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A.买
B.卖,出售
【2】誉之曰( )
A.夸赞
B.荣誉
【3】物莫能陷也( )
A.下沉
B.穿透
【4】其人弗能应也( )
A.不,不能
B.不是,不需要
【5】不可同世而立( )
A.成立,存在
B.站立
2、“豆蔻年华”指人多少岁,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子十五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二十岁
D.指人三十岁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伴”表示两个人并肩游玩,下列图中表示“伴”的一幅是( )
A.
B.
C.
D.
4、补充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________ 2.四月的冰河——________
3.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 4.泥菩萨过河——________
5.咸菜烧豆腐——________ 6.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
5、正确、端正地抄写下面这段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故事发生在中国的______朝。我国的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________我特别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________我把它们写了下来。
(2)________刮风下雨,民警叔叔________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车辆。
(3)我们________要学好各门功课,________要锻炼好身体。
(4)大家________不坚持刷牙,________会出现龋齿。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
《索溪峪的“野”》一文,围绕着“野”字分别写了( )、( )、( )和(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9、阅读与欣赏。
奇妙的电脑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还由于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而且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 )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防空雷达装上电子计算机,( )可以发现目标,( )可以控制火力,准确地击落目标。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在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需要详细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如果用算盘计算,起码要算半年。用电子计算机,只要几分钟就算出来了。日本有座年生产6300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要4000多名职工就够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原因有三点:一是_____;二是____;三是______。
【3】电子计算机有广泛的用途,作者说了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4】作者以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为例是为了说明( )
A.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B.电子计算机中电子元件的反应灵敏。
C.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
【5】日本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而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需4000多名职工。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
A.电子计算机用途广。
B.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节省大量劳力。
C.电子计算机可以在工厂运用。
【6】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0、阅读
奇妙的火星
随着太空时代的来临,关于火星的种种遐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那个巨大的冰盖不是水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由于大气稀薄,白天和晚上的温差非常大,比如夏天的正午,温度可能超过30度,而到了晚上温度就在冰点以下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体温和地球人接近的火星人生活在火星上,中午要开空调制冷,晚上还要开暖气。
( )没有液态的水,也没有运河,( )科学家依然猜想火星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这是为啥呢?
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很快消散。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它主要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比如天然气中的甲烷就是由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产生的。“甲烷含量变化”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让科学家又开始猜想火星生命存在的种种可能。
在四十六亿年前到三十七亿年前的这段时间,火星表面温暖湿润,火星那些看起来像是水冲刷出来的地貌形态也显示,当时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而且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这些江河湖泊通过一个地下水系统连成一体,也就是说,水都是相通的。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浓密大气层,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样适合生命生存。
曾经温暖湿润的火星,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
太阳本身有非常高的温度,表面的等离子体会像水蒸气一样脱离太阳重力的束缚,形成高速的等离子流。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气从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样的粒子流。
地球因为有内禀磁场,所以能束缚大多数粒子,从而保住地球的大气层和各种生物。但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只有一个薄薄的电离层。太阳风和火星粒子相互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怎样导致火星粒子的逃逸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现在都是未知的谜。
2019年3月3日,我国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到,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这项计划包括一个降落在火星上的着陆器和一个环绕火星飞行的环绕器。火星着陆器将会继续研究火星过去的地下水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环绕器上搭载了一台粒子探测器,通过探测各种粒子的速度,以及这些粒子的速度变化规律,研究火星粒子的逃逸之谜。
期待我国火星计划的实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节选自“学习强国”订阅号“科普中国”,本文专家:刘勇有删改)
【1】给文章画“______”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括号里。
【2】以下对火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一片荒凉,没有生命,只有偶尔落下的陨石在火星表面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B.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
C.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
D.由于大气稀薄,火星的白天和晚上温差非常大。
【3】下列句子和短文讲的不一致的是( )
A.火星上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
B.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C.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持续增加。
D.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
【4】“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里的“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手指
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被人称为“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能种出纯白金盏花的人。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但是,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 。
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白色金盏花的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她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但因年代久远,奖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1】联系上下文,文中画“ ”的地方应填( )。
A.始终如一 B.循环往复 C.有始有终
【2】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什么?用“ ”在文中标出来,并改为陈述句。
【3】关于短文为什么以“绿手指”为标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C.主人公老奶奶一直想得到“绿手指”的称号。
【4】老奶奶会怎样培育黑色的金盏花呢?仿照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2)5分)
(4)第6自然段中“爸爸不争气”的意思是:(2分)( )
A.家中地方小,爸爸没有能力为孩子买大房子。
B.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C.爸爸晚饭后总到外面去,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
D.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写作的必要。
(5)“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两个人“苦恼”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6)结尾是“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中“一座洁白的塑像”在文中指什么?末尾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13、阅读课外短文《吃瓜子》,完成练习。
吃瓜子(节选)
丰子恺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见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么?”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1】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国人的吸引力。
【3】文章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句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③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放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④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大把的阳光藏在里头。我很好奇他就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 , 又有些感伤 ,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⑤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改上成语文、教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个孩子送去一组手工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娇,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进人惊叹,作品上报后,顺利夺得全省唯一的特等奖,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⑥学校为此召开表彰大会,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犹豫了半天,他才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⑦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众所周知: ________
局促不安: ________
【2】读选文第④自然,按要求答题。
①“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是指哪样的笑?用波浪线划出来,从男孩的笑容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②“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感动是因为:________;感伤是因为:________
【3】读短文,写出“我”对耳聋男孩态度的转变。
起初可有可无,后来________,最后________。
【4】文中第⑥自然段:让他谈获奖体会,犹豫了半天,他才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这句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中你读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小男孩。
【5】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买书
△很多年前,在辛辛那提州,我偶然走进一家书店,看到一个小孩在问营业员是否有地理书出售。他,大约十二岁,面目清秀,衣衫褴楼。
“多极了。”营业员说。小孩问:“多少钱一本?”“一美元,我的小家伙。”
“呀,对不起,我不知道书会这么贵。”他转过身,向门口走去。脚刚要迈出门槛,忽然又转过身,走了回来。
“我口袋里只有六十二美分。”他说,“先生,我赊账(意思是:先不给钱或者少给钱把物品拿走)行吗?过几天我就来还清不足的部分。”
小家伙多么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啊!当营业员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时,这失望透了的小家伙,抬起头,苦笑着看了看我,脚步沉重地走出了书店。我跟着走了出来。
“你准备怎么办呢?”我问。
“我到别的地方再去试试,先生。”
“我也去,看看你最后是怎么成功的,你不会介意吧?”
