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维持了103天,所以又称它为( )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戊戌政变
D.清末新政
2、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轰然倒塌。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
A.法国军队
B.八国联军
C.英国军队
D.英法军队
3、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九运动
4、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广东国民政府的成立
C.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D.北洋军阀政府的成立
5、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在K处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1947年夏,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转战陕北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7、“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段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井冈山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8、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团结就是力量》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9、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首先举起“五四”火炬的是
A. 工人阶级
B. 农民
C. 青年学生
D. 商人
10、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把屠刀化铸兽钟,把域名刻作史鉴,让孩也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 愿望是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11、近年来中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这足见中国的
A.军力已居世界第一
B.海洋时代已经结束
C.陆军发展相对滞后
D.国防力量逐渐增强
1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列人物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
B.
C.
D.
13、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结
B.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
D.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4、下图老照片中女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文学艺术的发展 B.科技文化的进步
C.封建思想的强化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6、1919年,北京学生走出校门游行抗议,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罢市风潮……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宋教仁遇刺身亡
17、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18、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领导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孙中山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19、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20、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_年。
22、从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的洋务运动。
2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24、1956年,我国对农业采取_____________形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
25、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此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26、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是______;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
27、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中华民国成立的地点在____。
28、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____________我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____________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78年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1、(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请回答:在本单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国际意义?“巩固”主要指哪些史实?请分别回答这些“巩固”史实对当时新中国有何意义?
3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图2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图1历史场景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2)图2反映的历史场景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历史联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