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军机处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册封五世达赖
⑤册封五世班禅
⑥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 ①④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2、易中天说:“秦,虽死犹存,他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B.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C.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D.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3、下图是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①处所在地区对应的文明成果有
A.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址
B.甲骨文、司母戊鼎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
4、导致下图所示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法国大革命
5、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6、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最能反映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7、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包含着智慧与努力。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访问印度、缅甸
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8、1945年,斯大林预测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在“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中,最主要的是( )
A. 西欧与东欧的对抗关系
B. 战胜国内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
C. 美苏两国的利益冲突
D.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
9、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比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电被广泛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10、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设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11、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谓的“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3、史学界认为,1917年是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一年,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诞生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4、孙山模考失利,老师说:“早发现问题,也是好事!你总结好原因,落实到行动上,下次一定能考好。”老师的教诲与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
A. 封建礼教奠基者孔子 B. 法治思想倡导者韩非子
C. 尚贤兼爱主张人墨子 D. 朴素辩证法提出者老子
15、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南京获得解放是在
A. 辽沈战役后
B. 淮海战役后
C. 平津战役后
D. 渡江战役后
16、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著书立说宣扬自家观点,其中一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原则,这一派属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17、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
A. 开皇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19、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A. 牛顿和王大珩
B. 爱因斯坦和王大珩
C. 牛顿和邓稼先
D. 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20、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从中可以看出,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 法西斯成为共同的敌人
B. 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战场
C. 珍珠港事件的促成作用
D. 英美同苏联的矛盾已消除
21、《________》签订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________制逐渐形成。
22、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23、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4、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5、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________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2)1917年,美国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____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___。
27、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西周 ③唐 ④元 ⑤宋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28、德国法西斯专政形成——希特勒上台:_____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_____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_____,世界大战的_____策源地形成。
29、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0、从繁荣到危机: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________迅速发展。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_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________的爆发
3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外交历程时,通过上图发现:新中国在建国时和5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① 的外交政策、原则是 ② 、方针是 ③ ,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从1969年到1972年出现了高峰,你认为与史实相符吗? ④ ,请举例说明: ⑤ 、 、 (3例)。而从1989年到1992年又出现的高峰中,有的同学直接想到与我国实行的 ⑥ 政策相关,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还有 ⑦ 、 (2例)。
32、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交通建设的两项成就。
(3)简要说明三大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在关联。
33、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
34、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一余秋雨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多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同朝代的另一个治世局面是哪个?简要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举出一例清朝是如何治理边疆
(4)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民族复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