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诗句写成语。
例: 花落知多少(不计其数) 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__________)
一支红杏出墙来(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帕( ) 抹( ) 脊( ) 硕( )
怕( ) 沫( ) 背( ) 烁( )
3、根据意思写出本课中的词语。
(1)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_______)
(2)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_______)
(3)指各种颜色。(_______)
(4)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______)
(5)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泛指全中国。(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穷人》的作者是 国的 ,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在 的情况下,主动 的故事,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
2.《唯一的听众》一文有 这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 ;它通过一个 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5、盘点名人爱国名言。(6分)
①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热烈深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 ,我 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
。”
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 ,
离开了 ,我就 , 。
6、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判断下面的解释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作者对敌人不屑一顾,对人民全心全意。________
②题目叫“自嘲”,表面看是作者对自己的讽刺,实则是在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_____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说明作者在当时穷困潦倒,生活落魄。_____
【2】下列对诗句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行负责人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样子。
B.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旧社会没有惧怕反动派的迫害,坚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7、阅读专项训练。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生活。本诗写的是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来。
【2】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
( )的梅子 ( )的杏子 ( )的麦花 ( )的菜花
【3】有人评价前两句诗“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花,________、__________是果,_________、_________写色,__________、__________写形。
【4】细读本首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以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田间的所见、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短文。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两首诗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各长在什么地方?这么写各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疑问,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说。牛顿认为:光是由一道直线运动的粒子组成的,即所谓光的“微粒子”。也许是牛顿的巨大权威吧,18世纪整整一个世纪光学研究没有任何发展。1801年,一个勇敢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站了出来,他说:“( )我仰慕牛顿的大名,( )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有时甚至( )了科学的进步。”正是由于托马斯·扬破除迷信,没有被牛顿的权威吓倒,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所以在建立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上下连贯。
2.短文 。
3.作者主要举了哪两个人的什么事例来证明短文的主要观点?
(1)
(2)
4.读句子,回答问题。
“18世纪……没有任何发展”这句话中加点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5.你认为托马斯·扬能在光的“波动学说”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原因是什么?
10、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接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手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缩影。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选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加点的“直奔”能否换成“走向”,分析正确的是( )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年”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追、兴奋的心情。
【4】这段话可分为三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遗忘的规律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避免不了遗忘。遗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才能减少遗忘?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得了解遗忘的规律。人的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不均衡的,如下表所示:
时间间隔 | 记忆量 |
刚刚记忆完毕 | 100% |
20分钟之后 | 58% |
1小时之后 | 44% |
8至9小时之后 | 36% |
1天后 | 34% |
2天后 | 28% |
6天后 | 25% |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要在“遗忘”来临前开始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复习的次数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学习了10分钟,刚好能把所学的材料背诵下来,他要再继续学习5分钟,这时的记忆效果最好,如果再增加学习的时间,就会引起疲劳、厌倦。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学习的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___
(2)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六天后记忆量会不足30%。___
(3)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___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珊珊背完英语单词后就不再复习,她说等考试前再复习也不晚。你觉得她这种学习方式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 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 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将地球比作 、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
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对比、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4.“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中“同茫茫宇宙相比”能去掉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读过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你写下来。
13、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文段选自《__________》
【2】看到“人的海洋”,我想起一些描写人多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概括,再_______的写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代表。
【4】“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 )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说明大家都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迫切、兴奋的心情。
C.“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急躁、烦躁的心情。
D.以上三项都对。
14、课内阅读。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 )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仲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散了,随手扔出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请简单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语言。
(1)①补充动词:从我们肩膀上______过来
②解释加点词语:鏖战犹酣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从用词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文,说文章最后“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试描述一下画线句子所说的老师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被”字句: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把”字句)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21、习作百花园。 (25分)
这是一幅题为”怪圈”的漫画,请你认真观察,发挥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要求:(1) 中心明确,紧扣主题。
(2) 语句通顺,不出现错别字。
(3) 感悟真挚。
(4) 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