“不会。”他惊奇地回答。
△我跟他连续进了四家书店,我们在四处碰了壁。小家伙的脸上布满了失望的阴云。
“你还要试试吗?”我问。
“不错,先生,我要到所有的书店里都去试一试,说不定我会找到一家肯赊账
△我们来到了第五家书店。小家伙勇敢地走到书店老板面前,讲明自己的请求。
“你十分需要这本书吗?”老板问。
“是的,先生,十分需要。”
“你为什么如此需要呢?”
“学习,先生。我没钱上学。一有空,我就在家自学。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书,假如我没有,我会落在他们后头的。再说,我父亲是个水手,我想知道他去过的那些地方。”
“你父亲现在还出海吗?”
“他已经死了。”男孩低沉地回答,头也沉重地低下了,眼睛里淌出一串泪珠,
“我长大了也要当水手。”
“是吗,孩子?”老板盯着他,惊讶地问。
“嗯,先生,只要我还活着。”
“呃,小家伙,我告诉你我要怎么做。这本新书现在就给你,至于不够的部分,你什么时候来还都行。或者呢,我给你一本旧的,只要五十美分……”
“跟其它书一样,而且不缺页?”
“对,跟新的一模一样。只是旧了点。”
“噢,好极了,这样我还可以剩下十二美分。现在,我倒要庆幸没在别的店里买到这本书了。”
男孩付款时,老板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我,于是,我把前面所发生的事情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老板听我说完后,在给男孩书的同时,又给了他一支崭新的铅笔,外加一沓雪白的纸。
【1】文章分为三部分,请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按照_______顺序记叙的。
【3】“这失望透了的小家伙,抬起头,苦笑着看了看我,脚步沉重地走出了书店。”这句话中运用了_____和______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急需一本地理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蜡 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自己,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吹嘘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 黑暗——____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趾高气扬____
A.足,脚 B.脚趾
(2)炫耀____
A.照耀 B.夸耀
【3】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反映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1)台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蜡烛: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_。
17、阅读。
军神
1916年3月,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一个青年军官。在一次战斗中,他勇敢杀敌,立了大功。但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头盖骨和右眼,流了很多血,生命非常危险。
刘伯承被送进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著名的德国医生沃克大夫要立刻给他动手术。刘伯承要求不给他打麻药,因为听说麻药会伤害脑神经。刘伯承为了革命,需要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
沃克大夫听说刘伯承不让打麻药,大吃一惊。他对刘伯承说:“你,你能顶得住吗?这是非常疼痛的啊!”刘伯承微微一笑,说:“试试看吧!”
手术开始了……
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汗水湿透了手术台上的床单,双手抓破了被单, 但是他自始至终没喊一声。他这种坚强的意志,使沃克大夫的双手颤抖,不忍再下刀了。刘伯承咬着牙说:“没关系,请你继续做手术吧!”
手术终于结束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大夫,你割了我七十二刀,对吗?”沃克大夫十分敬佩地说:“对啊,你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刘伯承虽然失去了右眼,但是他那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位伟大的“军神”。
【1】在正确读音下画“√”。
忍受(rěn yěn) 功勋(xūn xún) 自始至终(zōng zhōng) 政治(yě zhì)
【2】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手术过程中,沃克大夫的手颤抖了,是因为( )
A.沃克大夫太累了,手发酸了。
B.沃克大夫害怕了。
C.沃克大夫被刘伯承的坚强意志震惊了,不忍心再下刀了。
D.沃克大夫太兴奋了。
【4】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用“军神”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 欢跃——___
【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___的特点。
【5】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___的作用。
【6】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阅读。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 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选文中加点的“它们”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江轮甲板上,先看( ),接着看( ), 然后看( )。(要求写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
【3】“黑色剪影”“伸展着”,这是从 (_____)方向看的;“起伏着”,是(_____)方向看的。
【4】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实践乐园。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
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