照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假如你的老师带领你们全班同学去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旅游,到山脚下时,孙悟空接待了你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