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解释选择词语。
情不自禁 羡慕 人山人海 鸦雀无声
(1)形容非常安静。( )
(2)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3)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
(4)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2、革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
A.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 B.改变; C.开除;
(1)王军工作时的惰性严重,被公司革职了。( )
(2)这是一块儿上等的皮革。( )
(3)张亮从监狱出来后,洗心革面,脚踏实地,终于成了一名企业家。( )
3、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恍然大悟 悟:明白。
B.凝神静气 凝:凝结。
C.蹑手蹑脚 蹑:追随。
D.众皆弃去 去:除掉。
4、把与其他三个不同读音的词语用“___”画出来。
(1)压力 压倒 压车 压板
(2)晃眼 摇晃 晃动 晃荡
(3)好的 的确 是的 坏的
(4)力量 商量 丈量 能量
(5)舍弃 舍身 舍命 鸡舍
5、补充词语
AABC式词语:______不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ABB式词语:来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BB式词语:香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课文精彩回顾。
1.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 。即使当它 的时候,当它 的时候,它的香气 。
3.香九龄, 。孝于亲, 。
4.学习了《恐龙》一文,我知道恐龙的种类很多,比如: 。(至少4种)
7、看拼音,写词语。
hú tu tóng bāo chūn gēng gǎn j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xún luó liè wù jīng dāi yàn huì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càn làn yù liào gǎn chù gào sù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8、我会默写一首本学期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9、完成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1】这段话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用来具体描绘“烂漫”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赶集__________
A.集合,聚集。 B.集市。 C.集子。
(2)烂漫__________
A.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 B.腐烂;破碎。 C.形容程度深。
【3】在喜欢的句子后面打上“√”,并写出理由。
(1)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朝一个方向聚拢来…… ( )
(2)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
理由:
10、课外阅读。
“神童”的秘诀
陈毅刚五岁半,就开始在一家私塾读书。他小小年纪,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锅里冒出了糊味儿。妈妈刚好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着吃。这孩子读书专心,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项活动。____________
(2)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____________
【2】陈毅在课本上打圈圈的是____________,打半圈圈的是____________,打黑点的是____________。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陈毅这种学习方法好吗?为什么?说一说你平时的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题目中的“神童”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你觉得五岁的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第1、2自然段写出了“我”____________的性格。
【2】联系上下文,加点词语“匿笑”的意思是( )
A.大声地笑。
B.偷偷地笑。
C.高兴地笑。
D.眉开眼笑。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金色花》中“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请分别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一句体现孩子爱母亲的句子,用“﹏﹏﹏”画出一句体现母爱的句子。
【6】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是因为两者都是美丽的,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赞美。
B.短文借助孩子想变成金色花,表达了孩子想回报母亲无私的爱的心愿。
C.短文通过写“我”不让妈妈找到,流露出了作者对孩子这种做法的批判之情。
12、课外阅读。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查,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他将让这300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必定逃不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1】体会词义,写近义词。
癖好( ) 赏赐( ) 蒙骗( ) 破绽( )
【2】根据文意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滥竽充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学无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____”的句子,填空。
①“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下文找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语句,用“ ”画出来。
②画“____”的句子是南郭先生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郭先生敢吹嘘是因为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宣王怎样才能避免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混进吹竽队伍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生活中有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做他这样的人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燕子“说谎”
冬天到了,燕子从北方向南方迁徙(xǐ)。有一只燕子飞过沙漠上空,鸵(tuó)鸟看见了,邀(yāo)请小燕子停下来休息一下。小燕子接受了邀请,落在一株仙人掌的旁边。鸵鸟和小燕子攀谈起来。
“您从哪里来?”
“北方。”
“那儿的天气比这儿要热吧?”
“不,已经下雪了,到处是白茫茫的。”
“这雪一定很烫(tàng)吧?鸵鸟用脚试了一下被太阳烤热了的白色的沙子。
“不,雪是冰凉的。”
“你年纪轻轻,怎么能那么不诚实……”鸵鸟态度严肃,瞪圆了眼睛,盯着小燕子。看到鸵鸟怀疑的样子,小燕子的脸唰(shuā)地一下红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没有说谎,雪的确是冰凉冰凉的。”
鸵鸟不相信地看了小燕子一眼,又说道:“雪不是白的吗?既然是白的,就一定是很烫的,比如这沙子是白的,也是滚烫的。”
“可……那是雪,不是沙子。”小燕子急得快要哭出来了。它想不通,雪明明是冰凉的,鸵鸟为什么一定要说它是烫的,而且还说自己说谎呢?
只在一个环境中生活,没去过别的地方,眼界就会很窄,还会误解别人,就像鸵鸟一样。所以,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乱说,而且,人一定要见多识广。
【1】读一读,想一想,“迁徙(xǐ)”在本文中的正确意思应该选( )
A.被征发而远途服役(yì)。
B.变易;更改。
C.动物为了找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2】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ABB)__________ 结结巴巴(AABB)__________
冰凉冰凉(ABAB)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既然是白的,就一定是很烫(tàng)的。
既然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
【5】小燕子是在说谎吗?鸵鸟为什么认为小燕子是在说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翠鸟(节选)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向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这两个自然段抓住了翠鸟_________的特点来写,包括鸣声清脆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
【2】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这句话体现了翠鸟动作_________的特点。
【3】 “小鱼悄悄……锐利的眼睛”这两句把_________和_________对比,突出了翠鸟动作_________的特点。
【4】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该句表现了翠鸟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5、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天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烂漫——(______) 伶俐——(______)
【2】写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4】用“……像……似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我的手被蜜蜂刺了好几下。
我一直坚持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中,“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18、综合展示厅
1.语言交际:春天到了,为了更好地观察蚕的生长,小明决定养两只蚕。但小明的妈妈不同意,认为小明这是不爱学习的表现。请你为小明写一段话,说服他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一份简单的昆虫备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王小明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这段话中的错误。
20、段落修改。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标点符号1处,语病2处,词1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变成了
提示: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最想变成什么呢?是可爱的小动物、挺拔的小树、美丽的花草,是你读过的故事中的人物——孙悟空、花仙子,还是生活中的人物——老师、家长、清洁员、厨师、科学家?在成功变身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神奇的经历?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神奇的经历写一写。
将题目补充完整,把经历写清楚,还要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