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11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是( )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歌词颂扬的伟人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4、中国人起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艰辛探索
5、发生在1956年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以下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建立特别行政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8、下列土地政策既改变土地所有权,又改变土地所有制结构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下列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1990年建立了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C.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广东省和海南岛省
D.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1、假如你生活在1958年的中国农村,你有可能参加的运动有( )
①“大跃进”运动 ②“文化大革命”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1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美建交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镇压反革命运动
13、继《南京条约》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4、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是在( )
A.1950年1月
B.1950年6月
C.1950年10月
D.1950年12月
15、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屠呦呦 B.周恩来 C.袁隆平 D.刘少奇
16、为历史事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港澳回归”确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共和国在改革中崛起
B.共和国在革命中发展
C.共和国在风雨中前行
D.共和国在灾难中挣扎
17、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实行“一五”计划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
D.进行土地改革
18、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成的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如果为下列时间轴配上的合适标题,恰当的是
A. 中国的外交成就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D. 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9、“1950年12月25日要分地了,他们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酒满他们汗水的田里,等着乡政府于部的到来。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尽不住泪流满面。”这段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20、“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 刘少奇遭到迫害
B. “二月逆流”
C. 林彪乘飞机坠毁
D. “四五”运动
21、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2、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3、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6、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27、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8、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0、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1、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3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改革开放”是谁在哪次会议明确提出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请举出对外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要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回答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创新,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有哪些理论创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