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按要求填空:
(1)某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HClO的电子式___,CS2的结构式___。
(3)S2﹣、Al3+、Na+、F﹣四种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H2O、H2S、I2三种分子熔沸点由高到低顺序为___。
(4)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
3、下列物质:①Ar ②Na2O2 ③CCl4 ④HClO ⑤N2 ⑥MgF2 ⑦NH4Cl
(1)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离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
(2)N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Na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
(1)1L烷烃C的蒸气完全燃烧时,生成同温同压下15L水蒸气:__________。
(2)分子式为CmH20的烷烃中m为________。
(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2∶5的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电化学自伏打电堆开始,便不断地推进化学学科的发展。伏打电堆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将Zn片和Ag片用浸泡有盐溶液的纸片隔开,就可以产生电流,该装置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_(填“Zn→Ag”或“Ag→Zn”)
(2)利用伏打电堆产生的电流,戴维开创了电化学研究,制得并发现系列新元素,请写出电解制N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 2H2O,现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测得当铅蓄电池中转移0.4 mol电子时,铁电极的质量减少11.2 g。
则A是铅蓄电池的_____(填“正”或“负”)极,写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______,如图2表示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个量x最有可能表示的是_____(填序号)。
a.两个U形管中析出的气体体积
b.两个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
c.两个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6、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M(g)⇌bN(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已知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整数比,则b=________。
(2)若t2—t1=10min,则从t1到t2时刻,平均反应速率v(N)=________。
(3)t1、t2、t3三个时刻中,______时刻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
II.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 NO 和 CO 的反应:2NO+2CO⇌2CO2 +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t(℃) | NO 初始浓度(mo1•L-1) | CO初始浓度 (mo1•L-1)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 •g-1) |
I | 280 | 1.20×10-3 | 5.80×10-3 | 82 |
II | 280 | 1.20×10-3 | b | 124 |
III | 350 | a | 5.80×10-3 | 82 |
(1)表中,a=______,b=______。
(2)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实验I和实验II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II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4)若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CO⇌2CO2 +N2,则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NO)=v正(N2)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7、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或合成了118种元素,元素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序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
(2)元素⑤、⑧、⑨中,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⑥与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__。(填化学式)
(4)①分别与②③④⑤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①与④形成的化合物比①与⑧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原因是__。
(5)能说明⑨的非金属性比③强的化学方程式为__。
(6)化合物甲是元素③形的最简单氢化物,甲的电子式是__。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消除剂,所得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是__。
8、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燃煤须进行脱硫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夏天施用铵态氮肥须深施盖土,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新切开的钠表面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的原因是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有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_____________。
(2)苯、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________。
(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
(4)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
10、已知:2NO2(g)N2O4(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25min时,增加了__(填化学式);
(2)a、b、c、d四个点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气体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是___。
11、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将虚线框内的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则应该怎样检查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2)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称量a g Na2SO3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向B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b g,原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C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12、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烧瓶。关闭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欲使烧瓶中尽可能全充满液体,操作的关键是__。
1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s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v(C)为0.1mol/(L·s)
求:(1)x的值;___________
(2)以B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
14、(一)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符合图 1 的有____ (填序号,下同),符合图 2 的有______。
①煅烧石灰石 ②木炭燃烧 ③炸药爆炸 ④酸碱中和 ⑤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二)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I、II、III)三套实验装置:
(1)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 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为探究固体 M 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II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可推出 M 溶于水___是放热反应(填“一定”或“可能” ),理由是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 M 可能是____________。
(3)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填 “I”或“III”)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15、海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从海水中提取 Br2与 MgCl2 • 6 H2O 的流程如下:
(1)为节约成本 ,试剂①最好选用____________。[填“NaOH”或“Ca( OH )2”]
(2)提取溴过程中,从溶液 l 到溶液 4 , 两次进行 Br -→Br2的转化,目的是____。
(3)提取溴过程中,形成溶液 3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原子结构原理解释Cl2的氧化性强于 Br2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5)提镁过程中,加入试剂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6)从 MgCl2溶液获得MgCl2•6 H2O晶体的主要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