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其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是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废除“二十一条”
2、“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3、观察分析“1986年美、日、西欧力量对比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到的确切认识是( )
A.日本谋求成为统治大国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变化
C.欧洲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4、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成长治之业”。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历史课堂上,某班同学根据老师规定的复习内容进行归类,下列不属于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C.日本的明治维新 D.拿破仑的“雾月政变”
6、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美国新政加强经济干预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建法西斯政权
C.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D.德国法西斯政权成为欧战策源地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某一国家的历史有以下描述“最后,一个封建领主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并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他们控制着军事力量,而天皇继续在京都过着隐居生活。”这一国家是( )
A.罗马
B.印度
C.俄国
D.日本
8、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中后期的伟大人物之一,可以说文艺复兴影响着他,他也给予文艺复兴动力。下列他的作品是( )
A.《蒙娜丽莎》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神曲》
D.《最后的晚餐》
9、下表是一些政治家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的观点。这反映了
时间 | 政治家 | 观点 |
1787年 |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 | 我支持这部宪法,尽管它有很多缺憾。 |
19世纪中后期 | 威廉•格莱斯顿(英国) |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
19世纪末 | 孙中山(中国) | 美国达到今日这样的富强,是由于联邦宪法。 |
20世纪初 | 威尔逊(美国) |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
20世纪60年代 | 马丁•路德•金(美国) |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
——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 |
A.文字评价必须与实物史料互证
B.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客观性
C.历史评价都是历史事实的呈现
D.不同评价彰显历史事实多样性
10、下图为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的截图。由欧几里得的证明过程可知,古希腊
A.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B.产生了科学理性精神
C.民主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D.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
11、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得益于( )
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焚书坑儒
D.王位世袭制
12、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汉谟拉比
C.图特摩斯三世
D.亚历山大
13、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非拉三洲带有着普遍的性质。这种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性质,表现了建立亚非拉独立民族国家体系的历史趋势。下列符合该历史趋势的是(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C.日本明治维新
D.印度民族大起义
14、学习完“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有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A.甲同学说: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乙同学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C.丙同学说:秦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D.丁同学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到现在我们还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
15、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缓解了美苏矛盾
C.构建了共和体制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6、1919 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的真正目的是( )
A.重建和平 B.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C.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D.处理战败国,消除战争隐患
17、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了表格(见表),可填入表格空白处的是( )
代表人物 | 国籍 | 代表作品 |
但丁 | 意大利 |
|
达•芬奇 | 意大利 | 《蒙娜丽莎》 |
莎士比亚 | 英国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A.《最后的晚餐》
B.《哈姆雷特》
C.《神曲》
D.《天方夜谭》
18、有史学家说:"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增强了美国人民的信心,而且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此战之后,法国承认美国独立,荷兰等国也对美国进行援助"。材料中"这场战役"是指( )
A.来克星顿枪声
B.瓦尔密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约克镇战役
19、如图是某班同学整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是美术三杰的是
A. B.
C.
D.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21、17世纪上半叶,_________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8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其它殖民强国,自诩为“_________”。
22、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___发明了现代炸药。英国科学家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23、罗马: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代表建筑有________、________、万神庙,还有引水道工程。
2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________。
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王是_____。
26、人类文明源远流长,请你回答有关知识:
(1)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文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_。
27、反抗殖民压迫,赢取民族独立,是近代社会一大主题。
(1)________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2)印度民族大起义同时中国也爆发了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________,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
(3)一战后,“圣雄甘地”领导了________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28、1861年______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17年的______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9、罗马人凯撒以古埃及人的________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________”。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________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它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________的基础。
30、对号入座(将序号填到适当的位置)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遣唐使来华 ③“交子”出现 ④郑和下西洋 /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⑧设立军机处
唐朝 宋朝_____________
明朝 清朝_____________
31、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多样】
(1)举出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艺术代表各一例。
(2)古埃及的哪一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文明交流】
(3)公元前4世纪,哪一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你的感悟】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的感悟是什么?
32、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前期,在法兰克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形成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改革是哪次?
(2)日本历史上实现社会转型的两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3)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什么?
(4)20世纪初,苏俄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采取了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美国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3、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种?它的创始人是谁?
(2)圣诞节、复活节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的诞生地在哪?
(3)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请写出该宗教创立的时间。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宗教有何认识?
3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材料二:文化相对于汉族来说处于低位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但最后还是被融合到汉族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素质的高低情况。高位文化最终反过来将处于低位文化的征服者加以“征服”。
--刘汉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素质与民族大融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时期哪一事件证明了材料观点?
材料三:“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3)材料三反映出北宋治国采取的哪一统治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四: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时中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写出两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